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木刻刀法技巧与木刻制作.pdf

12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86381194
  • 上传时间:2019-03-1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3.28M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木刻刀法技巧与木刻制作 吴海寿 木刻是一种造型 艺术 , 它有许多基本 的东西与雕塑 、 绘 画是一致的 比如 , 都 需要一定的造型基础 , 都要有真实而 准确 的表现对象的技法 , 都需要运用透视学 、 解剖学 、 色彩学以及属于造型艺术的各种 基本法则 , 等等 同时 , 它还具有区别于其 他姊妹艺术的特点 , 即它是用刀子在木板 上刻出形象而后拓印 出来的 它不象用笔 在纸上画那样 自由 , 也不象一般绘画那样 便于修改 这就要求木刻家不仅要 有塑造 形象的能力 , 而且要有娴熟的刀法技巧 , 要做到 “意在刀 先 ” 因此 , 对于初学 者 , 了解木刻的一般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一 、 刀法 运用的基本规律 刀法是木刻创作的基本手段 , 它是为 塑造形象服务的 如果用刀脱离了表现对 象的实质 , 刀法也就没有存在的 必要 所 以 , 必须依据塑造形象的需要来运用刀 法 这是运用刀法的基本原则 , 也就是鲁 迅先生说的 , “木刻与绘画无异, 基础仍 在素描 ” , “所 以倘若线条和明暗没有把 握 , 木刻也刻不好 ” 但木刻绝不是去复 制素描 , 刀法运用还要发挥自己的特点以 及各种刻刀的性能等 , 从 而 达到艺术地表 现客观形象 。

      (一)刀法与造型 木刻的造型方法概括起来基本上有 三 种 : 一种是体面造型 , 另一种是线面造 型 , 第三种是 “ 以神写 形 ” 体面造型是 强调 明暗 、 光线的变化 , 即我们 通常所说 的 “条件色” 的黑 白概括方法;线面造型 是运用对客观对象提 炼 出来的 线条和色块 的方法 , 它不 强调特定的光线 、 明暗变化 , 而以物体固有色 彩的深浅 , 应 用不同形体 、 位置与量的对比 , 产生 画面 的黑 白节奏 , 可 分为阳刻 、 阴刻 、 阴阳 混合刻法, “ 以神 写 形”是 自由地运用黑白的方法 , 它不受 有光或无光的限制和画面远近虚实 、 空 间 透视的约束 , “景生情, 情生 意 , 意 生法” , 根据艺术处理的需要 , 运用点 、 线 、 块的 疏密组合和 画面空 白大小的穿插 , 成为 “ 黑 白相当 ” 或 “计黑当白” , 达到画面 的和 谐与统一 不同的黑 白概括 , 在刀法运用 上也有各自的特点 体与面 的造型是用刀 法来体现 形体结构 、 空 间色调 , 刀法变化 自由 , 能发挥 “捏刀 向木 ”,“放刀直 干 ” 的特 点 。

      如德国坷勒惠支的 《自刻像》 而线 与面造型 的 刻法 , 则非 常注意用刀 的规律 , 利 用运刀 的 轻 、 重 、 缓 、 急 、 深 、 浅 、 转 、 拨等变 化 , 刻出的 线有质感和 空间感 在 目刻像 河勃忍支 线与线的衔 一95 一 接上 , 无论是交搭 、 综错 、 措让都非常严 谨 , 利落 , 既不失生活的真实 , 而又富有 装饰味 如李桦的《华 威先生》插图 “ 以神写形 ” 则讲究刀法的个性趣味 、 刀 法的节奏感与力之美 , 如王公赘的 《秋 自 《华夙 先生》插 图之一 李桦 司《秋瑾》 组 图之一 王公处 (二)刀法的依据与创造 用刀的第一个客观依据 , 是被表现的 客观物象的形体和结构关系 , 以及由此而 产生的内外各种轮廓线的变化 用刀时不 能破坏它 , 不能让客观对象的形体 、 轮廓 服从用刀 , 而是用刀要尽量准确 、 充分地 表现对象 譬如衣纹的刻法 , 理解人体结 构规律是掌握衣纹用刀 的前提 , 衣服是穿 在人身上的 , 不仅人有男 、 女 、 老 , 少 、 高 、 矮 、 胖 、 瘦的区别 ; 就是在同一个人 身上 , 由于肌肉骨骼的起伏变化 , 衣纹 也 有着虚实变化 , 贴身的部分衣纹少 而浅 , 不贴骨 肉的部分衣纹就多而深 , 用刀就要 表 现出衣纹这种方与圆 、 虚与实的对比关 系 。

