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机设计之六发热计算ppt课件.ppt
20页第七章 发热计算§7-1电机允许的温升限制一、概述电机运转→产生损耗→变为热能→电机各部分温度升高温升:温升:电机部件的温度与周机部件的温度与周围介介质温度之差,称温度之差,称为该部件的温升部件的温升用用Δτ来表示 根据对物质体发热过程的分析,温升随时间的变化是呈指数曲线关系,如下图 为什么升温的变化过程呈现指数关系?起始阶段:物体温度与周围介质温度一样,物体所产生的损耗热全部用来提升物体温度,因此,物体温度上升很快→t0ΔτΔτ∞t0ΔτΔτ∞稳定阶段:当物体内部产生的热量与分发到周围介质中支的热量相等时,物体本身的温度不再添加中间阶段:由于物体温度高于周围介质温度,温差加大,于是物体的热量就分发到周围介质,分发量随着温差的加大而加大→温升对电机部件的影响,首当其冲的是绕组的绝缘资料如何降低温升?1、提高效率,减少损耗2、加强电机的散热才干,如强迫风冷二、我国采用的电机温升限制温升限制:指电机在额定负载运转下,各部件温升的允许极限值称为温升极限 对电机而言,其温升极限根本上取决于绝缘资料所允许的最高温度及冷却介质的温度不同绝缘等级的绝缘资料,其耐温极限如下表所示。
耐热分级AEBFH极限温度/℃105120130155180冷却介质温度/℃4040404040温升限制/℃6075801001251、温度对绝缘资料寿命的影响 绝缘资料在规定的极限温度下任务,可以获得经济的运用寿命〔20年〕但假设超越极限温度,那么寿命按指数规律下降例如,对A级绝缘,当任务极限温度超越8℃时〔B级10℃,F级12℃,H级14℃〕,其运用寿命降一半2、冷却介质温度确实定 冷却介质温度即为大气温度,每个国家普通都采用大部分地域的大气绝对最高温度作为冷却介质的温度,因此我国的国家规范规定+40℃作为冷却介质温度3、丈量温度的方法有温度计法、电阻法、埋置检温计法三种方法 不同的方法测出的平均温度与最热点温度之间的差别不一样例如在规范中规定A级绝缘的定子绕组,用温度计法测得的温升限制为50℃,它是由该级绝缘的最高温度105℃减去40℃得65℃,再减掉平均温度与最高温度的差别15℃后得到4、海拔高度对温升的影响 海拔高度不同,那么空气的稀薄也不同,散热条件也不同国标规定:当电机的运用地点的海拔高〔低〕于实验地点的海拔时,其温升限制应按两地海拔之差每100m减〔加〕去规定值的1%。
低于1000m均算作1000m>1000mB极绝缘B极绝缘温升Δτ<80K§7-2 传热根本定律•一、概述电机散热有三种方式: 由损耗产生的热量,先由发热体内部传导至外表,然后经过对流和,辐射的作用散到周围去因此从上述三种方式的根本定律中得出温升的计算方法二、热传导定律 传导只发生在温度有高低差别的温度场中将场中的一样温度点联接起来,便得到等温线或面 并且,热的传导方向是和温度空间变化率最大的方向一致,即与等温线的法线方向一致,如下图等温线高温低温热流等温线法线热流密度q:单位时间内经过单位等温面的热量该物理量的单位为:J/(m2.s)热传导定律:温度场各点的热流密度q与该点的温度梯度成正比:假设热流只需一个方向,即x方向的平面热传导,那么上式可改写为:平面热传导假设A是常数,解上式微分方程得:因此,在平面热传导中,温度分布是不断线 为了计算温升方便,将“场〞的问题转变为“路〞的问题引入电路的概念,即将温差Δτ当作电压,热流Φ当作电流,热阻Rλ当作电阻于是在热路中,合成热阻的计算方法也与电路中求电阻的方法一样三、热传导方程四、对流和辐射散热〔一〕辐射散热表7-4外表纯黑物体粗铸铁毛面段铁磨光段铁毛面黄铜磨光紫铜ν10.970.950.290.20.17 普通情况下,当采用强迫对流冷却电机时,由辐射带走的热量微乎其微,可忽略不计。
