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旦木氮肥总量控制试验报告.docx
4页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巴旦木氮肥总量控制试验报告 刘璐 通过开展巴旦木氮肥总量控制试验,获得不同肥力水平和目标产量下的氮肥总量控制施肥参数,为确定巴旦木氮肥施肥方法及数量提供依据 一、试验材料 供试化肥为尿素(含N46.3%)、重过磷酸钙(含P2O546%)、硫酸钾(含K2O40%)供试巴旦木品种为莎车12号 二、试验设计 (一)试验处理 试验设4个处理:(1)不施化学氮肥2)70%的优化施氮量3)优化施氮量4)130%的优化施氮量各处理施肥量见下表: (二)田间设计 每个处理选择3棵树,株距为3m,行距为7m小区间设置隔离树,小区外围设置保护行各处理随机排列,重复三次,共12个小区,供试树36棵 (三)肥料施用方法和用量 施肥位置以树冠外围下方为中心,基肥:秋季(10月上旬施入氮肥和钾肥总量的40%、磷肥总量的60%)在树东西两侧挖深40cm、宽40cm的弧形沟萌芽肥:(翌年3月初施入氮、磷肥总量的40%、钾肥总量的20%)树冠内侧1/2的地方均匀挖六个穴施沟。
果实膨大肥:(4月中下旬施入氮肥总量的20%、钾肥总量的40%)树冠内侧1/2的地方均匀挖六个穴施沟,按照《试验方案处理》表中施肥量施入后,将挖出表层土壤放下,底土层土覆盖于土地表层 (四)田间调查 小区内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个棵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选取一个主枝作标记,用于新梢生长量、开花数、落果率、座果率的调查(主枝选取1000朵花两头标记进行调查) 三、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阿热勒乡1村4组,地主姓名热孜克吐肉甫,巴旦木树定植时间为20xx年,套种作物为冬小麦 四、试验结果与分析 (一)施肥对巴旦木生长量的影响 各施肥处理因施肥量、配比不同而生长量不同,新梢生长量24.4~26.7cm,百叶鲜、干重分别为41.10~50.98g、15.80~19.90g各处理生长情况详见表二 (二)产量结果分析 不同氮肥施用量与产量密切相关,基本规律是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产量随之增加,但随着氮肥的不断增加而产量的增加率却逐渐下降,符合报酬递减律无氮区产量最低为22.85kg/亩;70%的优化氮区产量开始上升,为39.45kg/亩;优化氮区产量最高,产量达44.27kg/亩;130%的优化氮区产量开始下降,为41.09kg/亩。
(三)经济效益 施氮区较对照(无氮区)增加效益幅度415~642.6元/亩,增效最多的是优化氮区为642.6元/亩,最少的是70%优化氮區为415元/亩 (四)氮肥偏生产力 (五)农学效率 各处理农学效率最高为70%的优化氮区农学效率为2.23kg/kg,其次为优化氮区农学效率为2.01/kg,农学效率最低的是130%的优化氮区为1.32kg/kg (六)方差分析 (七)一元二次回归方程 五、试验小结 试验数据可以看出,施氮区均较对照(无氮区)效益明显提高,增效最多的是优化氮区,亩增产值642.6元,最少的是70%优化氮区,亩增产值415元 不同施肥处理对巴旦木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合理地氮磷钾肥配合施用,能够促进树体生长,花芽分化完全,坐果率提高,单株产量随之提高 氮肥用量水平高低对巴旦木的新稍生长和叶片生长量有一定影响,氮肥用量越大,生长量越大 不同氮肥用量对巴旦木的产量因素影响较大,特别是对巴旦木的坐果率、落果率和果实的数量有较大影响单株座果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减,以无氮区最少,优化氮区最多。
不同氮肥用量与产量关系有密切相关,基本规律是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产量表现先增后减,呈抛物线状 我县中等肥力水平耕地,莎车1号巴旦木氮肥施用量应在23.32kg/亩左右为宜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