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调技术要求.doc
7页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的要求,为 保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第二次土地调查”)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一、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一、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全国土地利用状况, 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 统计制度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 控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土地调控、保证国 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土地管理影响着国家经济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 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 土地在宏观调控中的特殊作用、严把土地“闸门”的重要基矗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全面 掌握建设用地、农用地特别是耕地、未利用地的数量和分布,掌握城镇、村庄以及独立工 矿区内部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以及农村宅基地等各行业用地的 结构、数量和分布,是科学制订土地政策、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落实土地调控目标的 重要依据,是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基本前提,是准确判断固定资 产投资增长规模、及时调整供地方向、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农民权益、统筹城乡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耕地是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我国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人均耕地仅为 1.4 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 40%,且每年呈不断 下降的趋势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的数 量、分布,开展基本农田状况调查,将基本农田上图、登记上证、造册,是落实最严格的 耕地保护制度的根本前提,是监督、考核各地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目标完成情况、保 障国家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内容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全面查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 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权属状况,及时调处各类土地权属争议, 全面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依法明确农民合法土地权益,是有效保护农民利 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三)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和严格管理土地资源 的重要支撑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土地管理必须充分应用经济 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技术手段,科学规划、合理利用、严格保护土地资源,保障 各项管理扎实有效。
应用遥感等先进技术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全面获取准确、可靠的土 地利用数据和图件,为土地征收、农用地转用、土地登记、土地规划、土地开发整理等各 项土地资源管理业务提供可靠的基础支撑和全面的服务,才能不断提高土地管理水平,提 高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执政能力四)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是满足土地管理方式和管理职能转变的重要措施 《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发〔2006〕31 号)明确规定, “以实 际耕地保有量和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作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考核、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有量责任目标考核的依据”, “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缴纳范围,以当地实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为 准”要求必须全面、准确掌握耕地、新增建设用地实际情况,必须及时、快速获取各类土 地数据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查清各地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建设国家、省、市、县四 级联网的调查数据库,建立土地资源信息快速更新机制,为考核各地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完 成情况、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收缴等提供准确依据,是满足土地管理方式和管理职能转变 的重要措施二、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二、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一)调查目标根据《通知》要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目标是全面查清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 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我国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实 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二)主要任务按照国务院《通知》要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任务包括:开展农村土地调查, 查清全国农村各类土地的利用状况;开展城镇土地调查,掌握城市建成区、县城所在地建 制镇的城镇土地状况;开展基本农田状况调查,查清全国基本农田状况;建设土地调查数 据库,实现调查信息的互联共享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 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具体任务如下:1.农村土地调查农村土地调查是指对城市、建制镇以外的土地进行调查农村土地调查是第二次土地 调查的重点任务按照调查内容,农村土地调查分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农村土地权属 调查两部分1)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 1:1 万比例尺为主,以县区为基本单位,按照统一的 土地调查技术标准,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实地调查城镇以外的每块土地的地类、位置、 范围、面积、分布等利用状况,查清全国耕地、园地、草地、林地、农村居民点等各类土 地的分布和利用现状2)农村土地权属调查农村土地权属调查主要是查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公路、 铁路、河流以及农、林、牧、渔场(含部队、劳改农场及使用的土地)等国有土地的使用 权状况充分利用土地调查成果,加快推进土地登记发证,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 发证工作。