      另外 , 由于 人体的 运动 , 、引起 衣纹的 疏与密 , 松与紧的变化 , 因此还要理解运 动的规律 , 在用刀的方 向 、 深浅 、 大小 , 刀法组织的 主从 、 交搭 、 疏密 、 错让上做 出相应的考虑 此外 , 衣服有着不同的种 类 , 不同质地 , 在用刀上还要体现 出不同 的质感要求 例如 , 吴 强年的《雷锋》用 圆口刀 , 不仅刻 出了棉军装的厚重质感 , 而且这种浑厚 、 朴实的刀法 , 也有助于烘 托雷锋的性格特点 刀法 的第二个 依据是客 观物象的 表象特 征 世 界 上的各 种物象 , 五光十 色 , 千变 万化 , 都 有其各自 ;华 , ;、 斗二 , _ 、二 毛主 席的好 战士—雷锋 的特征 , 二 ,叨 津 、 J,, 件 , 吴强年 不仅有不 同的内部组织 、 结构 , 也有不同的体现于外 表的形态即质感 以树木为例 , 虽然同属 木本植物 , 然而苍松巍峨挺拔 , 枝干盘曲 错节 , 垂柳轻柔飘动 , 白桦细嫩光洁 , 梅 树枝梗坚 硬 , 它们的形态不同 , 质感也不 同 就是在同一棵树上 , 还有新枝老梗的 差异 由于 时 间 、 气候 , 以及环境 、 背景 的影响 , 在形态和 色彩上也有许多变化 。

      木刻就要运用不同 的刀法 表现 出各种不同 的形 态和质感 表现不同的质感 , 要使用 不同 的 刀 子 譬如 : 用 三角刀排线的方法适于表现 某些光滑的质感;圆口刀适合二于表现明 朗 、 浑厚 、 圆润的对象 ; 用平刀 “刮刻”, 适合于表现某些表面比较粗糙的物体 各 种形状的刻刀 , 虽 然都有它们各自的不同 特点和性能 , 但刻法不一样 , 刻出的效果 也就不同 力群和吉元的一些作品 , 虽然都 以圆口刀为主 , 然而力群的木刻呈现出明 朗 、 活泼 , 刀法潇洒自如的特点 ; 古元的 木刻则表现出纯朴 、 抒情 , 用刀概括简 练 , 朴实平 易的风格 用刀的第三个依据是客观物象的色调 变化 每幅木刻都有基本色调 , 它是作者 表现主题 思想的重 要 手段 因此 , 无论用 刀塑造形体结构 , 还是表现物体的质感和 刻画 形象的细部 , 都必须考虑 到是否符合 色调 的变化 不同色 彩情调的表现 , 要选 择不同形状刀子 , 采取不同的刻法和不同 的刀法组织 例如 《个个都是铁肩膀》的 刀法与色调 配合得非常紧密 作者巧妙地 利用了席子 、 围肩 、 斗笠 、 头巾 、 内衣等 不同组织结构和表象特征 , 不同的色彩变 化 , 与受光 、 背光和投影的关系 。

      用三角 刀和小 圆口刀刻法上的不同深浅 、 不同走 向的特点 , 刻出不同强弱 、 不同粗细的线 和点子 , 互相交搭 、 措让 、 衔接 , 组成各 组既有变化 , 又 有规律的不同面积大小 , △个个都是铁肩 膀许钦松 不同形状变化的许多灰色层次 姑娘身上 的衣服 , 缝纽机和工棚外的夜景都作了非 常概括的处 理 , 这几块深色又通过投影连 接起来 , 成了深色系统 画面上唯有的白 色都留给了脸 、 颈和手 , 以及前胸的衣边 装饰 , 突出了主体形象 作者 运用变化丰 富的刀法创造了响亮悦目的色 彩情调 , 既 表现了夜的宁 静 , 又刻画了苗族姑娘日以 继夜一心朴实干工作的热情和高尚的情 操 (三)用刀 的基本规律 1 、 首先要熟悉各种刻刀的不 同性能 和特点 木刻刀的种类通常分为 : 三角刀 、 圆 口刀 、 平刀和斜刀四种 三角刀和 圆口刀 又有大 、 中 、 小的不同规格 三角刀是现代木刻的主要工具 , 用它 刻出的 线条 , 流畅挺拔 , 转折自由 , 刚健 有力 它有多种用法 , 如刻轮廓线 、 阴 线 、 阳线 、 各种排线 、 阳刻点和阴刻点 , 以及颤刀和不规则线等 。

