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副词(郭锡良版).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498875529
  • 上传时间:2022-09-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92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副词1、半实词:它能表示行为、动作、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可能性、情态和否定 作用等,有一定的词汇意义,能独立充当句子中的次要成分2、半虚词:它不能单独表示一种实物、一种实事或实情,同时又不能用作句子的主要成分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二)分类1、程度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和性质状态的程度,分程度最高、程度加深、程度较低三类1)程度最高:殊、良、雅、颇、孔、特、最、太、至、尤、甚、绝、极、尽,译为“最 很、特别、极其、十分“等例: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战国策•赵策》 始皇默然良久《史记•秦始皇本纪》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史记•赵世家》 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书《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论语•八佾》汝南西平县有龙渊水,可用淬刀剑,特坚利《水经注•汝水》(2) 程度加深:益、加、愈、弥、滋、尤、倍,译为“更加、越发” 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孟子•梁惠王下》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汉书•苏武传》孔子至舍,哀公馆之,闻此言也,言加信,行加义。

      《礼纪•儒行》 然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梁惠王上》(3) 程度较低:略、少、稍、微、颇,译为“稍微、略微”例: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史记•项羽本纪》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水经注•江水》辅之以晋,可以少安《左传•僖公五年》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战国策•范睢说秦王》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战国策•秦策一》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也《战国策•赵策四》 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至于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史记•三代世表序》 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司马迁《报任安书》 子尾多受邑而稍致诸君《左传•昭公十年》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史记•项羽本纪》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悠悠然莫相知柳宗元《三戒•黔之驴》2、范围副词:表示行为动作所涉及的相关事物的范围,分总括范围、限定范围、共涉范围 三类1)总括范围:悉、尽、咸、举、毕、胜、皆、具、俱,译为“全、都” 例:赵王悉召群臣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陶渊明《桃花源记》盗众尽死《左传•襄公十年》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陶渊明《桃花源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史记•大宛列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左传•隐公元年》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孟子•尽心上》 齐军万弩俱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2) 限定范围:独、特、仅、徒、弟、但、直、适、止,译为“仅仅、只” 例:寡君不能独任其社稷之事《左传•昭公三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 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战 国策•范睢说秦王》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荀子•非相》 齐王遁而走莒,仅以身免《史记•乐毅列传》 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初守雎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江国踰千里,山城仅.百层杜甫《泊岳阳城下》 学人自出家览涅槃仅.十余载,未明大意《景德传燈録》卷五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史记•魏公子列传》 徒善不足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离娄上》 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史记•孙膑》 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三国志•华佗传》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乐府诗集•木兰诗》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上》 其智适足以知人过,而不知其所以过《庄子•人间世》(3) 共涉范围:凡、并、共、同,译为“一起、总共”例:陈胜王,凡六月《史记•陈涉世家》尉剑挺(脱鞘),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史记•陈涉世家》3、时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发生的时间,分过去、现在、将来、短暂、缓急、终结、频 仍等七种1)过去:适、尝、曾、向、曩、业、既、已、既已,译为“曾经、已经、以前、刚才” 例:适启其口,匕首已陷其胸矣《汉书•贾谊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史记•陈涉世家》 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论语•卫灵公》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战国策•魏策四》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劝学》 孟尝君曾待客夜饭《史记•孟尝君列传》 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史记•李将军列传》(2) 现在:会、方、适、正,译为“正逢、正好、刚刚”例:时已过午,奴辈适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3) 将来:行、方、殆、将,行将、且、垂,译为“将、将要、即将”例:法不信,则君行危矣《韩非子•有度》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列子•汤问》 斥鵪笑之曰:“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 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鸿门宴》 俉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史记•伍子胥列传》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苏洵《六国论》(4) 短暂:旋、寻、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少顷、斯须、少间、无何、未几既而、已而,译为“不久、不一会儿”例:刺足阳明脉,左右各三所,病旋已《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陶渊明《桃花源记》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5) 缓急:徐、渐、稍、暴、猝(卒)、亟、遽、忽、骤,译为“慢慢地、渐渐、逐渐;突然、一下子、迅速”例: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

      《晏子春秋•内篇》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聊斋志异•狼三则》 卒有寇难之事,又望百姓之为己死,不可得也《荀子•天霸》 秦世之所以亟绝者,其辙迹可见也《汉书•贾谊传》 仆人以告,公遽见之《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吕氏春秋•察今》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楚辞•离骚》 凉风忽至《列子•汤问》杞伯于是骤朝于晋而请为昏《左传•成公十八年》(6) 终结:卒、竟、终、遂,译为“最后、终于” 例: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史记•屈原列传》(7) 频仍:复、再、辄、仍、亟、骤、数、素、累、屡、每、恒,译为“又、常常、屡次接连”例: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晋侯复借假道于虞以伐號《左传•僖公五年》 不敢复读天下之书,不敢复兴天下之事《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於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史记•刺客列传》 复投一弟子河中《史记•西门豹治邺》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史记•孙膑》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后汉书•张衡传》 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史记•游侠列传》 晋仍无道而鲜胄《国语•晋语》大将军将六将军仍再出击胡《史记•平准书》吾仍见上,上甚聪明《后汉书•盖勋传》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左传•隐公元年》 陈成子惮之,骤顾诸朝《左传•哀公十四年》4、情态副词:表示一定情态或预期的词,分肯定确认语气、估量测度语气、反问诘难语气 转折语气、暂时让步情态、故意特指情态六类1) 肯定确认语气:固、乃、信,诚,实,果,必,良,即,译为“的确、本来、就是” 例: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孟子•许行》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赵高曰: ]“臣欲谏,为位贱,此真君侯之事君何不谏?”李斯曰:“固.也.!吾欲言 之久矣!”《史记•李斯列传》吕公女乃吕后也《史记•高祖本纪》(2) 估量测度语气:殆、盖、得无,译为“大概、大约、恐怕、或许、该不会” 例: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史记•秦始皇本纪》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史记•孝文本纪》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论语•里仁》 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塚云《史记•伯夷列传》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柳宗元《捕蛇者说》 盖.(可不翻译)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 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史记•外戚世家》屈平之作《离骚》,盖(连接)自怨生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连接)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 也诸葛亮《出师表》日食饮得无衰乎?《战国策•赵策》(3)反问诘难语气:宁、岂、庸、讵、独、顾,译为“难道”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孟子•许行》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仆与足下俱楚人,使仆游扬足下名于天下,顾不美乎?《汉书•季布传》(4) 转折语气:顾、曾,译为“反而、难道、可是、却、居然、竟然”例: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战国策•秦策》 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孟尝君曾待客夜食物《史记•孟尝君列传》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诗经•卫风•河广》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战国策•齐策四》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

      《史记•项羽本 纪》(5) 暂时让步情态:姑、且、聊、曾,译为“姑且、尚且、暂且”例:先生且休矣,我将念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 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左传•成公二年》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杜甫《石壕吏》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战国策•赵策》(6) 故意特指情态:特、故,译为“故意、特意、特地”例:会羽季父左尹项伯素善张良,夜驰见张良,具告其实,欲与俱去,毋特俱死《汉书•高 帝纪》 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韩非子•喻老》5、否定副词:表示否定意思的词1) 不、弗:都表示一般性的否定,但“不”较“弗”的使用范围更大A “不”既可否定动词、又可否定形容词、数词例: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齐桓公伐楚》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聊斋志异•促织》B 秦汉之前,“弗”字后面的动词只能是及物动词,但动词后面一般不带宾语例: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