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高位发展整体转型下学生工作的我思我变与我长.docx
3页学校高位发展整体转型下学生工作的我思我变与我长——阅读《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的思考在《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一书里面提到了“追求班主任与学生工作负责人自 身成长及工作方式的转型”要求做到“成人”与“成事”统一:变包揽为放手、变学会 找问题、变学会发掘、变班级建设与学科整合还提到了路径,可以从班级领域、校园 文化、社会文化资源以及学生工作内部和学科融通全方位的行动起来努力起来,共同唤 醒儿童的生命自觉,也提高自身的生命质量从读书的体会来说,我觉得首先我要立足现实分析学校的长短处,扬长避短,通过 “扬长”树立信心凝聚人心,从而再逐步的解决“短”的问题,并不是去回避,而是要 逐个分析短,逐个的破除短板首先分析现状:优势:总体来说,整个班主任队伍团队凝聚力强,班主任工作很有责任心,都有自 己的一套方法教育引导学生学校常态组织开展班主任主题沙龙、班主任工作坊、经验 交流会等给老师们提供一个个分享经验的平台青年班主任通过每学期的基本功考评、 师徒结对活动,提高青年班主任老师的班级管理水平;学生活动的原有起点低,上升空 间大,效果明显;经过几年的渗透和努力,家长观念已经逐步从片面追求学习成绩而上 升到关注全面发展的正确育人观上,整体氛围好。
不足:班主任年龄普遍偏大,职业生涯进入倦怠高原期,再学习再变革的动力不足, 在教育理念和思想高度上需要得到专家们的引领;而上级部门的各种检查繁多,应对好 需要牵扯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多数班主任都停留在每天忙忙碌碌地做事,而忽略了反思 与研究,缺少以科研的眼光对待每一天的平凡工作;学校所处的区域和所面对的生源结 构中家长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非常的向往和迫切,为了在竞争中获得入读优质学校 的资格,学生和家长都过分重视和关注了学科成绩,学校迫于外围的环境和口碑要求及 服务家长和社会的理念在工作中只能被动的给予倾斜;绩效工资改革后,校际差距几乎 没有,教师积极性有点受挫;教师教育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而学生的发展需要群 体协作努力才成达成,靠的是团队的力量,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体现还不到位,但如果校 内差距真的拉的过大对于依靠集体的优势和力量(氛围)来进行互助协作也是不利的, 毕竟学校的教育不是靠几个个体来完成的;而如何恰当而合情合理的体现也是一门高超 的艺术和技巧,对于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一种挑战,还有待于继续磨合和提思考和对策:(1) 加快建设和推进班主任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引导骨干教师树立对班级的“研究” 和“建设”意识,建立班主任研讨制度(现在的班主任工作坊很好有实效)。
从教师自 我发展和价值体现的角度出发,鼓励有个性、有思想的班主任崭露头角,建设好班主任 培养梯队2) 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各学科教师间良好沟通的体制研究包括建立班主任与学科教 师间日常、定期沟通与协调制度,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综合成长状态的把握,全学科教师 主动参与,全员德育意识的增强等3) 班级建设制度的初步确立在以往班级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全员参与的动员,并根 据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进行小岗位的确定及实施,如何组织起学生真正需要的班队课、 晨会课等班级活动,并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系列如何创生出由师生共同参与营造的 富有个性化的班级环境和班级文化2. 不同年级阶段学生的成长需要与问题的序列研究 在前期的学习交流中,我们感到对学生的生存状态有必要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这有助 于教师更全面、客观地分析研究学生,从而组织起与之相对应的教育活动如可以利用 家长委员会等形式全方位地了解学生1) 进行分年级的学生成长过程记录与分析以各年级学生工作组长为首,发动组员 对照“新基础教育”班集体建设报告中不同年龄段学生发展特征和成长需要,通过及时 记录、访谈、问卷等形式整理出本年级学生的成长需要及发展特点2) 班队活动序列主题研究。
结合学习研究过程中各年级学生的成长特征与需要,自 主整理(就现有的活动理一理,归归类)出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各年级班队序列活动主 题,并进行相关年级班队活动的系列研讨活动3. 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资源开发与其有效性研究 对于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各类资源,目前已有利用资源的意识,比较注意及时开发和运用, 但对于资源有效性开发与其是否真正有利于学生成长还缺乏足够的认识1) 为了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整理开发飞机课程、实践活动(春游)等课程2) 进一步开拓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环境与文化空间包括创建与个性班级文化相 呼应的校园文化,需进行校园整体环境包装和文化布置设计,全面提升校园环境布置的 文化内涵,使校园环境精致,有特色,真正成为学生成长中精神与心灵的乐园3) 开发社会实践资源,运用真实的社会情境提高教育效能继续加强与学校挂钩的 社会实践基地的合作,并注意根据时代发展和不同时期学生需要及时开发新的实践基 地,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加强与南一社区的联系和协作,用好他们的资源4) 整合家长群体中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成长服务包括对全校学生家庭教育资源的调 查、挖掘与运用,利用家长委员会等机构提高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提供各种机会 让家长参与了解教育活动过程,本着为学生发展负责的原则与家长共同商讨对孩子的教 育策略。
4. 系列德育活动对学生成长的功效研究(1) 确立起适应各年龄段孩子的富有年级特色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扩大这些主题活 动的规模和效应,使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如一年级的“我是小 学生了”“入队仪式”,三年级的“我们一起过十岁生日”,六年级的“感恩母校的毕 业典礼”等2) 继续将校级层面的活动向年级层面、班级层面的班集体建设的有效推荐和深化,组 织学生在自主参与学校活动的基础上彰显班级特色5. 学生成长中特殊问题与相关的教育策略研究由于时代、地区的特殊性,当前的学生成长中也面临着一些特殊的问题,导致了某些行 为、心理特殊学生比以往增加了这部分学生不仅影响了班级其余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 活,而且较大地分散教师的精力,需要加以关注和研究设置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 和授课活动,做到有专人负责,专人上课,杜绝占课现象申报健康促进银牌学校,借 助卫生保健管理这一软实力提升全体师生的健康意识,促进学校整体育人的实效1) 进行特殊学生的行为调查与分析对其家庭背景、成长历程、成长的综合环境、 自我评价、成长愿望等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追溯特殊行为形成的原因,建立特殊生个 案,明确矫正方向需要有这方面专业素养的人员给予支撑)(2) 实行“一对一”的爱生行动,时刻关注特殊生成长的情况。
除了班主任之外,再 配备几名得力的学生小助手,有意识地进行分工,对其进行关心,实施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