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5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三中、兴国一中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

23页
  • 卖家[上传人]:瑾1****明德
  • 文档编号:593952958
  • 上传时间:2024-10-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9K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5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三中、兴国一中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逊斋记(元)欧阳玄①有一言,而可终身行之者乎?圣门高第,固尝有如是之问矣近代有行之者,司马君实之类是也□人之一生,苟有得于一言而合于道,则其生平精神、心术、凡见诸行事者,莫不于此取则焉故虽一言也而可胜用哉!君实之于实,自为儿时至于相天下,终始惟一言也,然则守约之道,顾不至当欤?②吴君礼逊,佳子弟也,学殖之务,尤孜孜焉尝请于予曰:“吾于逊一字也,深有慕而未能愿,仍逊以自号,何如?”余曰:“旨哉言乎!非所谓一言而可终身行之者乎?”夫逊也者,吾党之士入门第一义,出门第一程也在《礼》“入学鼓箧①”,即以逊为先《说命》亦曰:“惟学逊志盖吾之于道,慊然如有所不知,而后人告我以知;退然如有所不能,而后人告我以能谦以受道,抑以从人,兹非入门之第一义乎?夫子曰:“义以为质,而逊以出之义之在人,犹物之有干也。

      然辞焉而弗婉,色焉而弗愉,则严者愈严,而义有不可直遂者矣婉辞足以达意,愉色足以致和,兹非出门之第一程乎?③今吾礼逊学道,则犹升堂而望入室者也甲)涉世则积跬步,而至千里者也乙)虽然,逊以出之,又不可不信以成之也丙)信以成之,则如君实之守其实而后可也丁)孟子曰:“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吾于是亦云[注]①入学鼓箧:击鼓召集学士,令打开书箱,拿出书来学习的一种仪式②孟施舍:人名传说是一勇士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盖 B.则 C.且 D.然2.对第①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士子追求一言终身行之以求圣门高第B.但得一言,则人之精神心术等皆有所依凭C.若人得一合道之言,则生平行事皆可胜用D.司马光从儿时至于相天下,始终坚守“逊”3.简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论证效果4.下面的句子是第③段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最合理的位置是(    )舍逊何所循而进,何所赍而行哉!A.甲 B.乙 C.丙 D.丁5.概括本文行文思路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传统诗论普遍认为,真正的好诗是“神品”“逸品”,其中有一种似乎是人力难以达到的“东西”,可称之为“天机”“灵气”等。

      如果用现代诗学术语说,这就是诗的潜在次序或深层结构这种潜在次序或深层结构是怎样发现的呢?中国古代诗学对此的回答是有分歧的, 形成了“苦吟”和“快吟”的对立苦吟”派以中唐以后的幸郊、贾岛等为代表,“快吟”派以苏轼为代表苏轼认为写诗不必冥思苦搜、琢刻藻绘,要快吟,要“冲口而出”,“无意于佳乃佳”苏轼的观点作为古代诗学的一种理论,广有影响无意于佳乃佳”“冲口而出”实际上提出了一个诗学悖论一方面,诗人无意于诗,无意于佳;可另一方面却在不经意间“冲口而出”,而有了诗,有了佳诗这种思路并非苏轼首创,《淮南子·说山训》就有:“求美不得美,不求美则美矣《历代名画记》也有:“夫运思挥毫,自p以为画,则失于画矣;运思挥毫,意不在于画,故得于画矣苏轼的“无意于佳乃佳”是对这一 思路的新的发挥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苏轼的“无意于佳乃佳”是反对为写诗而写诗、为艺术而艺术,强调写诗的社会功利目的,强调有感而发这样,诗就是不吐不快、无所避讳的率真之词,无意为诗而终为传世之佳作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无意于佳”,即在写诗时精神完全放松,不把写诗当作一回事,不去冥思苦想;“乃佳”,即是在这种不经意间“冲口而出”倒创作出了佳篇表面上看,诗人的精神状态与产生的结果是矛盾的,实际上却符合心理活动规律。

