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河南)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

60页
  • 卖家[上传人]:bin****86
  • 文档编号:55183523
  • 上传时间:2018-09-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11KB
  • / 6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专业建设发展项目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专业建设方案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安阳职业技术学院二二〇〇一一年十月十三日一一年十月十三日目录1目录目录1 专业建设背景专业建设背景.12 专业建设基础专业建设基础.22.1 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3 2.2 基本满足学生培养需要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3 2.3 专业特色.4 3 专业建设目标专业建设目标.43.1 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5 3.1.1 建设目标.5 3.1.2 建设内容.6 3.2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8 3.2.1 改革目标8 3.2.2 改革内容9 3.3 课程体系建设11 3.3.1 建设目标.11 3.3.2 建设内容11 3.4 教师团队建设.14 3.4.1 建设目标.14 3.4.2 教师团队建设内容14 3.5 教学实验实训基地建设.17 3.5.1 建设目标.17 3.5.2 建设内容18 3.6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20 3.6.1 建设目标20 3.6.2 建设内容20 4 专业建设年度执行计划与绩效指标专业建设年度执行计划与绩效指标.214.1 年度执行计划及验收要点.21 4.2 绩效考核指标.24 4.2.1 人力资源目标24 4.2.2 质量目标24 4.2.3 监测指标25 4.3 预期效果25 5 经费预算经费预算.266 建设保障措施建设保障措施.286.1 组织保障.28 6.2 政策保障.28 6.3 资金保障.28 6.4 制度保障.29目录1 专业建设背景专业建设背景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不断加强,已经奠定了机电行业在城市群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加快实施和中原经济区的建立,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必将进入一个新时期,郑东新区的建设,北京至广州、徐州至西安高速铁路的启动,安阳光伏产业的发展,河南成为中部崛起的领头羊已成为可能专家预测,未来几年中,郑州将变成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新的经济文化中心与人才中心,作为中原经济区架构中的安阳,同样会带来较大的发展机遇安阳是工业城市,冶金、机电类企业分布较多,特别是水冶永兴钢厂、安阳岷山集团、安彩公司、安阳鑫盛机床厂、林州铸园机械公司等这些企业由于产能的大幅增加,对生产第一线技术人员需求量也持续增长根据人才市场统计,安阳市每年需要机电类高技能人才约 1000 人以上,这就为我院该专业的改革与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并为该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环境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目录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

      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 “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只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有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力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能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即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眼神,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2 专业建设基础专业建设基础虽然我院转变为高等职业院校才刚刚两年,但是我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却有 34 年的发展历史(我院前身为安钢职工大学),是我院成立最早的专业之一,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教风,构建了一支业务扎实、思想品德优秀的教师队伍,为河南冶金行业特别是安钢集团公司培养了大批机电人才。

      由于我们的培养目标准确、质量高,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和目录较高评价,近两年新生平均报到率 94%,现有在校生 304 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基础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2.1 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通过多年坚持不懈努力,本专业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学历高,教学成果明显、实训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并相对稳定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20 人,其中高级职称 3 人,占 15%;研究生 7人,占青年教师的 35%;双师型教师 8 人,占 40%;兼职教师 4 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 20%2.2 基本满足学生培养需要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基本满足学生培养需要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本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初步具备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及技术服务五位一体的功能,拥有一栋 4000 平米的实训大楼,内设金工实训、电工实训、钳工实训、计算机实训、制图测绘实训,PLC 实训、自控实训等 7 个实验实训室;具有各类普通机床以及一批先进的实践教学设备学生在毕业前都要进行来源生产实际需要的毕业设计,同时理论课程都开设了相应的实验环节具有充足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本专业已经与企业建立了 6 个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校外实训期间都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在具体工作岗位上的顶岗锻炼,保证了学生“顶岗实习”的目录质量,促进了“零距离”人才的培养。

      表 1-3 校内、校外实验实训基地一览表校内实验室电子实验室、电工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PLC 实验室、自控实验室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制图测绘实训室、金工实训中心、电工实习电子实训室、电工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安阳钢铁集团公司、永兴沙钢公司、无锡索尼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林州铸园机械有限公司、鹤壁天海、武汉美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阳安彩集团有限公司2.3 专业特色专业特色经过多年的历练,本专业形成了勇于开拓进取,主动投入科研教改,积极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专业团队特色历年来,专业教师共获得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三等项 1 项;近两年公开发表论文40 篇,主编、参编高职高专教材 8 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前背靠安钢集团,面向冶金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都与企业紧密结合,培养的学生深受企业欢迎转变为高职院校后,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使之更贴近职业教育的要求,学院第一届毕业生明年就要毕业,现在就有很多像武汉美的公司、天津富士康、沙钢集团、浙江天煌、安阳岷山集团、鹤壁天海集团等一些大型企业来我院招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目录3 专业建设目标专业建设目标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等文件的精神,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实施,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充分利用国家、河南省及安阳市“十二五规划”大力发展航空经济和机电产业的良好发展战略机遇, “立足河南、服务地方、依托行业、辐射全国”,培养适应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主动进入机电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领域,强化服务功能,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争取把该专业打造成河南省职业教育领域的品牌专业。

      3.1 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3.1.1 建设目标建设目标利用校企合作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充分调研,征集和参考实践专家特别是高职毕业 5 年左右一直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毕业生,寻找高职毕业生在职业成长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全新的课程体系;强调“企业需求和学生需求并重”,按照“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相一致”的要求,制订全新的课程标准;淡化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的界限,按照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与企业专家合作,根据国家精品课程的标准和要求,开发目录一批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组织内容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一批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特色教材校企合作推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倡导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主的教学方法改革;按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 “部分课程考核与执业证书取得相结合”的要求,倡导等级制考核方式改革,突出过程监控与形成性评价3.1.2 建设内容建设内容按照《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 号)精神中的四个基本原则及要求,结合我系本专业目前建设状况,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结构,促进课程建设与改革,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遵循教育教学和企业生产经营规律,结合行业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起示范作用特制定专业建设内容如下1.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现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以国家机电事业、河南经济建设、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建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强化实践育人,推进素质教育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充分有效的利用企业人力物力资源,校内目录校外人力资源、实习实训条件有机结合,校企资源共享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2.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a、推进中职与高职合理衔接,探索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建立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模式,在调研的基础上,校企合理界定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衔接和延续,明确各自教学重点b、淡化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限,以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带动专业建设并引领课程改革,形成由系列课程组成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在各模块的系列课程中,都以基本素质和专业综合工作能力培养为主线。

      c、打破学科系统性观念、坚持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优化组合了原教学体系中按学科分类的课程,实现专业理论为能力培养服务、为技术应用服务、为实际工作过程服务d、尽量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3.教教师团队师团队建建设设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校企对接与工学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评聘制度,聘请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相应比例的教学任务通过校企合作与对接,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推进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目录能力;突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发扬传、帮、带作用,发挥青年教师的作用继续增量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使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更加合理、更加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4.教学教学实验实训实验实训条件建条件建设设以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完善教学实验实训条件,购置的实训设备注重综合性、先进性、可拆装性、灵活组合性满足学生综合运用液压、PLC、传感器、变频器、步进电机、伺服电机、数控操作、通讯技术和机械装配等实训要求同时利用实训条件增加承接企业外协加工任务,增建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学生工学交替及校外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全面推进5.社会服社会服务务能力建能力建设设充分发挥学院现有师资、实训基地和职业技能鉴定站的作用,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和对口支援,为企业、社会和职业院校学生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