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概论第12章.ppt
24页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本章导航,第一节 抒情界定 一、抒情与抒情性作品 二、抒情与现实 三、抒情中的自我与社会 四、抒情与宣泄 第二节 抒情性作品的构成 一、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 二、抒情性作品的结构 第三节 抒情方式 一、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 二、抒情角色,,抒情,抒情,作为一个文学理论的概念,有着特殊而丰富的意义在欧洲文学传统中,抒情(Lyric)这一词是从古希腊文中的七弦琴(lyre)一词演变而来的lyre”原指一种由七弦琴伴唱的抒情短歌,后来发展为意指一种偏于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文学类型 抒情写意是中国传统文学的最突出特征之一在屈原所作《九章·惜诵》中有“惜诵以致憨兮,发愤以抒情”的句子,其中“抒情”意指“表达情思”抒情与叙事,抒情是与叙事相对的概念一般地说,抒情偏于表现作者的主观世界,叙事偏于再现客观世界;抒情偏于用话语的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来象征性地表现情感,叙事偏于用话语的意义来讲故事 别林斯基说:“抒情诗歌主要是主观的、内在的诗歌,是诗人本人的表现而叙事类文学是一种“客观的、外部的”文学它的内容主要是“事件”抒情性作品,抒情性作品是指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
与此相对的是叙事性作品 抒情性作品的主要体裁是抒情诗和散文一般地说,戏剧文学以叙事为主,但是,中国戏曲文学却以抒情写意为主要特征抒情与现实,抒情作为一种主观表现,并不脱离现实,而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评价,并且是一种特殊的反映方式 抒情是一种反映,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意识中的改造因此,文学抒情一方面受到特定现实生活和社会观念的制约,另一方面却具有较高的心灵自由度抒情中的自我与社会,在文学活动中,抒情总是抒情主体的情感表现 文学抒情作为一种自我表现,同时也包含着普遍的社会内涵,可以引起普遍的社会共鸣 抒情自我与社会的联系最突出地体现为与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联系抒情与宣泄,在古汉语中,“抒”字的本义是“泄”,抒情也就是情感的宣泄 文学抒情区别于普通情感宣泄的主要特征:首先,抒情主体是把自己的内心体验作为一个对象来表现的其次,文学抒情是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的活动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 ㈠,抒情内容和相应的抒情话语是构成抒情性作品的两个基本要素 抒情内容是指本文所表现的某种特定的情感过程和意义它往往是一种体验,一种感悟,一种心境,既是稍纵即逝的,又是复杂微妙的,不像客观事物的外在形态或理论思维过程那样可以用语词加以确切地表述,而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 ㈡,抒情话语是一种表现性话语它具有象征性地表现情感的功能,通过类似音乐的声音组织和富有意蕴的画面组织来体现难以言传的主观感受过程 抒情话语和抒情内容是一种直接融合的关系,抒情内容直接投射和转化在抒情话语的声音与画面形象的组织形式之中,不可分离 普通话语与抒情话语 ㈠,一般来说,普通的话语系统是一种通讯系统,它通过意义确定的词句来报道事实例如,“桃花红了”,“我饿了”之类 抒情话语突出话语的表现功能主要是突出了直接呈示情感运动形式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强调话语声音层和画面层的象征功能普通话语与抒情话语 ㈡,为了强调语言的表现功能,抒情诗人常常要对普通话语系统进行改造,甚至打破既有的语言规范,创造出极富表现性的抒情话语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把这种改变了普通话语组合法则的抒情话语称为“诗家语”诗家语一方面使语言的运用更加经济和精炼,另一方面也使话语形式趋于复杂和陌生化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抒情性作品可分为三个主要的结构要素,即声音、画面和情感经验 由于抒情性作品的情感经验总要投射到声音或画面上,形成情声并茂、情景交融的象征表现,所以,三个要素的关系又可以从两个方面的关系来分析,即声与情的关系和景与情的关系。
声与情的关系,1.诗与乐——从艺术起源的角度说,诗、舞、乐是一体的,诗与乐有着悠久的同源关系另一方面,抒情诗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又与音乐有别 2.声调与情调——抒情话语的最小声音单位是字音,字音之间变化而有序的组合形成了和谐的音调四声,平仄,双声,叠韵,声调,格律等) 3.节奏与情感运动形式——节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它是指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完整运动形式BACK,,景与情的关系,1.诗与画——中外文论中均有诗画相通的说法,是说这两种艺术类型都借助对外在景物的描绘来抒情写意,创造意境但细分起来,诗画是有别的 2.情景关系——诗中之景,不是原本的自然景物,而是由抒情话语组织和表现出来的,被赋予了情感内涵的画面 3.真与幻——文学的真实是艺术的真实,文学作品往往通过变形、虚构和象征等手段,真实地反映生活BACK,,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是抒情作者在抒情写意时的用语方法 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很多,这里只讨论常见的几种 (一)比喻与象征 (二)倒装与歧义 (三)夸张与对比 (四)借代与用典,,比喻与象征,比喻是借他物(喻体)来表现某物(喻本)的修辞方法根据喻本与喻体的不同组合方式,比喻又可分为明喻、隐喻和借喻三种。
象征是以具体事物(形象)间接表现思想感情抒情诗多以声音和画面来表现情感,所以,象征是抒情话语最常见的修辞方式BACK,,倒装与歧义,倒装是诗句在语法上的错置,体现为惯常词序的颠倒在格律诗中,既照顾到格律,又增强了抒情效果,这是最理想的 当一句诗中并存两种或更多的语法结构时,这个诗句就有可能被读者以不同的方式来解读,从而产生不同的意义这种一个诗句包含多重意义的情况就是歧义BACK,,夸张与对比,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 对比是抒情话语的基本组合方式之一它是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BACK,,借代与用典,借代是有关系的事物之间的相互替换或者是用一物代替另一物,如用“红楼”、“闺阁”、“玉阶”、“芳尘”等来代写女性;或者用一部分来代替全体,如“娥眉”、“红裙”等 用典又叫“用事”,就是在诗词中借用故事来造句表义典故可分神话典故、历史典故和文学典故三大类BACK,,抒情角色,抒情角色是指抒情作家在抒情性作品中表现情感时所处的地位 常见的抒情角色有三种类型:一种是作者作为第一人称出现,作品中的“我”即作者自我;另一种是作者以代言的第一人称出现,或代人抒情,或托人抒情;还有一种是作者作为叙事者,在讲述事件的过程中抒情。
第一人称的抒情方式,第一人称的抒情是作者直接表现自己内心生活的一种抒情方式在这类抒情性作品中,“我”就是作者自我,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然而,许多抒情诗虽采用第一人称的抒情方式,却不直接倾诉自我的感受,而是借景抒情中国古典山水诗大都属于这种情况例如柳宗元《江雪》 代言的抒情方式,在有些抒情性作品中,作者作为代言人,以他人的口吻来抒情代言的抒情是戏曲歌词的基本抒情方式,但在诗词中也不少见 还有一种代言的抒情方式是借他人之口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杜甫的《兵车行》 代言的抒情方式造成了抒情内涵的双重性:抒情性作品中主人公的抒情是外抒情层;作者的情感表现是内抒情层复习要点,[基本概念] 抒情 抒情性作品 抒情话语 抒情角色 抒情话语的修辞 抒情性作品的结构 声情并茂 情景交融 节奏 隐喻 象征 [思考问题] 1.文学抒情与叙事有哪些主要区别? 2.抒情话语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来突出语言的表现功能?试举例说明 3.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