      三角刀的不同刻 法 , 可以产生富有变化的灰色层次和丰富 多彩的色 调 圆口刀 , 除用做铲底子外 , 有些木刻 家也用它做创作木刻的主要工具 由于其 刀刃的特点 , 用它刻出的点 、 线 , 具有圆 润 、 明快的效果 古元六十年代前后 的一 些木刻 , 基本上是以圆口刀为主 的 , 如《甘 蔗园》等作品 , 充分发挥了大 、 小圆刀的 特点 , 概括洗炼 , 以朴素无华的语言达到 丰富的艺术意境 圆口刀用途很广 , 视版 面大小 , 可用不同规格的刀刻轮廓线 , 各 种平行线 、 排线 、 交叉 线 、 阴 刻 点和 阳 刻点 , 也可以用大 、 中圆刀 口浅刻 , 产生 “晕刻” 的特殊效果 平刀 , 主要用于铲底子 , 但也有人用 它铲刻结合 , 刻出的线条和点子 , 颇富有 “金石 味 ” ; 用平刀 “ 刮刻 ” 则产生 一种 一 97 一 甘蔗园 古 元 晕刻的特殊效果 平刀的刀法变化丰富 , 可用于 画面的某一局部或全部 有的木刻 家充分地发挥了平刀的性能特点 , 形成了 自己的独特表现风格 如赵延 年的木刻 《鲁迅》 , 由于 黑 白处理 和刀法的巧妙 , 具有潜劲沃 沈 、 刚健洁新的特扔一 △《秘本西 厢》擂图 刀来刻制作品 。

      如比利时 的麦绥莱勒 , 他 的一些用斜刀刻制的作品 , 画 面黑 白分 明 , 刀法简洁 、 雄健 、 有力 , 别开生面 我国的黄永玉也经常用斜刀刻出优秀作 品 , 如《春潮》 , 是斜刀和 三角刀有机结 合的范例 △普迅赵延年 斜刀 , 也称单刃 刀 它是我国复制木 刻的主要雕刻工具 表现力很强 , 能刻各 种形状的点 、 线 , 能刻出非常精细优美阳 刻线条的 画面 , 如 《秘本西 厢》插图 由于 斜刀是一面刃口 , 所以需要来回两刀才能 刻成一根线 故在 现代的木刻创作上它成 为辅助的刀具 夕 用做 “ 断刀 ” 即 在两种 不同方向的线或线与面 的衔接处 , 为了求 得整齐的效果 , 在边缘部份先刻一刀 , 这 样再刻另 一组线的时候 , 只 要刻到斜刀刻 过的地方 , 木屑自然跳出 , 线条的衔接就 显得非常利落整齐 也有的木刻家爱用斜 △春潮 黄永玉 2 、 持刀 的方法 一般圆口刀和三角刀都采用握笔式 , 即右手如同握钢笔一样用姆 指 、 食 指 、 中指握住刀柄 , 掌心伏向版面 , 无 名指按 木板 , 左手张开 , 用姆 指放在刀柄与刀身之 间 , 其他四指并拢 。

      运刀时 , 右手用力向前 推 , 左手往回顶 , 利用左右两手之间的反正 力量 , 控制住运刀的速度和力量 , 刀锋前 进的方向始终都在左前方 夕 同时根据运刀 的方向和速度 , 左手随时 配合转动木板 使用平刀 、 大圆口刀铲空白底子时 , 用大掌刀式 , 即将刀柄放在右手掌心中 , 用食指按住刀身 , 其他四指紧握刀柄 , 将 刀略斜成左右转动式前进 . 使用斜刀也采 取大握刀式 , 但它用右手四指紧握刀柄 , 用大姆指按住柄头 , 或是五指全握刀柄 , 用 左手指相助 , 运刀时刀锋向内往 里拉 , 刻细 而短 的线条也采用握笔式向前推的刻法 木刻刀是木刻家的工具 , 要充 分发 挥它的作用必须懂得使用 的要领 ‘ 中国画 家对于执笔画线有所谓 “力 透 纸背”的要 求 , 我 们 在木刻的用刀上 , 也要有 “力透 木板 ” 的精神 无论是那种持刀的方法 , 首先必须做到握刀要紧 , 这样才能做到 运 刀的准确 , 行刀的均匀 从下刀到终点 , 用力要一 气呵成 , 不要间断 , 使力含蓄在 线条中 , 而 不 是浮在表面上 , 这样刻出的 线条才有力量 运刀和运笔一样要做 到 “稳” 。

      动刀前要做到对整个画面 心中有 数 , 一旦动刀 时 , 就要充满信心 , 坚定而 果断 ; 犹豫不决 , 会形成行刀凝滞 , 刀法 就失去骨 气 同时 , 既要做到意到刀随 , 又要做到处 处收得住 古元的《方志敏》 、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