
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试验作业指导书.doc
5页1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试验作业指导书1. 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专用术语、引用标准、试验人员资质要求和职责、作业程序、试验结果判断和试验注意事项适用于电力生产、基建、试验研究单位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交接验收、预防性试验、检修过程中应用制定本指导书的目的是在检查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制造与安装质量以及检查运行中的避雷器的安全状况过程中规范操作、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为设备运行、监督、检修提供依据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作业指导书的引用而成为本作业指导书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GB 11032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GB 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DL/T804 交流电力系统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使用导则3. 安全措施a) 为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在进行绝缘电阻或直流试验后应对试品充分放电;b) 在进行高压试验时,应有专人在试验场地周围监护,严禁非试验人员进入试验场地。
4. 工作程序:4.1 人员要求作业需要作业人员 2—3 人,作业人员应熟悉高压试验的有关要求和避雷器有关原理4.2 设备要求:本项工作要求设备如下:2a) 250kV(或以上)直流发生器一台(适于 110—500kV 系统的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电压等级低的可以选择相应的直流发生器) ;b) 2500V 及以上兆欧表一个;c) 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阻性电流测试仪器一台;d) 150kV/380V 试验变压器、调压器、分压器等4.3 试验项目a) 绝缘电阻;b) 直流 1mA 电压 U1mA及 0.75U1mA下的泄漏电流;c) 运行电压下的交流泄漏电流(采用带电测避雷器方式) ;d) 底座绝缘电阻;d) 放电计数器试验4.4 作业程序建议的试验流程如下:4.4.1 测量避雷器及底座绝缘电阻4.4.1.1 试验目的测量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绝缘电阻可以初步判断避雷器内部是否受潮测量底座绝缘电阻判断底座绝缘是否良好4.4.1.2 试验方法使用 2500V 及以上兆欧表4.4.1.3 判断方法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35kV 以上,绝缘电阻不低于 2500MΩ;35kV 及以下,绝缘电阻不低于 1000MΩ。
底座绝缘电阻:自行规定,可在带电情况下检查绝缘电阻试验直流 1mA 电压 U1mA 及0.75 U1mA 下的泄漏电流测量运行电压下的交流泄漏电流测量底座绝缘电阻试验放电计数器试验34.4.2 直流 1mA 电压 U1mA及 0.75 U1mA 下的泄漏电流测量4.4.2.1 试验目的:为了检查氧化锌阀片是否受潮或者是否劣化,确定其动作性能是否符合产品性能要求4.4.2.2 试验方法:试验采用高压直流发生器进行试验,选用的试验设备额定电压应高于被试验设备的直流 1mA 电压,正常的试验顺序是测量出直流 1mA 电压以后,再在 0.75 U1mA 电压下测量泄漏电流的大小4.4.2.3 判断方法:避雷器直流 1mA 电压的数值不应该低于 GB11032 中的规定数值(参见附录)且 U1mA实测值与初始值或制造厂规定值比较变化不应超过±5%,0.75U 1mA下的泄漏电流不得大于50μA,且与初始值相比较不应有明显变化如试验数据虽未超过标准要求,但是与初始数据出现比较明显变化时应加强分析,并且在确认数据无误的情况下加强监视,如增加带电测试的次数等4.2.2.4 注意事项:a) 由于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优异的非线性特性,在直流泄漏电流超过 200μA时,此时电压升高一点,电流将会急剧增大,所以此时应该放慢升压速度,在电流达到 1mA 时,读取电压值;b) 由于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表面的泄漏原因,在试验时应尽可能的将避雷器瓷套表面擦拭干净。
如果仍然试验直流 1mA 电压不合格,应在避雷器瓷套表面装一个屏蔽环,让表面泄漏电流不通过测量仪器,而直接流入地中;c) 直流 1mA 电压试验值与产品出厂值相比较,变化不应该大于±5%;d) 泄漏电流应该在高压侧读表,而且测量电流的导线必须使用屏蔽线;e) 测量时应记录环境温度,阀片的温度系数一般为 0.05~0.17%,即温度升高 10 度,直流 1mA 电压约降低 1%,所以如果在必要的时候应该进行换算以免出现误判断4.4.3 运行电压下的交流泄漏电流测量4.4.3.1 试验目的:测量运行电压下的交流泄漏电流能够判断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状况44.4.3.2 试验方法:试验采用带电测试仪器进行试验4.4.3.3 判断方法:该试验主要的判断方法是将相邻的避雷器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并且与以前试验的数据进行比较来判断设备是否运行正常4.4.3.4 注意事项:试验时需记录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以及试验施加的电压,并且应该注意瓷套表面的清洁程度;同时要求注意相邻避雷器的影响(即相间干扰)4.4.4 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4.4.4.1 试验目的:该试验项目能判断避雷器的老化、劣化程度。
4.4.4.2 试验方法:试验接线图同图 1,当通过避雷器的阻性电流为工频参考电流大小时读取工频电压的数值,这个电压就是工频参考电压4.4.4.3 判断方法:避雷器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必须大于避雷器的额定电压4.4.4.4 注意事项:a) 试验中的环境温度宜为 20±15°C,多节避雷器应该对每节单独进行试验,如果一相中有一节不合格,应更换该节避雷器b) 试验中尤其应该注意由于试验电压对于避雷器而言相对较高(超过额定电压) ,所以在到达工频参考电流时应该缩短试验时间,施加工频参考电压的时间应严格控制在 10s 以内4.4.5 放电计数器试验4.4.5.1 试验目的:该试验项目能判断计数器是否状态良好,判断其能否正常动作4.4.5.2 试验方法:可以采用专门的放电计数器测试仪器或者采用并联电容充放电的方法4.4.5.3 判断方法:测试 3-5 次,均应正常动作55. 原始记录与正式报告的要求a) 原始记录的填写要字迹清晰、完整、准确,不得随意涂改,不得留有空白,并在原始记录上注明使用的仪器设备名称及编号b) 当记录表格出现某些“表格”确无数据记录时,可用“/”表示此格无数据c) 若确属笔误,出现记录错误时,允许用“单线划改” ,并要求更改者在更改旁边签名。
d) 原始记录应由纪录人员和审核人员二级审核签字;试验报告应由拟稿人员、审核人员、批准人员三级审核签字e) 原始记录的记录人与审核人不得是同一人,正式报告的拟稿人与审核/批准人不得是同一人f) 原始记录及试验报告应按规定存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