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当前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效果的宏观解释【证券类毕业论文设计绝对精】.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cc****pp
  • 文档编号:210200532
  • 上传时间:2021-11-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7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证券其它相关论文■中国当前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效果的宏观解释摘要:今年将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如何准确把握其中的核心因素,施 之以对应的有效政策,对于保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增长 促逬社会和谐发展, 具有重要作用从当前通货膨胀形势,当前的货币政策、效果及其面临的挑战等 方面,展开了讨论关键词:宏观调控;通货膨胀;货币政策一、关于通货膨胀的现状与看法弗里得曼说过:“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一种货币现象”他认为,在短期 内货币增加既可以引起物价上涨,也可以弓I起产量增加,只是在长期内,货币增 加才全部反映在物价上涨上这也意味着短期内货币是非中性的,长期内货币是 中性的李扬认为,针对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宏观调控应当有一个科学的、统一的、 稳定的分析框架即我们应当重申宏观经济平衡的基本恒等式一一储蓄二投资+ 净出口不同的硏究者、不同的部门在探讨宏观调控这个问题的时候,槪念并不 统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论及宏观经济平衡,我们必须认识到:投资只是社会总 需求的一个部分;它是否适当,首先要看总供求是否平衡换言之,关于投资率 的高低问题,如果不在宏观的总平衡框架中去分析,可能失之片面与此相同的 还有出口问题现在很多学者都说出口太多,顺差太大,进而造成了外汇储备增 长过快[1]。

      这些都是确实的,但是,出口也只是总需求的一个部分,它是否适 当,还是应当纳入宏观经济总的平衡大框架中来分析,才能正确判断2007年3月以来,受猪肉、食用油等食品涨价的影响,我国CPI涨幅连续9 个月超过3%的警戒线,其中有4个月超过6%,前11个月累计同比上涨4.6% 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耍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 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从那时起,中国开始了从紧的宏观政策,应该说相当“紧”的货币政策了, 十次提高了准备金率,五次加息,今年又加了一次;然后又发了大量的央票,对 冲了大量的基础货币;接着又不断地再捉高汇率,在去年的第四季度又实行了对 贷款的窗口指导,用额度的这种指导来调整整个贷款的增长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使得我国政府如此大动干戈?要探寻实施从紧货 币政策的“抓手”,恐怕就需要深入分析那些促使2008年货币政策从紧的因素首先,物价上涨统计部门的物价数据显示,此轮物价上涨,主要归因于食 品价格的飙升对于这种来自实体领域和供给面的冲击,既不能在货币面上找到 原因,也很难从货币政策方面找到对策毕竟对于猪肉,货币供应的增减、利率 水平的高低,是很难影响到农民的养猪意愿和猪疾病的。

      其次,投资增长率持续 高位据硏究显示,就支持投资的储蒂而言,居民储蒂占比在下降,而企业储蒂 的占比和政府储蓄则已提高到占总储蓄相当大的程度这使得社会投资离开了银 行体系而获得了长期且稳定的支持从而欲通过管住“信贷闸门”来抑制高投资, 已经逐渐失去了得以实施的基础再次,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分析中国房价 变动的因素使不难看到,存在重大缺陷的土地转让制度、不合理的房地产开发制 度、扭曲的房地产市场的微观结构等等,构成推动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3]最 后,股市“泡沫”股票市场一向以相当夸张的涨跌运动来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2007的火红与现在的大跌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是无论涨跌,证券市场对国民经 济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放大及削弱的乘数效应虽然在人民币升値、流动性过剩及天灾的及以上所述的大背景下,中国物价 上涨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但是这是所有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中不可以避免的一种 经济现象所以,至少在目前来看,中国并不存在大幅度上涨的条件和基础,但 是,中国也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短期的金面通胀主要的原因大致冇以下几种情况:1・从物价看,虽然,目前存在全球性的“粮慌”,但是由于我国的粮食生产 稳定增长,可使粮食价格在未来保持基本稳定,使肉、禽、蛋的生产成本保持基 本稳定,畜牧业产品价格并没有持续大幅度增加的成本动力。

      肉价上涨对物价的 影响,短期内虽然比较突出,但并不具有长期的持续性,对物价总水平的影响也 将远远不及粮价的上涨但是,由于今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及“5・12”的四川大 地震的影响,对今年的通货膨胀形成一定的压力,至少灾后重建工作中,所需物 品的物价只可能高涨,不可能再下降,1司时给中国的GDP的增长率在短期产生巨 大的影响,以致现在物价水平与2004年相比,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 定性有相当大的可能导致我国的通货膨胀的形成2 •从货币看,按经济学的一般定义,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 需要量所引起的物价上涨现象物价上涨从本质上看是一种货币现象,而且货币 供应过多对物价上涨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时滞性”通过硏究,我们发现Ml对 CPI、尤其是CPI中食品价格的上涨具有相当高的先导指向性作用从2004年 的Ml与CPI及CPI中食品价格的相关系数作类似的推算今年在9月出现CPI同比的高点的可能性最大2007年的金融证券市场的过度火热,也是通货 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过于盲目性的投资不仅无益于GDP的增长反而起到负作 用金融市场的过热起到了类似于银行的乘数效应使得经济由偏快向过热过渡, 导致经济结构的失衡,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向通货膨胀。

