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岩石锚杆设计规范.doc.docx

19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91142918
  • 上传时间:2019-06-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3.06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岩石锚杆设计规范  篇一:锚杆设计要求  锚杆设计要求  锚杆概述:  土锚杆根据滑动面分为锚固段和非锚固段其承载能力受拉杆强度、拉杆与锚固体之间的握裹力、锚固体和孔壁之间的摩阻力等因素的影响  土层锚杆是一种承拉杆件它的一端和挡土桩、挡土墙或工程构筑物联结,另一端锚固在土层中,用以维持构筑物及所支护的土层的稳定土层锚杆能简化基础结构,使结构轻巧、受力合理,并有少占场地、缩短工期、降低造价等优点可以用作深挖基坑坑壁的临时支护,也可以作为工程构筑物的永久性基础在房屋基坑的挡土结构上使用,可以有效地阻止周围土层坍塌、位移和沉降在基坑坑壁无法采用横向支护情况下,土层锚杆技术更为有效 土层锚杆一般由锚头、自由段和锚固段三部分组成,其中锚固段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将杆体与土体粘结在一起形成锚杆的锚固体  根据土体类型、工程特性与使用要求,土层锚杆锚固体结构可设计为圆柱型、端部扩大头型或连续球体型三类 锚固于砂质土、硬粘土层并要求较高承载力的锚杆,宜采用端部扩大头型锚固体;锚固于淤泥、淤泥质土层并要求较高承载力的锚杆,宜采用连续球体型锚固体 土层锚杆的布置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锚杆上下排间距不宜小于;锚杆水平方向间距不宜小于。

        二、锚杆锚固体上覆土层厚度不应小于,锚杆锚固段长度不应小于  适用的规范 :  抗浮锚杆的设计并无相应的规范条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XX》中“岩石锚杆基础”部分以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XX》有关锚杆的部分可以参考使用,不过最好只用于估算,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有一些锚杆构造做法可以参考对于锚杆估算,推荐使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XX》,对于岩土的分类较细,能查到一些必要的参数  锚杆需要验算的内容:  1)锚杆钢筋截面面积;  2)锚杆锚固体与土层的锚固长度;  3)锚杆钢筋与锚固砂浆间的锚固长度;  4)土体或者岩体的强度验算;  锚杆的布置方式与优缺点:  1) 集中点状布置,一般布置在柱下;优点:可以充分利用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由于锚杆布置集中,对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也比较方便;对于个别锚杆承载力不足的情况,由于有较多的锚杆分担,有很强的抵抗力缺点:要求锚固于坚硬岩体中,不适用于软岩与土体,破坏往往是锚固岩体的破坏;由于局部锚杆较密,锚杆施工不方便;地下室底板梁板配筋较大。

        2) 集中线状布置,一般布置于地下室底板梁下;优点:由于锚杆布置相对集中,对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也比较方便;对于个别锚杆承载力不足的情况,由于有较多的锚杆分担,有较强的抵抗力缺点:不能充分利用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个人认为考虑的话偏于不安全,对于跨高比小于6的底板梁,可以适当考虑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要求锚固于较硬岩体中,不适用于软岩与土体;地下室底板板配筋较大  3) 面状均匀布置,在地下室底板下均匀布置;优点:适用于所有土体和岩体;地下室底板梁板配筋较小缺点:不能充分利用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个人认为考虑的话偏于不安全);对于个别锚杆承载力不足的情况,由于能分担的锚杆较少,此情况抵抗力差;  由于锚杆布置相对分散,对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比较麻烦  4) 集中点状布置推荐用于坚硬岩;集中线状布置推荐用于坚硬岩与较硬岩;面状均匀布置推荐用于所有情况; 注意事项:  1) 集中点状布置,抗浮锚杆与岩石锚杆基础结合为优,需注意柱底弯矩对锚杆拉力的影响,特别是柱底弯矩较大的时候;  2) 参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XX》,应选用永久性锚杆部分内容;  3) 岩石情况(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应准确区分,可参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XX》表注4;  4) 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可参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XX》附录C;  5) 抗浮设计水位的确定应合理可靠,一般应由地质勘测单位提供,比较可靠和有说服力,应设置水位观测井,对于超出抗浮设计水位的情况应有应对措施;  6) 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现场试验时由于一般为单根锚杆加载,未考虑锚杆间距影响,特别是锚杆间距较为密集时的情况;当单根锚杆影响范围内的土体自重大于锚杆拉力时,可以不考虑锚杆间距影响;  7) 由于锚杆钢筋会穿过底板外防水,锚杆钢筋应有防水措施;  8) 锚杆锚固体与(岩)土层的锚固长度应取有效锚固长度,由于基坑开挖会对底板下土体有一定扰动,特别是采用爆破开挖的基坑,一般要加300-500MM。

