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电大金融学(原货币银行学)第三次作业.doc
3页作业3(案例分析】关于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争论进入21世纪,中国为了应对入世承诺,以引入外资战略合作者的方式对银行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却因此引发了“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争议其背景如下:2001年,汇丰银行以每股2.49元人民币入股上海银行,获得每年每股0.5元左右的回报,五年就能收回初始投资,并拥有了上海银行8%的股份;2004年8月6日,汇丰银行入股交通银行并拥有了19.9%股份交通银行半年报显示,该行200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46.05亿元人民币按此估计,汇丰银行2005年就可从交通银行创造的利润中分得20亿元人民币左右,5年左右就可收回在交行的投资,并获得了对中国第五大银行的永久控制权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引资更是激发了这一争论,成为“银行贱卖论”的主要导火索:2004年交通银行引进汇丰银行,获得86%的资产溢价;2005年建行股权转让却仅获得17%的净资产溢价,中行获得的溢价更低,只有10%,而对工行的股权转让也只有15%的溢价预期在首次公开发行之前,建行以每股1.15元左右的价格售予美国银行和淡马锡,仅建行公众招股价每股2.35元的一半;苏格兰皇家银行和淡马锡控股分别出资31亿美元各购得了中国银行10%的股份, 美国银行和亚洲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分别以25亿美元和14.66亿美元持有建设银行9%和5.1%的股份;高盛、安联和运通三家战略投资者组成的财团将以36亿美元左右的价格购入工行10%的股份。
正是基于以上种种经济行为,“银行贱卖”论被激化考核目的:案例分析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法与思路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上面的案例分析,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深层理解与把握,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同学们深入了解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的方向与内涵,增强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路径与方法的理解,加深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要求:(1)认真研读上面给出的“关于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争论”材料和教材第7~9章的内容,写一份案例分析材料,对上述争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自圆其说”2)分析材料应完整、准确阐述案例中涉及的基本原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或建议3)字数不少于600字解题思路:(1)清楚我国银行改革为何要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主要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2)从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水平角度分析;(3)解释何谓“贱卖”?可自己给出一个定义,然后依据这一定义进行解析;(4)从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绩效比较方面也可有所分析;(5)可以结合建行、中行等上市银行目前的状况深入讨论答:2008年美国银行以每股约2.42港元的行权价格增持60亿股建行H股,就这一事,再次引爆了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争论。
这已是2003年国有银行改制启动以来第二次引发“贱卖论”按照08年6月的交易所报价来看,建行A股的每股价格为6.35元,建行H股的每股价格为6.7港元与美国银行出售的每股2.42港元相比,美国银行的出价仅为市价的3折左右,建行“贱卖”看上去似乎相当成立但是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呢?我认为国有银行没有被贱卖国有商业银行经过几十年不同体制、机制的模式选择,已经看到非市场化、国际化的国有商业银行即将走到自身历史的终点,再不脱胎换骨,难以应对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满后的全面开放和竞争国有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是银行改革的一条重要路径建行在介绍股东权益时,列出“截至2002年12月31日止,本行累计亏损为人民币1332亿元,反映当日以前本行按照国际财务报报告准则计算的期间累计净亏损也就是说,如果不是2003年底国家注资225亿美元(1862亿元人民币)的外汇资本金,建行已经是资不抵债、亏损上千亿元的银行了,甚至也可以说“技术上是破产了”2005年建行上市后,于2006年率先公开发布了上市后的财务报告报告指出:2005年建设银行实现税前利润553.64亿元,比2004年增加41.65亿元,增幅达8.1%。
净利润为470.96亿元,比2004年同期微降4%建行04年的平均资产回报率为1.11%,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达21.59%贷款质量继续提升,不良贷款率从2004年底的3.92%下降至2005年底的3.84%而衡量一家银行实力如何的核心指标――资本充足率,截至2005年12月31日止,建行资本充足率达到13.57%,较04年提高2.28%,在国内同业和全球新兴市场中均处于较高水平我们在看一看2009年3月末建行银行发布的2008年年报2008年,实现净利润926.4亿元,增长34.0%;资产总额破1万亿美元,较上年末增长14.5%截至2008年12月31日,净利息收益率较上年上升6个基点至3.2%;平均资产回报率、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分别达到1.3%和20.7%,较上年增长 0.16和1.18个百分点,居全球银行业最好水平资本充足率为12.2%,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2%,均保持在管理目标之内 通过对上述数据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建行在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给国有银行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主要体现在:1、有助于国有银行在境外成功募资上市 2、有助于国有银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升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3、有助于提高引资企业无形资产,提升引资企业形象和市场价值我们要看到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不会威胁国家金融安全国有银行并不是转让所有股份,国家仍然占大头2001年底我国政府才放开了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中资银行的限制,单家外资机构投资比例不得超过15%,所有外资机构投资比例不得超过20%2003年12月8日,银监会发布了《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该办法允许战略投资者入股我国商业银行,同时调高投资比例,单家外资机构最高入股比例从15%提升20%,所有外资机构最高入股比例从20%提升至25%这个比例相对来说只是一小部分,并不会威胁到国有银行所以我们不能仅从净资产定价、境外投资者收益、股权交易对等性等方面的对比就认为国有银行被贱卖,我们应当看到引进境外投资者对国有银行发展的好处,从多方面认识让我们在看一看韩国银行业引进外资的经验: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韩国实施了非常积极的银行业外资战略,到2004年韩国银行业的外资比例已经从1997年以前的不足1%增加到30%,而不良贷款率则从1999年的8.3%下降到2002年的1.9%,资本充足率和资产回报率等主要指标都有了明显好转韩国经验告诉我们,应该做的是更积极地引进外资,让外资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是担心外资将威胁中国的金融安全。
所以我认为国有银行没有被贱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