      首先,覃思竭虑的精神状态,对科学研究来说十分必要,但对写诗这种审美创造活动来说有时就未必好因为这种精神状态意味着诗人处于有意识注意中有意识注意,使诗人完全清醒,意识聚焦并高度活跃,这样诗人的思维是准确的、谨严的、规范的,但也可能由于思维过于准确、谨严、规范而陷入狭隘,不能自由挥写,无法寻找到“灵气”与“天机”格式塔心理学对意识聚焦作了详尽的研究,证明人类的大脑有一种压倒一切的需要,这就是从眼前任何杂乱形式中选择出一种准确、集中、简单的模式来对于诗这种复杂的充满自然灵气的结构来说,意识聚焦的这种选择性、集中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太缺乏伸缩性与张力了这也正是苏轼主张“无意于佳”“冲口而出”的原因其次,诗歌创作是有意识与无意识结合的产物对诗人来说意识诚然是重要的,但无意识是辽阔的“非洲大陆”,资源非常丰富,营养特别丰足,如果完全没有无意识的滋养,诗歌创作也难以达到极致苏轼之所以强调“无意于佳乃佳”, 强调“冲口而出”,其原因之一就是发现了无意识对诗歌创作的作用如果说“苦吟”派更重视求助于意识的话,那么“快吟”派则 更重视求助于无意识因为在“无意”的情形下,人的精神放松了,意识对无意识的压力减小了,这时无意识就可能冲破意识的“防卫”,出来施展它的才能。

      这样,诗人就会出现一种神思恍惚的、弥散的、具有张力的审视和快捷的捕捉,这可能是最富于创造性的一瞬间,自然灵气似乎不思而至,意外佳构仿佛纵手而成当然,苏轼强调“无意于佳”“冲口而出”,并不是无条件地乱嚷乱叫他认为要达到“无 意于佳乃佳”的创作境界,既要长期“科学”,又要为人豪爽,即以创作主体的学问与性格为条件诗人只有在根柢深厚、自身强大而具有很强的驾驭能力的情况下,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达到“无意于佳乃佳”的境界摘编自童庆炳《诗的潜在次序的发现——释“无意于佳乃佳”》)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诗论认为,真正的好诗蕴含“天机”“灵气”,而现代诗学不认同这种看法B.社会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的分析,都揭示了“无意于佳”的创作态度如何能产生佳作C.格式塔心理学通过研究认为,对诗歌创作而言,意识聚焦存在缺乏伸缩性与张力之弊D.若精神放松,无意识就可能在神思恍惚的审视中冲破意识的“防卫”,促成佳作诞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围绕苏轼的诗学思想,无揭示内酒和思想渊源,再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最后指出达成条件,逻辑上逐层递进B.文章引用《淮南子·说山训》和《历代名画记》中的话语,意在论证“无意于佳乃佳”这一诗学悖论并非苏轼首创。

      C.文章对两种心理活动进行了深人分析,以此阐明诗人在“无意于佳”的状态下能收 获佳作,实则符合心理活动规律D.文章使用喻证法,以资源丰富、营养丰足的“非洲大陆”喻指无意识,形象地论述了无意识对诗歌创作的巨大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以孟郊、贾岛等人为代表的“苦吟”派冥思苦想,雕琢语言,反复推敲,更注重求助于意识B.“无意于佳”“冲口而出”的创作方式,能让意识聚焦无法形成,从而使诗人免于陷入狭隘,有利于发现“天机”C.覃思竭虑的精神状态之所以对诗歌创作和科学研究作用有别,是因为作诗与科研相比,二者的思维方式不尽相同D.南宋诗人刘克庄认为:“不求工而自工者,非有大气魄、大能量不能这种看法与本文论述的重点基本相同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 非典报道经历了从瞒报到高度透明化的历程,这表明新闻主管部门的管理方式开始发生变化:从“如何包”转到了“如何报”,从内容控制转到了方向调控在传统机制下,一些新闻主管部门认为消极信息容易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恐慌和社会动荡,因而媒体在信息流通中实行严格的把关制度,侧重于“包”不重“报”中国传媒对于危机报道的典型做法是在保守的方针下,采取低调而务实的报道模式。

