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docx
15页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第一章 培养一、培养目标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以培养临床实际工作能力较强的临 床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具体要求是:(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 医德医风,团结协作,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 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二)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二级学科, 内科与外科分别不少于 3 个三级学科,以下同)领域内的常见病,能对下级医师 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的第一阶段 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高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取得住院 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合格证书和执业医师证书三)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临床教学工 作的能力四)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篇具 有科学性和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医案并通过答辩五)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一定的听、 说、读、写能力二、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一)学习年限与时间安排学习年限为 3 年(临床能力训练时间不少于 2.5 年)。
总体安排如下:第 1 学期:第一阶段集中完成公共学位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选修 课的学习及考试第二阶段进入教学医院统一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涉及临床 实践过程中将要面临的各个重要环节,岗位职责、医疗规范、电子病历、临床技 能基本操作培训与考核等让研究生进入临床之前对医院临床工作各方面的要求 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研究生能够顺利进行临床实践打下良好基础第一、二阶 段交叉进行第2〜4学期:进入临床各二级学科科室,进行临床轮转及临床基本能力训 练与考核强化常用急救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完成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执业 医师证书完成专业课和专业外语课的学习与考核第5〜6学期:进入临床各三级学科科室,进行临床专业能力训练同时安排专业课与专业外语的学习和考试,完成“医案整理”并通过答辩教学实践、临床学术活动、选修课的学习与考核贯穿2〜6学期二)培养方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点为临床实践能力,同 时重视学位课程学习、临床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全面培养培养过程实行“复 合导师制”,坚持导师个人指导与学科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本 学科科室主任负责管理,导师负责指导,指导小组成员分工指导,加强集体培养, 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一) 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课程(含公共学位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 和非学位课程(选修课)研究生除完成规定量的课程学习外,还必须参加规定 量的临床学术活动(学术讲座、读书报告及临床病例讨论等),取得规定的学分二) 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要求总学分(含学位课程22学分与非学位 课程2-4学分、教学实践4学分、学术活动4学分及医案整理4学分)不少于 36学分:1. 公共学位课6学分(必修学分)2. 学位基础课 8学分(必修学分)3.学位专业课8学分(必修学分)4.选修课2-4学分(选修学分)5.教学实践4学分(必获学分)6.医案整理4学分(必获学分)7.参加临床学术活动 4学分(必获学分)(三) 公共学位课、学位基础课、部分学位专业课由学校统一组织授课并考 试,原则上均在第一学期完成学位课程须达到75分(百分制)以上为合格, 非学位课程达到60分(百分制)以上为合格四) 专业课学时数为54学时,必须按二级学科设置,由教研室统一组织 开课授课小组由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主要采取教(导)师讲授、辅以 研讨、阅读文献、自学等方式组织学习授课内容应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充分 体现硕士生层次的特点,要有一定的宽广度和纵深度,并具有系统性、实用性、 前沿性和前瞻性。
考试由各院系于第三学期结束前统一组织各二级学科教研室命 题、考试和阅卷五)专业外语学时数为 18 学时,由教研室统一组织授课或,可结合 查阅文献资料和撰写文献综述等方式组织学习由各院系于第三学期结束前统一 组织各二级学科教研室(科室)命题、考试和阅卷,命题范围应涵盖二级学科四、临床能力训练 从第二学期开始,研究生正式进入临床科室,由本学科教研室(科室)主任 统一管理,并安排到规定的专科进行严格的临床能力基础训练二级学科临床能 力基础训练以二级学科的各专业轮转为主,兼顾相关科室除该生主攻的学科外, 要求其它相关学科轮转不少于 3 个科室,(内科与外科至少包括3个相关三级学 科),每个科室轮转3〜6个月(急诊科、辅助科室可酌情减少),总时间不少 于 1.5 年需要轮转的学科由导师在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时根据本专业培养 方案总则和分则的要求,结合研究生的具体情况拟定,报教研室(科室)主任审 批每一专科轮转须管理床位数5-8 张研究生通过本阶段的临床能力训练,应 掌握本专业基本诊断、治疗技术,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 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方法、基本操作、门急诊处理、重危病人抢救、 接待病人、病史收集、病历书写、临床教学等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高尚 的医德。
