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苏教版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2022.doc
14页2022苏教版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20222022年度苏教版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篇1一、班级情况分析^p ^p 二、本册教材分析^p ^p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十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有:简易方程、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有:圆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有:折线统计图还有就是找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上述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4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整理与等栏目与板块例题教学重要的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试一试”安排在各道例题之后,在简单的情境中再现或应用例题中的知识,起消化知识的作用整理与”在回忆中突出基础知识,在整理中建立认知结构,在中灵活应用知识,在探索与实践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自我评价中反思学习过程与收获三、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正确理解一些知识的形成,牢固掌握公式和方法2、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本学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1、了解方程和等式的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关系,会求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和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3、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分数与分数、分数与小数间的互化和大小比较4、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约分和通分的含义,灵活运用比较大小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5、探索和发现简单覆盖现象中的一些规律6、认识圆及其特征,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初步掌握计算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思考方法8、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情感与态度方面:1、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2、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3、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4、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五、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努力实践“互动课堂学程导航”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2)激发学习兴趣,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以基础知识切入口,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3)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4)切实做好“培优补偿”教育工作,特别关注后进生和优秀生,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5)教学中要注意知识面的扩展,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能力6)注意和学生家长联系,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7)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加以弥补知识缺陷8)培养学生合理运算的意识,并注意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体验计算教学的开放性9)加强验算检查,养成习惯的培养2022年度苏教版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篇2一、班级情况分析^p ^p :五(6)班学生对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都比较好,学生计算能力也较强,有一定的分析^p ^p 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但是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弱解决问题的思路还不够开阔和灵活全班学生总体智力水平较好,但是一个班级里学生智力差异明显,班级学困生有几个学生总体学习习惯较好,但是,有少部分学生习惯较差,常常不完成家庭作业,课堂作业也很是马虎潦草,课堂经常不专心听讲,除此之外,个别学生还要做小动作,自由讲话。
种种现象,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所以,提高五年级数学的教学质量任重道远二、教材分析^p ^p :(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数的认识,有三个单元: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四单元“认识分数”和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二部分数的运算,是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三部分式与方程,是第一单元的“方程”;第四部分探索规律,是第五单元的“找规律”第五部分是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公倍数和公因数”这一单元的要求大纲的要求比做了调整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是有关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教学,这两个单元将揭示分数的意义,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倍数和公因数的知识是对分数进行通分和约分的基础,因此教材在第三单元先教学“公倍数和公因数”数的运算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计算分母小于10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本册教材在揭示分数的意义后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学生在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的过程中,能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计算的过程又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能及时引导学生将整数加法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推广到分数加法中,发展迁移能力。
找规律”教学简单图形平移后覆盖次数的规律由于学生对图形平移已有初步体验,也具有一定的探索规律的能力,因此安排这一内容是恰当的,能逐步提高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用倒推(还原)的策略分析^p ^p 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这对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是有价值的同时,能进一步增强学生运用策略分析^p ^p 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2个单元,一个单元是图形的认识,即第十单元的“圆”;”;一个单元是图形与位置对平面上常见的直线图形的认识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对曲线图形的认识,这也是学生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本单元的教学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是第七单元的“统计”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表示数据方式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有效地表示数据的能力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同样作了富有创意的尝试,共安排四次这些实践与综合应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经历探索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分析^p ^p 和交流;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数学思考:1、在认识等式、方程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等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等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4、在学习用数确定位置,认识圆等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5、在学习统计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解决问题: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3、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等活动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022年度苏教版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篇3《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观念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的空间观念都是在小学阶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正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主要内容因此,我们以“空间与图形”知识为载体,研究和探索了“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策略,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一、提供现实性学习情景,构建生活化课堂,感受空间观念丰富的情景所承载的是生活中鲜活的问题,学生喜欢解决这样的问题所以“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开放小课堂,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几何的大课堂,为形成和发展空间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1、捕捉生活素材《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而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可供数学学习的素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力求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有效地利用有价值的生活素材来补充教材,重组教材内容,以便更好地组织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知识2、创设生活情境数学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把数学问题情境生活化,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新课,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在真实的生活背景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增加直接经验,启迪思维火花,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采撷生活实例生活实例是知识的头活水,生活原形与课本知识之间需要通过一件件实例进行联结与沟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搜集很多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在学生生活和数学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让教学合情合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教学《认识平面图形》一课时,在由“体”引出“面”以后,在学生初步建立了平面图形的`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实例,可以问学生:“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图形的?”学生就能说出,国旗的面是长方形,粉笔盒前边的面是正方形,硬币的正反面都是圆形等等。
4、激活生活经验基于经验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生活化最显着的特征,生活经验是学生感知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缩短文本感知与学生个体认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规律,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5、回归生活实践知识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是数学学习的意义所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有效地实现数学和生活的沟通,注重引导学生将习得的“空间与图形”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等回归于生活实践,并进行印证、运用与发展二、突出探究性学习活动,亲历“做数学”过程,形成空间观念《数学课程标准》在阐述“空间与图形”内容时,大量使用了“探索……性质”这样的句型,这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过程性”目标,而这些过程性目标要通过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来认识和掌握图形性质,积累几何经验,加强几何建模,形成空间观念1、提供“做”的空间有句话说,看见的容易忘,听来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好要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就要给学生提供“做”的机会,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甚至不惜多用时间。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