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培优5:诗歌客观题.pdf

7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1382281
  • 上传时间:2018-08-13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7.64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培优 5 诗歌鉴赏之客观题一、高考古诗词鉴赏考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高考诗词鉴赏题型1、选择题( 3 分)选项设置:内容、手法、情感、主旨、风格2、主观题( 4-8 分)归纳概括题、作用题、炼字(赏析..)题、对比鉴赏题3、阅读延伸题(10 分)内容型、风格型、形象型、对比型、意境型三、客观题主要考点梳理错误一:更换表述对象(张冠李戴、范围变化,, )错误二:更换动作行为(结果、方式、主被动,, )错误三:更换时间地点错误四:无中生有错误五:因果关系不当(因果倒置、强加因果)错误六:词语翻译、手法有误错误七:立意拔高或贬低四、自招题示例一二寻陆鸿渐不遇 [唐 ] 僧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1)下列有关这首诗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与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有异曲同工之妙B、颔联描写篱边菊花尚未开放的景象,间接表现了陆羽不俗的品格C、尾联用西邻不满的叙述,从侧面烘托出了陆羽寄情于山水的情致D、全诗平实、清逸,表现出作者对友人陆羽的一种深厚感情。

      2、颈联中“欲去”还“问”运用的是什么写作手法?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步入衡山范成大应有人家住隔涣,绿阴亭午但闻鸡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墨染深云犹似瘴,丝来小雨不成泥更无骑吹喧相逐,散诞闲身信马蹄[注]散诞:逍遥自在15.诗人推断“应有人家”的依据是———— (l 分)16.对颈联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乌云如墨、小雨如丝的山景B.在描绘雨中山景的同时,也对尾联的情感表达起了衬托作用C.通过对乌云、小雨的动态描写,写出了衡山气候的变化无常D.四周乌云似瘴,小雨连绵,山道泥泞,作者顿感游兴索然17.分析尾联所含的寓意4 分2 五、各地金题精讲题一示秬 秸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 秬、秸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也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注释】秬秸 (jùjiē ):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lě i):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 “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B. “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题二山居徐玑柳竹藏花坞,茅茨接草池开门惊燕子,汲水得鱼儿地僻春犹静,人闲日更迟小禽啼忽住,飞起又相随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联描绘了山居的环境:垂柳依依,劲竹青翠,繁花掩映,低矮的茅屋依傍着绿草丛中一池春水B.第二联写出山居生活的意外之乐:开门时可能会惊起檐下的燕子,取水时或许会捞起池 塘中的鱼儿C.第三联写因为地处偏僻,春天来时依旧静寂,居住在山中的人闲来无事,感觉季节的更替尤为迟缓D.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画了一幅生动的“山居图”,全诗疏淡有致,诗句对仗工整,读来琅琅上口题三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题四3 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蝉栖身在高树上餐风饮露,因而难以饱腹,费力地鸣叫怨恨也是徒劳B.颔联写五更时蝉的鸣叫声稀疏欲断,而一树绿叶却依旧苍翠,显得冷酷无情C.颈联上句写诗人只是一个官职卑微的小官,就好像水中的一根树枝到处漂流D.尾联烦劳蝉最好常与自己互相提醒,因为诗人与蝉境遇相似,也是举家清贫题五渡湘江杜审言①迟日②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③,不似湘江水北流注】 ①唐中宗时, 杜审言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边陲这首诗是他在这次流放途中所写②迟日,春日 《诗经七月》 : “春日迟迟,采繁祁祁 ”③京国人南窜,意指从京城放逐至峰州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诗人春天经行一处园林,回想它秋天时的荒芜和破败,不禁悲从中来B.第二句,写到了南下途中鸟语花香的美好,也传递了诗人即将渡江赴边的愁苦。

      C.第三句承上启下,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感湘江北流,皆因“京国人南窜”D.结尾句中作者借“湘江水北流”点破诗题,而以“水北流”来烘托“人南窜”,也是用反衬手法来加强诗的中心内容题六感遇(其二)陈子昂兰①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②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注释】①兰、若,指兰花和杜若,皆是草本植物②朱蕤(ruí ):红色的花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点明兰若生长的季节,用“芊蔚”与“青青”两个词形容枝叶的茂盛B.三四句中“空”与“冒”相对,从侧面细致描绘了兰若压倒群芳的秀美花色C.五六句中“白日晚” “秋风生”写出了季节变化特点,白昼渐短,秋风渐起D.末尾用反问句“芳意竟何成?”感叹兰若如此秀美,到头来也只是随风凋落题七流莺李商隐①流莺②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③何处有花枝?【注】①李商隐:唐代诗人,颇具才华,但受尽冷遇排斥,潦倒终生②流莺:不知所往、飞落无依的黄莺③凤城:这里借指长安4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黄莺不停地盘旋飞翔,辗转流徙,四处漂荡,不知要飞往何地,也不知要飞到何时。

