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全练版: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docx
8页5年中考3年模拟·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1 战国七雄1.(2022山东峄城期中)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开篇,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次历史事件,“三家”是指( )A.韩、赵、魏 B.赵、秦、齐 C.楚、魏、韩 D.燕、齐、楚2.【跨学科·地理】《三字经》里面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的“七雄”中地理位置在最西和最东的两个诸侯国分别是(H7102003)( )A.晋、楚 B.燕、赵 C.韩、魏 D.秦、齐3.(2023广西覃塘期中)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改革政治,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改革运动的兴起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各国展开了兼并战争,这在客观上推动了社会变革和民族交融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是( )①涿鹿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马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知识点2 商鞅变法4.【唯物史观】(2023山东郯城期中)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战不断。
各诸侯国统治者积极推行变法改革,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变法改革的根本原因是(H7102003)(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各诸侯国的国君非常重视C.新兴地主阶级的强烈要求 D.都有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5.【新情境·伟人评史】(2023广西梧州十一中期中改编)毛泽东曾评价说:“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我国地方行政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大政策”是(H7102003)( )A.鼓励耕织 B.统一度量衡 C.奖励军功 D.确立县制6.(2022湖南怀化中考)“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这段话可以看出商鞅推行变法赏罚分明商鞅在军事上的奖励措施是( )A.免除徭役 B.授予爵位、赏赐土地C.赏赐金钱 D.赐予奴隶7.(2020重庆中考B卷)有人曾经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这一评价旨在说明(H7102003)( )A.商鞅变法成效巨大 B.孝公确立皇帝制度C.春秋时期诸侯称霸 D.战国时期大国争雄知识点3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8.【新独家原创】“都江堰水利工程系统,是世界水利史上一大奇迹,2 200多年来,雄伟的都江堰与他的名字联系在了一起,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A.大禹 B.李冰 C.商鞅 D.管仲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都江堰这样评价:“……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其“伟大”主要体现在( )A.成为四川的著名景观B.将岷江分为内外两江C.有利于统一岭南地区D.集堤防、分洪、排沙、控流于一体能力提升全练10.(2022山东青岛中考,2,★☆☆)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变法打破了贵族阶层世袭,建立了军功爵制,将战功作为升迁的主要依据这种改变直接有利于秦国( )A.稳定社会秩序 B.发展社会经济C.提高军队战斗力 D.实现民族交融11.(2023福建晋江期中改编,24,★★☆)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约800个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根据上述材料和下图所示可知,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 )A.王室衰微诸侯改革 B.社会经济高速发展C.民族交融逐渐加强 D.国家逐渐走向统一12.(2022河南舞阳期中,14,★★☆)“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唐朝诗人岑参的这首诗赞扬了( )A.大禹舍身忘家治理水患B.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的功劳C.秦国国力强大社会安定D.岷江使四川人安居乐业13.【历史解释】(2022江西中考,3,★★★)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
这说明商鞅变法( )A.得到了旧贵族势力的支持B.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C.维护了旧的政治经济秩序D.遏制了地主阶级势力史料拓展全练拓展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14.阅读史料,回答问题H7102003)史料一 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商鞅变法……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摘自《历史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教师教学用书》史料二 他的新法推行了两年,秦国的风俗日益败坏……其社会混乱达到极点因此,高祖皇帝担负起挽救天下的大任,威望震服全国,天下人追从他的德行——翻译自贾谊《治安策》(1)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举例说明史料一中“商鞅变法……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的观点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指出贾谊批评商鞅变法的主要理由综上探究,在评价历史事件时应注意什么?素养探究全练15.战国时期,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时空观念 七雄并立】 材料一 战国形势图(1)请分别写出图中A、B、C、D四个诸侯国的名称史料实证 文物佐证】 材料二商鞅铜方量 商鞅铜方量是变法后秦国的标准量器,方量底部加刻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证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此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
其历史意义非常重大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该文物佐证了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改革措施请写出这一措施的历史意义唯物史观 观点讨论】材料三 (3)【思维开放·观点论述】针对商鞅变法,两位同学提出不同的观点,请你结合材料三和所学,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家国情怀 天府之国】材料四 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它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有了它,旱涝无常的成都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无私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可以说,它一直灌溉着中华民族——摘编自余秋雨《文化苦旅》(4)根据材料四,指出“它”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你怎样理解“它一直灌溉着中华民族”这一观点?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全练1.A 根据所学可知,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2.D 根据所学可知,战国七雄中,位置最西的诸侯国是秦国,最东的诸侯国是齐国3.A 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而涿鹿之战是部落联盟时期,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进行的一场大战4.A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随之增强,为争夺更多生产资料,诸侯争战不断。
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因此各国变法改革的根本原因是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5.D 根据所学可知,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对我国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深远6.B 根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在军事上的措施是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7.A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的意思是,商鞅辅佐秦孝公,为秦国开启帝王之业,说明商鞅变法成效巨大,故A项符合题意;孝公并未确立皇帝制度,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材料没有涉及大国争雄,故排除B、C、D三项8.B 根据“都江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它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 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故“他”指的是李冰9.D 根据所学可知,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因此D符合题意能力提升全练10.C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秦国奖励军功,将战功作为升迁的主要依据这种改变直接有利于激励将士奋勇杀敌,从而提高军队战斗力11.D 根据题干材料和图示可知,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诸侯国越来越少,这说明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12.B 根据题干中的“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在岷江上主持修建了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使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故唐朝诗人岑参的这首诗赞扬了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的功劳13.B 根据所学可知,因为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所以商鞅死亡后,他所推行的新法并没有被废止故B项符合题意史料拓展全练14.(1)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经济富国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力量,有利于军事强兵2)理由:遗弃礼义传统,废止仁德政策;导致社会风气败坏,世情淡薄其他合理答案也可)注意:一分为二、客观、辩证地评价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1)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从商鞅变法的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措施回答2)第一小问根据史料二“秦国的风俗日益败坏”“其社会混乱达到极点”并结合所学回答;第二小问,在评价历史事件时应注意一分为二、客观、辩证地评价,言之有理即可素养探究全练15.(1)A:燕;B:秦;C:楚;D:齐2)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的交流与发展3)商鞅变法成功了判断一场变法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商鞅被车裂,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獗和强大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所以说,商鞅变法是成功的4)名称:都江堰理解: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着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它的建成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 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以说,“它一直灌溉着中华民族”解析 (1)根据所学战国七雄的方位知识可知:A是燕国、B是秦国、C是楚国、D是齐国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商鞅铜方量佐证了商鞅变法中统一度量衡这一改革措施,这一措施有利于经济的交流与发展3)判断一场变法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据此分析商鞅变法的结果即可4)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有了它,旱涝无常的成都平原成了天府之国”可知,“它”的名称是都江堰;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关于都江堰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