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公开课ppt课件.ppt
24页课前欢乐时光一首词八个“经量”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九月,“(宰相)贾似道请行经界推排法(丈量田地,重定税额)于诸路,由是江南之地,尺寸皆有税,而民力益竭”(续资治通鉴)为此,醴陵士人写了首一剪梅词:宰相巍巍坐庙堂,说着经量,便要经量那个臣僚上一章,头说经量,尾说经量轻狂太守在吾邦,闻说经量,星夜经量山东河北久抛荒,好去经量,胡不经量?这首词刻画了哪个人物形象?各自有什么性格特点?刻画了宰相、臣僚、太守三种封建官吏形象宰相: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独断专行臣僚:谄媚奉承、拍马溜须太守:趋炎附势、轻狂自大(八个“经量”的妙用)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学习目标: 1、明确诗歌人物形象分类 2、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分类别,明特征一、诗歌人物形象分类人物形象1、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的形象):(偏重抒情的诗歌)如李清照声声慢 杜甫登高2、作者描写的人物形象: (偏重叙事的诗歌)如江雪孔雀东南飞琵琶行木兰辞氓在抒情诗中,诗人是通过直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绪,来完成对自我形象的塑造在叙事诗中,诗人是通过笔下的人物形象,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性格、志气、情感或思想观念二、了解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 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2、试概括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三、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人物形象特征:写了谁?有何特征?形象概括:特征+身份人物形象描摹:这些特征的依据是什么? 弄清诗歌人物形象三要点人物形象塑造:有什么意义? 即:分析作者通过这个人物形象所寄喻的情感态度与写作意图结合诗句(手法)具体分析人物形象 1、 鉴赏人物形象思维切入点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高洁不俗、洒脱放达的隐士形象前四句的“野径入桑麻”“篱边菊”“无犬吠”表现陆鸿渐的隐居之地的幽僻高雅,烘托了他远离尘俗,崇尚隐逸情怀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不以尘事为念 、悠然自得的心境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明特点析特征明意义(感情)概括特点概括特点分析依据分析依据指出意义(情感)指出意义(情感)如何正确分析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高洁不俗、洒脱放达、悠闲自得的隐士形象前四句的“野径入桑麻”“篱边菊”“无犬吠”表现陆鸿渐的隐居之地的幽僻高雅,烘托了他远离尘俗,崇尚隐逸情怀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不以尘事为念 、悠然自得的心境 反思总结方法一:关注意象方法一:关注意象 借助侧面烘托(人物所处的环境、他人的评述) 1、注意环境描写(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烘托作用 2、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意象)的含义,理解这些景象(意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镜湖女(南宋)陆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年轻美丽、活泼可爱、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的船家女子 妆面花样红”外貌描写表现镜湖女年轻美丽, “乱荷叶”“菱歌缥缈” 等动作描写,尤其是“约西邻女”明日看赛神的叙述,又写出镜湖女活泼可爱、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的内在品质分析诗词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分析诗词对人物的正面描写:语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细节描写等。
细节描写等特别注意特别注意】在组织答案时,要在组织答案时,要把把对人物的形象化描写转换为对人对人物的形象化描写转换为对人物性格、志向、情趣的概括物性格、志向、情趣的概括可以:外在形貌特征可以:外在形貌特征+ +内在品质内在品质反思总结方法二方法二: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形象 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皆佳,然终生不得志于功名1)诗歌塑造了一个落魄潦倒、怀才不遇、狂放孤傲的诗人形象2)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但无人识,蕴含怀才不遇的悲愤3)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形象是什么(概括形象)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意义(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反思总结反思总结方法三:方法三:知人论事,关注背景知人论事,关注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所处时代的特征等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所处时代的特征等,尤其是具体的创作背景要特别注意注释、,尤其是具体的创作背景。
要特别注意注释、题目等题目等 ,做到合理联想特别注意特别注意】“知人论世”就是把握诗人所处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时代背景)和个人处境(生活状态,如是春风得意还是受挫遭贬等)小结:如何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2、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3、关注意象,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4、结合诗题、注解和关键语句把握作者情感世界 课堂演练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烟:盘香的烟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的高雅的人生志趣常见艺术形象举隅 1.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8.爱恨情愁、儿女情长的形象答:这首诗刻画了一位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步骤一)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步骤二)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诗人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步骤三)5、(2012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二.绝句中的一首提问: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6、2012年(湖北卷)送邹明府游灵武唐 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011四川)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选自陈与义集校笺)【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 【答案】:诗人客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情趣高雅(1分);在杏花春雨时荡舟寻访“病”“穷”老友,珍视友情(1分);在二月春风时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风流俊逸(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