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
9页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联片办学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地理学科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25小题 ,每题 32分 ,共计50分 , ) 影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面临绝境,开启“流浪地球”计划的故事计划中地球将流浪2500年,泊入比邻星附近,成为比邻星的行星读下图,完成下列1~2小题 1.影片中将地球推进至木星轨道附近需要穿越的行星轨道是A.水星轨道 B.金星轨道 C.火星轨道 D.土星轨道2.比邻星属于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生物总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进化据此完成下面3~4小题 3.下列地球生物进化过程的一般序列,正确的是( )A.先有两栖类动物后有鱼类B.先有裸子植物后有蕨类植物C.先有爬行动物后有哺乳动物D.先有被子植物后有裸子植物4.出现人类的地质年代是( )A.新生代 B.中生代 C.古生代 D.元古代5.地球处于一个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是由于 A.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B.八大行星及小行星绕日运动具有共面性,各行其道,互不干扰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距离保持不变D.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各点重力均相等6.北京时间2018年1月31日19时48分至23时11分,月球横穿地球的本影区,出现月全食现象(如图甲),图乙为“月全食形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题导致图甲中月食区域依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月球自转 D.月球公转2014年10月28日,出现了11年来最大的太阳黑子,网民称清晰可见下面图甲为1940年~2000年地磁活动年均值图,图乙为太阳黑子年均数量图,读图回答下列7~9小题 7.图中信息最能直接反映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 )A.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B.在南北级形成极光C.产生“磁暴” D.诱发自然灾害8.观测太阳黑子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哪种方法最不适合?( )A.用熏黑的玻璃片看B.直接通过墨镜看C.通过电焊护目镜看D.用望远镜把太阳投影到投影板看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10年B.能直接扰乱地磁场的是太阳风C.地球上的地震是由黑子诱发的D.太阳表面黑色的部分是环形山10.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保持地表温度.为生物提供活动能量 ②促使大气的运动和水循环③是地壳物质循环的动力 ④塑造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11~12小题 1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1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平均厚度陆地大于海洋B.②圈层的横波不能通过C.③圈层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D.④圈层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2018年14日12点45分,位于日本鹿儿岛县垂水市的樱岛火山猛烈喷发,大量岩浆倾泻而出,海拔超过1400米的樱岛山顷刻间被熔岩吞没,现场黑烟滚滚,火光冲天,场面十分壮观。
据此完成下列13~15各题 13.日本位于( )A.亚欧板块内部B.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C.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D.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14.吞没樱岛山的物质来自( )A.地壳 B.下地幔 C.地核 D.上地幔15.吞没樱岛山的物质冷却凝固后,进行物理加工,就可能成为家庭用品的是( )A.橱柜大理石台面 B.玄武岩搓脚石C.橱柜人造石台面 D.庭院花岗岩石桌读某地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16~17小题 16.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C.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17.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A.干燥,冷热多变 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C.寒冷,冰雪广布 D.湿润,森林茂密牛轭湖是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岸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下列18~19小题 18.牛轭湖形成的过程为( )A.③④②①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①②③④19.下列关于牛轭湖及所在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质较差 B.湖水较浅 C.平原较多 D.流水沉积形成下图为我国某地新月形移动沙丘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20~21小题 20.有关沙丘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为背风坡 B.①③位于迎风坡C.④代表沙丘移动方向 D.②处沙丘堆积为主21.为防止沙丘移动,建设防护林最为理想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下图是喀斯特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22~23小题 22.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 )A.岩石具有可溶性 B.岩石中含有化石C.岩石具有层理构造 D.岩石有风化裂隙 23.图中a、b、c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化学沉积作用 C.化学溶蚀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下图为某海岸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24~25小题 24.图示海岸地貌中,最早形成的是( )A.海蚀柱 B.海蚀崖 C.海蚀拱桥 D.海蚀平台25.图中海蚀拱桥最终会坍塌,主要是由于( )A.岩石硬度小 B.冰川侵蚀强C.受台风影响 D.不断被海浪侵蚀卷II(非选择题)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4小题 ,26小题每空1分,27~29小题每空2分,共计50分 ) 26.(8分)如图为“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________反应产生的能量,它为地球提供________,促进生物生长、为大气运动和________循环提供动力2)太阳大气层A层是________层,该层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________,其数量变化周期大约为________3)出现在太阳大气层B层的太阳活动有________和________ 27.(1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5年11月23日5时2分,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38.0°N,100.4°E)发生里氏5.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km材料二:图甲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图乙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图丙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1)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和上海同时进行了地震波测定,与海北藏族自治州相比,上海从莫霍界面传至地表用时较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了解青海省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________3)指出该区域地壳厚度大致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__,根据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可以推断出,此次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地震的震源位于________(“地壳”、“地幔”或“地核”)。
28.(16分)为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某中学开展了全国研学行下图分别为学生团队研学路线及所拍照片 (1)全国地貌景观多样,图中所示地区与其地貌对应的是(填字母)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2)A地貌名称为________,受________作用形成3)素有“千沟万壑”之称的地貌是________(填字母),该地形区形成是________作用而其表面的“千沟万壑”又是受________作用29.(16分)读我国南方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地质构造主要有背斜、向斜、断层,其中甲处为________,乙处为________;从地形地貌上看,甲为________,乙为________2)图中丙处为喀斯特地貌,主要受流水________作用形成3)图中具有良好的储水构造的是________处,大型铁路建设应避开________处,如果要在甲乙丙丁四处中的一处打油井,应在________处打答案选择题(每题2分)1. c 2.b 3.c 4.a 5.b 6.d 7.c 8.b 9.b 10.a 11.b 12.a 13.b 14.d 15.b 16.c 17.d 18.b 19.d 20.c 21.d 22.a 23.b 24.b 25.d填空题(26题每空一分,27、28、29每空两分)26.(1).核聚变 光和热量 水(2).光球 黑子 11年(3).日珥 耀斑27.(1).短 上海海拔低,地壳厚度小,故地震波传播用时短(2).地震波(3).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地壳28.(1).E D C(2).海蚀崖(柱) 海浪侵蚀(3).D 风力沉积 流水侵蚀29.(1).背斜 向斜 山地 山地 (2).溶蚀(3).乙 丁 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