        篇二:岩土锚杆技术规程CECS22 20XX  岩土锚杆技术规程CECS22 20XX  9 试验   一般规定  锚杆的最大试验荷载不宜超过锚杆杆体极限承载力的倍  试验用计量仪表(压力表、测力计、位移计)应满足测试要求的精度  试验用加荷装置(千斤顶、油泵)的额定压力必须大于试验压力   荷载分散型锚杆的试验宜采用等荷载法;也可根据具体工程情况制定相应的试验规则和验收标准   基本试验   对任何一种新型锚杆,或锚杆用于未应用过的地层时,必须进行极限抗拔试验   锚杆极限抗拔试验采用的地层条件、杆体材料、锚杆参数和施工工艺必须与工程锚杆相同,且试验数量不应少于3根为得出锚固体的极限抗拔力,必要时可加大杆体的截面面积   锚杆极限抗拔试验应采用分级循环加荷,加荷等级和位移观测时间应符合表的规定  注:1第五循环前加荷速率为100kN/min,第六循环的加荷速率为50kN/min;  2在每级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测读锚头位移不应少于3次;  3 在每级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锚头位移小于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否则应延长观测时间,直至锚头位移增量在2h内小于时,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锚杆极限抗拔试验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判定锚杆破坏:  1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头位移增量达到或超过前一级荷载产生位移增量的2倍时; 2锚头位移不稳定;  3锚杆杆体拉断。

         试验结果宜按循环荷载与对应的锚头位移读数列表整理,并绘制锚杆荷载——位移(Q-s)曲线,锚杆荷载——弹性位移(Q-se)曲线和锚杆荷载——塑性位移(Q-sp)曲线(本规程附录E)  锚杆极限承载力取破坏荷载的前一级荷载,在最大试验荷载下未达到规定的破坏标准时,锚杆极限承载力取最大荷载   当每组试验锚杆极限承载力的最大差值不大于30%时,应取最小值作为锚杆的极限承载力当最大差值大于30%时,应增加试验锚杆数量,且按95%保证概率计算锚杆的极限承载力   蠕变试验   对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层锚杆,极度风化的泥质岩层中或节理裂隙发育张开且充填有粘性土的岩层中的锚杆,应进行蠕变试验用作蠕变试验的锚杆不得少于3根   锚杆蠕变试验的加荷等级和观测时间应满足表的规定在观测时间内荷载必须保持恒定  每级荷载按时间间隔1、2、3、4、5、10、15、20、30、45、60、75、90min记录蠕变量   试验结果宜按每级荷载在观测时间内不同时段的蠕变量列表整理,并绘制蠕变量——时间对数(s-lgt)曲线(本规程附录G),蠕变系数可由下式计算:  Kc?s2?s1lg?t2/t1  式中 s1——t1时所测得的蠕变量;  s2——t2时所测得的蠕变量。