      3•从CPI及经济结构上看,目前的CPI上涨仍属于结构性上涨,但结构性上 涨并非是否定物价上涨,同时还有着向全面性上涨的趋势在本质上,物价的结 构性变化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规律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之中,在工 业化和城镇化加速进程中,价格的结构性变化应该是常态,农产品等一些产品的 价格仍会逐步上升经济结构失衡与经济增长过快所导致物价结构上涨,必然会 最终驱动全面物价上涨总而言之,口前物价只是结构性上涨,但是由上述原因综合可推,我国 将出现短期性的、全面性的通货膨胀二、货币政策效果及其面临的挑战上面笔者说过,针对当前的宏观形势,我国当局采取了一列的从紧的货币政 策,到底这些政策效果如何呢?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过多次通货膨胀分别发生在1980年(6.0)、 1984-1985 年(8.8)、1987-1989 年(18.5)、1993-1995 年(24.1)及 2004 年 (3.9) [5]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 价格改革;二是由于经济过热、特别是投资过热所带来的过度需求200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从紧货币政策还不存在二者之间的权衡, 因为在当时“两防”(防通胀、防过热)实际上等于“一防”,防住了过热,全 面通货膨胀也就不会爆发。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这两个目标是一致的但由于次 贷危机的蔓延,对全球增长特别是美国增长的悲观,全球性的“粮慌”,再加上 中国自身的冰冻雪灾天气及四丿11大地震的影响,以及对奥运会后经济可能下滑的 担心,在这些情况下,如何把握货币政策的从紧力度,成为考验央行调控政策艺 术的重耍内容当前中国与美国处在完全不同的周期阶段:中国经济过热,美国经济偏冷; 中国面临流动性过多,美国面临流动性不足;中国对通胀的担心超过对经济下滑 的担心,美国对经济衰退的担心超过对通胀的担心美联储不断减息以防止经济 陷入衰退,人民银行则通过加息来抑制过热勻通胀,在利率等价之下,这样就导 致中美“利率倒挂”,从而引致大量热钱流入国内在日前汇率弹性不足以及对 冲不完全的制度下,会形成外汇占款的大量增加,加剧流动性过剩局面,从而推 升通货膨胀水平面对现阶段极其复杂的中国经济,同以前治理通货膨胀时的货币政策调控效 果相比,货币政策效果有日渐衰退之势其主要因素为:首先,当前的中国经济 的高速增长及增长中出现的问题,是一系列高度复杂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改 革的不断深入、人口结构的变动、长期的高储蓄、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 长周期的影响等等“风云际会”,综合决定了中国经济运行的当前态势。

      面对这 样一些主要根源于实体经济领域的长期因索,寄望于货币政策这种着眼于短期、 且主要在短期内发挥作用的政策体系来产生重大影响,是不切实际的其次,货 币政策要发挥预期的作用,决定于同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程度在中国,举 凡财政政策、计划政策、贸易政策、改革措施等等,都处于不断调整过程之中不配合、不协调的现象在所难免最后,货币政策自身也需要改进[2]随着经 济的增长,随着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金融市场渗透的领域逐步扩大,货 币政策实施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而造成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发生了重大 变化这些变化 嘟使得我们目前以调控货币供应量为主的货币政策范式逐渐失 去了有效发挥作用的条件,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下三 个方面⑴:一是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和“可控性”逐步降低虽然央行在 控制基础货币供应方面日趋娴熟且成效显著但货币供应量的计划指标与实际达 到的指标之间的差异有增大之势二是货币供应量与GDP以及物价水平走势的“相关性”降低,以至于即便对货币供应量实施了有效控制亦难以实现货币政策 的最终目标三是资本市场的开放度、服务对象应进一步调整监管当局应尽职 尽责,发挥广大企业、金融机构和居民的主观能动性,着实依靠市场机制来发展 [4]。

      同时,资本市场应当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增强金融货币政策等与实体经 济的关联性参考文献•[1] 李扬•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几个问题[J]・财经问题硏究,2007,(9).[2] 李扬•完善有效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体制机制[J ] •中国金融,2008,(1).[3] 陈彥斌•中国当前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经验硏究:2003-2007[J].经济理论 与经济管理,2008,(2).[4] 张晓晶•当前通货膨胀形势与货币政策的挑战[J ] •中国金融,2008,(6).[5] 文怕敏.我国历次通货膨胀的比较分析[J].董事会,2008,(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