      应该说这一传统是在建国之初就形成的当时中国面临国内外的险恶局势和政治、经济的双重危机,需要以正面宣传为主,稳定社会秩序,因而实行一定程度上的信息封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其前提是资讯手段的不发达,信息渠道的单一这一做法延续到今天则并不合适:一方面当前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公众的信息需求扩大,对知情权的要求日趋强烈;另一方面通讯技术不断发展,使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増加传播学认为,流言的流传程度=事件的重要性×证据的暖昧性如果媒体继续采取沉默的态度,既达不到封锁信息的目的,又缺乏权威的消息社会舆论主体缺位,必然纵容了流言的传播而破坏社会稳定从管理学上看,传统新闻管理侧重微观的内容管理,而非方向性引导,而由于内容管理的庞杂,必然导致信息传送的滞后,造成舆论主导真空,流言乘虚而入,反而容易引起恐慌此次“非典”事件前期的抢购风波验证了这一点摘编自俞熙娜、沈爱国2003年《“非典”事件对新闻改革的影响》)材料二:由于公众对突发事件的关注多于、重于一般的新闻事件,因此,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迅速、准确地进行报道,就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疏解社会情绪、稳定民心至关重要的一环2013年4月28日,湖南日报第一时间刊发《湖南省确诊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通报疫情的同时,刊发了《流感级应急预案启动》,传递湖南省严密防控,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流感样病例监测等信息,并提醒公众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而准确的报道,是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原则和根本选择实践证明,把握好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报道的度,可对党委政府迅速处置突发事件,稳定社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禽流感发生后,群众最想知道什么?群众急于通过媒体了解相关知识,以增强自身预防能力群众的这种需求,给媒体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在进行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到时,应当及时向群众传播相关科普知识在这次疫情报道中,我们坚持新闻报道与科普知识宣传相结合的原则,约请专家介绍疾病的症状、感染途径、防治办法等知识,有效杜绝了谣言,稳定了民心,推出了《流感真的可怕吗?》《专家称可放心过节》《春运不要带禽鸟》等报道与疫情处置同理,媒体的核心在于消除疑问,只有及时透明地发布信息,呈现整个事件全貌,才能增加说服力,把公众情绪引导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摘编自段涵敏2015年《禽流感疫情的媒体应对》)材料三: 图1:疫情舆情风险环形示意图图2:舆情风险级别参考图(注:数值越大表明风险级别越高)注: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在从事社会管理和经济活动的时候,可能面临的来自社会或者网络的负面信息、虚假信息、谣言等,这些负面信息通过发酵而引发的危机和事故叫“舆情风险”。

      摘自“人民网”2020年《疫情启示录:重大疫情发生后潜在舆情风险的评估及防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社会上流传的消极信息容易引起公众的恐慌情绪和社会动荡,所以我国传媒对于危机的报道一直侧重“包”不侧重“报”B.基于我国国情,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多以正面宣传为主,实行一定程度上的信息封锁也有利于社会稳定,这样的报道模式是可行的C.传播学认为,流言的产生与事件的重要性和证据的暧昧性有直接关系因此,为了社会的稳定,媒体不应该采取沉默的态度D.随着公众对信息和知情权的需求渐高以及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主流媒体对危机事件的封锁、瞒报会造成舆论真空,引发社会恐慌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3年的禽流感事件证明,政府要迅速处置突发事件,引导舆论,稳定民心,就必须把握好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报道的度B.重大疫情发生后,群众急需了解相关知识、知道事件真相,这属于公众的“知情权”,媒体要将新闻报道和科普知识结合起来C.根据材料三,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虽然“社会心理疏导问题”涉及的方面最少,但其舆情风险级别很高,应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考试版A4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听力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1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语法填空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2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完形填空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作文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考政治如何规范化答题?.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2考试版A4含答案.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129课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纵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课时练第7章《3 平行线的判定》含答案解析.docx 日历表2029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纵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测试-有余数的除法含答案解析3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农历1.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测试-总复习含答案解析-人教新课标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1.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