但是在安静的大气中,由辐射分发的热量约占总散热量的40%(二〕对流散热层流紊流固体固体外表与流体接触时的散热情况,如下图1、首先当固体的温度与流体温度不等时,它们之间就有热交换,热量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2、这种交换存在着传导与对流两种方式3、散热才干取决于流体的固体外表上的运动形状,在接近固体外表处,流体作层流运动,层与层之间没有流体交换,因此热量传送主要靠传导4、当流体作紊流运动时,流体各部分作无规那么的旋涡运动,相互间有流体交换,交换过程也就是热量的传送过程,所以热量传送方式主要是对流5、对流散热时,外表散热才干还与冷却介质的物理性能、固体外表几何形状、尺寸等要素有关五、牛顿散热定律和散热系数对流作用带走的热量,都采用牛顿散热定律来计算普通情况下,α确实定很困难,只能用实验的方法来确定 假设用空气作为冷却介质,忽略散热外表几何尺寸等要素的影响,那么可以近似地以为散热系数仅与空气的流速有关当空气流速在5~25m/s时,α与流速v的关系如下:把牛顿散热定律改写成: 当热量从电机绕组端部传给冷却空气时,要经过两个热阻,绝缘中的传导热阻和绕组外表的散热热阻总热阻为这两个热阻之和,即:热源§7-3电机稳定温升的计算•一、电机中的温度分布 温升的计算主要是计算绕组和铁心的温升。
由于它们既是热源,又是导热介质 温度在空间总是按一定规律呈曲线分布,因此有最高温升与平均温升之别但在计算是从整体来处置,通常只计算发热部件的平均温升〔一〕采用对称径向通风系统的电机中定子绕组沿轴向的温度分布 这种通风系统,铁心有径向通风道,径向风量大体一样,定子绕组的温度分布如以下图所示热量一部分由风道散到空气中,另一部分由端部散到空气中x0θ(二〕采用轴向通风系统或混合式通风系统最高温度位置向热风逸出电机的出口方向挪动,如下图x0θ〔三〕外表冷却的封锁式〔交流〕电机中定子绕组温度沿轴向分布 这类电机的绕组损耗主要经过铁心、机座散出去,而端部的散热条件较差,端部损耗热量主要部分经过铁心散出去构成中间低两端高的温度分布x0θ〔四〕励磁绕组中的温度分布〔图略〕〔五〕铁心叠片组中的温度分布 硅钢片叠片组的径向热导率要远大于轴向热导率,可以近似地以为在铁心中沿着径向的温度分布是均匀的,而沿着轴向分布是不均匀的,如图所示假设两侧径向通风量不同,那么沿轴向的温度分布也不对称θ0x二、用热路法计算电机的平均温升1、计算时假定绕组铜〔铝〕和铁心的热导率为无穷大,即以为“铜〞和“铁〞都是等温体,其温度为平均温度。
2、在上述假定下,电机的温度降将集中在绕组绝缘和有关的散热外表处的冷却介质的流体中3、利用热路法计算绝缘内的温度降和外表冷却介质温度降,得到绕组和铁心的平均温升4、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定子与转子间隔着一层气隙,而空气的热阻比其它散热途径要大得多,因此可以忽略定、转子间的热交换将定子绕组和定子铁心视为独立的热源,构成二热源热路在电机的温升计算中,运用最多的是二热源热路法〔一〕二热源热路法以空气冷却径向通风系统的交流电机定子为例阐明二热源热路法的计算由铁心损耗产生的热量可从以下四条途径散出:1〕从通道外表散出,其热阻为RF1;2〕从铁心内圆外表散出,其热阻为RF2;3〕从铁心外圆外表散出,其热阻为RF3;4〕先传给绕组铜,再由铜散出,此热阻等于前面的RCF1〕从绕组端部外表传给空气,其热阻为RC1;2〕从通风道中的绕组外表传给空气,其热阻为RC2;3〕先传给铁心,再由铁心传给空气,绕组铜与铁心之间的热阻为RCF;定子绕组铜耗产生的热量可以从三条途径散出: 假定绕组各部分的温度一样,铁心各部分温度一样,空气各部分温度也一样,那么可画出如下二热源热路图RF1RF2 RF3RC1RC2RCFpCupFeRFeRCuRCFpCupFe 由图列出如下方程:解上二式得: 由解式可见,铜和铁的温升都可视为两部分温升的叠加。
例如对铜的温升可以写为:热阻计算:1、定子绕组铜与铁心之间的绝缘热阻RCF的计算2、绕组端部铜和空气间的热阻RC1的计算由两部分的热阻组成:1〕端部绝缘的传导热阻RC1’;2〕端部外表的散热热阻RC1’’;3、径向通风道中的绕组部分和空气之间的热阻RC2的计算计算公式同端部热阻,只是详细数值不同,例如AC1不同4、铁心径向通风道、内圆及外圆外表对空气的外表散热热阻计算 由书上公式7-22式确定铁心内圆或外圆的散热系数时,空气的流速应采用轴向与径向速度的合成值〔三〕三热源热路法 即在封锁式的感应电机中,有三个热源:定子铁心、定子绕组铜、转子绕组铝构成三个热源的热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