1. 参加本学科各病房和科室的临床医疗工作,掌握本学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 病史收集与书写、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基本操作,并结合临床工作学习 有关知识2. 在临床实践中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高尚的医疗道德, 进行科研能力素质训练3. 参加教研室(科室)安排的一切学术活动,在导师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 阅读专业文献,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个案报道4. 在完成一个病房或科室的轮转后,研究生须认真写出临床轮转小结,导师 应及时检查和了解学生临床轮转情况,督促学生做好小结5. 研究生应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完成临床能力训练质和量两个方面的要 求,每一专科轮转结束后,均要进行转科考核,考核成绩作为临床能力训练平时 成绩的依据考核不合格者应适当延长轮转时间并进行补考五、教学能力训练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临床各科轮转期间,协助导师负责本专业实 习医师的实习、示教,指导本科生书写病历和病情记录,参加临床示教和病例讨 论等,接受临床教学能力的训练通过参加教学实践,使研究生了解学校教育与 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掌握临床医学教学工作的实际技能带教教师、导师、教 研室(科室)主任要深入了解并指导研究生的教学。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 生临床教学累计工作时间应不少于 72 学时临床各科轮转结束后,应进行教学 能力考核六、科研能力训练和医案整理工作(一)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求贯穿于培养的全过程重点放在科研基本功的训 练,从文献阅读、综述撰写、课题选择与设计、实验方法、资料积累、整理、统 计处理直至论文撰写,掌握一整套科研工作的方法在科研训练过程中,导师和 指导小组要重点指导研究生完成医案整理工作,使其在医案的选择、收集、分析、 撰写等方面得到严格的训练,掌握临床基本的科研方法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医案整理要求:1. 医案整理可以是含文献综述的临床病例分析报告,要求具有科学性、真实 性,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的先进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2. 医案整理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对疾病的诊断 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3. 医案整理表明申请人已经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的基 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三)研究生在进行临床能力训练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结合临床工作进行 科研训练和医案整理工作医案整理累积时间不少于半年(主要利用业余时间), 其中完全脱离临床工作的时间不超过 1 个月(含医案考核)。
具体要求是:1.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课题类型包括:⑴分析总结科室或导师多年积累的临床资料⑵从临床病历中总结经验⑶临床个案总结2.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应达到的基本要求:⑴本专业临床工作中罕见的特殊病例,或在本专业领域中开展某种最新的临 床诊断或治疗技术(病例数非常少)⑵详细收集和描述个案各方面的情况,尤其要注意突出关键的技术创新点⑶文献综述应包括详尽的文献复习,并作适当的文献数据二次统计分析⑷将个案研究与文献综述结合起来,作专业评价,最后得出明确的结论第二章 考核一、考核对象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二、考核内容与方式(一)考核内容1. 思想品德素质2. 理论知识水平(含临床思维能力)3. 临床工作能力(含临床教学能力)(二)考核方式 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平时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笔试、口试与实际操 作相结合以及考核小组考核与考核委员会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三、思想品德考核 申请人在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前,必须首先进行该项考核,并经所在 院系或医院主管科室审核合格者方可进行临床能力综合考核和申请医案答辩一)考核内容1. 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2. 敬业精神与工作责任心;3. 学习态度与科学作风;4. 遵纪守法与劳动纪律;5. 团结协作与人际关系;6. 集体观念与文明礼貌。
二)考核评定等级、标准1. 单项评定:分优、良、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2. 综合评定等级标准(按上述6项考核内容计):⑴优:各项评定指标中至少5项获优,其他为良; ⑵良:各项评定指标中至少4项获优,且无不合格项; ⑶合格:各项评定指标中无不合格项;⑷不合格:各项评定指标中有一项不合格评定细则按医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执行考核内容与标准详见附表1)(三)出现下述任何一种情况,则终止学习:1. 评定等级不合格;2. 发生医疗责任事故;3. 有收受红包、考核作弊、弄虚作假或受治安、刑事处理等行为四)考核组织办法 由各二级学科教研室(科室)主任牵头组成考核小组,根据思想品德考核指 标对本学科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申请人进行评议及无记名评分,取平均分为该 生的思想品德考核成绩考核小组成员由二级学科教研室(科室)主任、研究生 轮转的(三级学科)科主任、带教教师或本学科指导小组成员、护士长、科室党 支部成员等组成四、临床能力考核 临床能力包括临床专业知识、临床分析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床诊疗能力、 临床技术操作能力等临床能力考核包括转科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一)转科考核1. 考核要求:考核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申请人是否按照培养方案完成各轮 转科室的培养要求,是否掌握了本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是否具有 良好的医德医风。
2. 考核办法:研究生进入科室后,由教研室(科室)主任指定一名高年主治 医师及以上职称教(医)师作为研究生的带教教师在科室轮转期间,研究生应 对本人完成的工作数量与质量做详细记录;轮完一个科室后,研究生应进行自我 小结然后由轮转科室主任、带教教师、护士长、所在科室党支部成员组成3〜 5人考核小组,在广泛征求科室工作人员意见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生在本科室临 床能力训练工作数量和质量、政治思想表现和医德医风情况,对照临床轮转考核 表中的考核指标,对研究生进行理论知识、临床技能、政治思想表现和医德医风 等方面的考核评分,并写出该生在理论知识、临床技能以及服务态度、工作作风 等方面的评语最后由轮转科室科主任和导师签字后送交二级学科教研室主任, 由教研室汇总后统一送交医院主管科室保存医院主管科室负责在研究生完成各 科临床轮转后,于第四学期末统一将研究生临床轮转考核表送交研究生处培养 科,存入研究生学习档案3. 考核的组织:转科考核由各医院主管科室组织实施,具体由各轮转科室主 任负责二)综合能力考核 临床综合能力考核是临床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