        蠕变试验和验收标准为最后一级荷载作用下的蠕变系数小于/对数周期   验收试验   验收试验的锚杆数量不得少于锚杆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3根对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可按设计要求增加验收锚杆的数量   永久性锚杆的最大试验荷载应取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的倍;临时性锚杆的最大试验荷载应取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的倍   验收试验应分级加荷,初始荷载宜取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的倍,分级加荷值宜取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的、、、、、倍   验收试验中,每级荷载均应稳定5~10min,并记录位移增量最后一级试验荷载应维持10min如在1~10min内锚头位移增量超过,则该级荷载应再维持50min,并在15、20、25、30、45和60min时记录锚头位移增量  加荷至最大试验荷载并观测10min,待位移稳定后即卸荷至,然后加荷至锁定荷载锁定绘制荷载——位移(Q-s)曲线(本规程附录F)   当符合下列要求时,应判定验收合格:  1 拉力型锚杆在最大试验荷载下所测得的弹性位移量,应超过该荷载下杆体自由段长度理论弹性伸长值的80%,且小于杆体自由段长度与1/2锚固段长度之和的理论弹性伸长值; 2在最后一级荷载作用下1~10min锚杆蠕变量大于,如超过,则6~60min内锚杆蠕变量不大于。

        10 监测和维护管理   监测项目   永久性锚杆锚固工程应进行下列项目的监测:  1锚杆拉力  2锚固结构的变形  3锚杆腐蚀状况   根据工程需要,必要时可对锚杆承载力、锚杆应力和变形、锚固地层变形、地质环境变化等项目进行检验或监测  预应力锚杆拉力长期监测  永久性预应力锚杆和破坏后果严重的临时性预应力锚杆应进行锚杆拉力长期监测 预应力锚杆的监测数量,对永久性锚杆应为工程锚杆总量的5%~10%,临时性锚杆应为工程锚杆总量的3%,且均不得少于3根  锚杆拉力的监测,在安装测力计后的最初10d内宜每天测定一次,第11~30d宜每3d测定一次,以后每月测定一次但当遇有降雨、临近地层开挖、相邻锚杆张拉、爆破震动以及拉力测定结果发生突变等情况时,应加密监测频率锚杆拉力监测时间不宜少于12个月 锚杆拉力的监测宜采用钢弦式,电阻应变式或液压式测力计,监测仪器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长期工作性能使用前应进行标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对可重复张拉锚杆,还可采用张拉方法进行锚杆拉力和承载力测定   监测信息反馈和处理   对锚杆的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设计、施工单位或工程管理部门  当所监测锚杆初始预应力值的变化大于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的10%时,应采取重复张拉或适当卸荷的措施。

         锚头或被锚固结构的变形明显增大并接近容许变形值时,应增补锚杆或采用其他措施予以加强   当锚杆防腐保护体系存在缺陷或失效时,应采取修补措施,并根据锚杆腐蚀情况进行补强处理  篇三:锚杆技术规程  8施工   锚杆工程施工前,应根据锚固工程的设计条件、现场地层条件和环境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8.1.2 施工前,应检查原材料和施工设备的主要技术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8.1.3在裂缝发育或富含地下水的岩层中进行锚杆施工时,应对锚固段周边孔壁进行不透水性试验当~压力作用10min后,锚固段周边渗水率超过时,应采用固结注浆或其他方法进行处理 钻孔  8.2.1锚杆钻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1锚杆钻孔不得扰动周围地层;  2钻孔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地层条件,定出孔位、做出标记;  3锚杆水平、垂直方向的孔距误差不应大于100mm钻头直径不应小于设计钻孔直径3mm;  4钻孔轴线的偏斜率不应大于锚固长度的2%;  5锚杆钻孔深度不应小于设计长度,也不宜大于设计长度500mm; 6向钻孔中安放锚杆前,应将孔内岩粉和土屑清洗干净  8.2.2在不稳定地层中,或地层受扰动导致水土流失而危及附近建筑物或公用设施的稳定性时,宜采用套管护壁钻孔。

        8.2.3压力分散型锚杆和可重复高压注浆型锚杆施工宜采用套管护壁钻孔 8.3杆体制作、存储和安放  8.3.1杆体的制作、存储和安放应符合下列一般规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