      B.第二联写黄莺婉转吟唱,自有它的追求,但这春日良辰却未必是它能实现愿望的美好时 节C.第三联没有直接写黄莺的漂荡啼鸣,而是通过时空的变换表现出它在不停地寻找可以栖身的地方D.第四联写黄莺知道自己伤春的鸣唱别人是不忍听下去的,于是想飞往长安去寻求可以安身的花枝题八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题乌江亭”中“题”字的意思是“写”, “乌江亭”是指旧传项羽自刎之处B.首句之意是指胜败乃兵家常事,其中“期”字是“预期”的意思C.次句赞扬了项羽羞愤自刎是真正的男子汉D.三四句表现了对项羽兵败身亡的惋惜,隐含了“败不馁”的道理题九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 “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B. “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C. “僧敲”句中的“敲” ,传说也曾想作“推” , “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D. “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题十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下列对诗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月光寒、夜已深,萧萧疏竹、泠泠水声, 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B.诗人月夜倚柱看自然之景,听天籁之声,尽享自然之静美,陶醉其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C.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露坠声、泉水声、鸟鸣声,以有声写无声,突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D.即事成咏,随景寓情,以空旷寂寞之景,衬托诗人谪居中的孤寂情怀5 课后自测练习题一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题二阙题①刘眘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解】①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故作此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道由白云尽” ,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B. “闲门向山路” ,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宁静生活C. “深柳读书堂” ,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D. “清辉照衣裳” ,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题三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晚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B.三四两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每”即“常常” , “胜事”指山中美景C.五六两句写游山之趣:沿着溪水行至尽头,还可以坐下来看白云从岩岫间生起D.七八两句中说,作者偶遇山中“林叟”,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题四耘田鼓 [ 注] 可朋(后蜀)农夫田头鼓,王孙筵上鼓击鼓兮皆为鼓,一何乐兮一何苦?上有烈日,下有焦土愿我天公降之以雨,令桑麻熟,仓箱富,不饥不寒,上下一般足[注]耘田鼓:古代挂在田头树上的鼓,农忙时敲击,以激励催促农人提高劳作效率。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田头鼓”就是耘田鼓,“筵上鼓”指的是王公贵族筵宴上饮酒作乐时所击之鼓B.诗人真诚地祈愿天公降下甘霖,使桑麻成熟,粮食满仓,百姓们不再挨饿受冻C.最后一句“上下一般足”,意思是王孙贵族能够与普通百姓同甘共苦,知足常乐D.本诗语言质朴平易,感情深沉强烈,揭露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有很强的感染力6 题五闻笛(唐)张巡①岧峣 ②试一临,虏骑附城③阴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营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音注:①张巡:“安史之乱”时期著名的英雄,亲率将士共守睢阳,后战死②岧峣(tiá o yá o):高峻③城:指睢阳城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第二句既指明安禄山叛乱的不义性质,也写出军情的紧迫B.尾联与首联遥相呼应,写明了作者是在更楼之上登高瞭望敌情C.本诗既是战乱时代的艺术展现,又是作者不朽人格的光辉写照D.全诗语言平易,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思乡情怀题六一剪梅〃袁州解印刘克庄①陌上行人怪府公,还是诗穷,还是文穷?下车上马太匆匆,来是春风,去是秋风阶衔免得带兵农,嬉到昏钟,睡到斋钟不消提岳与知宫②,唤作山翁,唤作溪翁。

      [注释 ]①刘克庄:宋代词人公元1237 年春,词人赴袁州任职,数月后,即因火灾被劾罢官,词人对此心有不平,因作此诗②岳、知宫:官职名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陌上行人怪府公”一句,借路上行人对词人匆匆离职的惊怪、不解,从侧面表现了词人内心的不平B.二、三句写行人猜测词人被罢官的原因,只当他是因写诗文而获罪,表明词人在任期间并非为政有失C. “嬉到昏钟,睡到斋钟”两句,写词人罢官后整日玩耍、安睡,表现了摆脱公务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