2.城镇土地调查城镇土地调查是指对城镇范围以内的土地开展大比例尺调查依据地籍调查技术规程, 充分利用已有地籍调查成果,查清城镇内部建设用地的使用权状况,确定城镇内部每宗土 地的界址、范围、界线、数量、用途等通过汇总分析,掌握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 金融商业服务用地、房地产用地、开发园区等土地利用状况3.基本农田调查由各地组织,依据本地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基本农田保护区(块)划定资料, 将基本农田保护地块(区块)落实至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统计汇总出各级行政区域内基本 农田的分布、面积、地类等状况,并登记上证,造册4.各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1)建立四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按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标准,以县(区、市)为单位组织开展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地权属数据和基本农田等数据进行管理,满足县级日常变更等业 务需要;在市级,以市(地、州)为单位,结合市级管理模式,整合各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构建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满足市级国土资源日常管理需求;以省为单位组织,对市 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全面整合,建立省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满足省级国土资源管理对土地 基础数据的基本需要在中央一级,借助现有的网络系统,由国家组织建立国家级土地利 用数据库,提供对各级土地数据到地块的查询检索、统计汇总、分析输出、及时调用和定 期备案等功能。
另外,各级数据库之间提供访问和调用接口,满足数据上传、接收、交换、 备份、更新维护、日常应用等工作需要2)建立市县地籍信息系统各市(县)按照地籍信息系统建设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以市(县)为单位,组织建 立地籍信息系统,对市(县)地籍调查和地籍测量结果的图形数据、宗地属性以及各种表、 卡、册等数据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并提供编辑录入、查询统计、日常变更、制图输出、登 记发证以及办公流程等管理功能,满足日常业务及管理需求5.成果汇总(1)数据汇集在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基础上,逐级汇总各级行政辖区内的各类土地利用数据以及基本 农田和城镇建设用地等数据,增加非调查区域的港澳台地区的土地数据,形成国家及各级 行政辖区内的综合及专题调查汇总成果2)图件编制利用数据库管理和计算机辅助制图等技术,采用缩编等手段对全国土地调查图形数据 进行整理缩编,编制出国家、省、地(市) 、县级系列土地利用图件、图集和各种专题图件 (集)等3)成果分析根据土地调查结果,结合相关资料信息,开展土地利用状况分析对耕地、基本农田 等各类土地的数量、分布、利用结构及其变化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评判土地利用的集约节 约程度,预测变化趋势,为土地开发潜力挖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出建议。
根据土 地调查及分析结果,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编制第二次土地调查报告 为保持调查成果现势性,从 2009 年下半年开始,继续进行每年一次的土地变更调查工 作,组织各地对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及时汇总调查成果;国家建立及时监测 系统,运用航空(天)遥感等高技术手段,定期对重点地区、重点地类进行变化监测,并 周期性覆盖全国,及时检查各地变更调查工作情况,并利用监测成果积极做好成果维护和 应用工作制定土地调查、统计、登记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建立稳定的常设调查队伍, 保障调查经费,进一步完善全国统一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三、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技术路线与方法三、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技术路线与方法(一)技术路线围绕第二次土地调查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农村土地调查按照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充 分利用现有土地调查成果,采用无争议的权属资料,运用航天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卫星定位和数据库及网络通讯等技术,采用内外业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形成集信息获 取、处理、存储、传输、分析和应用服务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技术流程,获取全国每一块土 地的类型、面积、权属和分布信息,建立连通的“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城镇土地调查,严格按照全国城镇土地调查的有关标准,开展地籍权属调查和地籍测 绘工作,现场确定权属界线,实地测量界址和座标,计算机自动量算土地面积,并以调查 信息为基础,建立城镇地籍信息系统二)技术方法1.以航空、航天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农村土地调查将以 1:1 万比例尺为主,充分应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手段,及时获取 客观现势的地面影像作为调查的主要信息源采用多平台、多波段、多信息源的遥感影像, 包括航空、航天获取的光学及雷达数据,以实现在较短时间内对全国各类地形及气候条件 下现势性遥感影像的全覆盖;采用基于 DEM 和 GPS 控制点的微分纠正技术,提高影像的 正射纠正几何精度;采用星历参数和物理成像模型相结合的卫星影像定位技术和基于差分 GPS/IMU 的航空摄影技术,实现对无控制点或稀少控制点地区的影像纠正2.基于内外业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农村土地调查以 1:1 万主比例尺,以正射影像图作为调查基础底图,充分利用现有资 料,在 GPS 等技术手段引导下,实地对每一块土地的地类、权属等情况进行外业调查,并 详细记录,绘制相应图件,填写外业调查记录表,确保每一地块的地类、权属等现状信息 详细、准确、可靠。
以外业调绘图件为基础,采用成熟的目视解译与计算机自动识别相结 合的信息提取技术,对每一地块的形状、范围、位置进行数字化,准确获取每一块土地的 界线、范围、面积等土地利用信息城镇土地调查以 1:500 比例尺为主,充分运用全球定位系统、全站仪等现代化测量手 段,开展大比例尺权属调查及地籍测量,准确确定每宗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等信息 地籍调查尽可能采用解析法3.基于统一标准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方法系统整理外业调查记录,并以县区为单位,按照国家统一的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和技 术规范,逐图斑录入调查记录,并对土地利用图斑的图形数据和图斑属性的表单数据进行 属性联结,形成集图形、影像、属性、文档为一体的土地利用数据库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图形平台,以大型的关系型数据库为后台管理数据库,存储各类土 地调查成果数据,实现对土地利用的图形、属性、栅格影像空间数据及其它非空间数据的 一体化管理,借助网络技术,采用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方式,有效存储与管理调查数据 考虑到土地变更调查需求,采用多时序空间数据管理技术,实现对土地利用数据的历史回 溯另外,由于土地调查成果包括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遥感影像数据、权属调查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