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电系课程建设规划与措施.doc
5页机电系课程建设规划与措施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课程建设涉及到教育思想观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教学条件等多方面的内容课程建设直接体现学校的教学水平,并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为了进一步加强我系教学工作,规范课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现对我系课程建设作如下规划一、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方向,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精神,树立21世纪新型的教育观、人才观和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提高素质、办出特色”为基本思路,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基本要求,大力加强课程建设,构建与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相适应的整体优化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二、课程建设目标和任务(一)课程建设目标通过三到五年的建设,形成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结构优化、内容先进、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按照“点面结合、重点建设、突出精品、注重实效”的建设原则,我系课程建设分为合格课程、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三个层次,以合格课程建设为起点,重点课程建设为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课程建设。
1、合格课程 开课两轮以上的课程全部完成合格评估,确保合格率超过85%2、重点课程重点建设三门基础条件较好,学生受益面较广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每年立项建设一门左右3、精品课程建设两到三门系级精品课程,每年立项建设两门左右力争一门课程进入院级精品课程行列,力争建设一门省级精品课程二)课程建设任务1、师资队伍建设根据课程建设需要,合理引进人才,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每个专业至少有一到两名副高职称以上教师,一到两名工程师职称及以上教师,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相对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综合素质强的师资队伍鼓励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主持课程建设每门课程建设的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同时,每门课程建设均要有培养青年教师、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计划和措施2、教材建设积极使用高职高专教材、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和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的优秀教材注意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质量的新教材使用近三年出版的高水平优秀教材占培养计划课程的比例达50%以上结合我系课程建设实际,大力支持教师编写与我系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质量较高、特色鲜明自编教材十二五”期间,我系拟重点资助两部左右的自编教材。
鼓励教师申报国家、省级统编教材,鼓励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的教材向多媒体立体教材方向发展,使教材建设达到较高水平3、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大力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促进我系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逐步完善系内实验中心的建设要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将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实验教学手段引入实践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通过三到五年的建设,实验中心要能开出教学要求的全部实验,并能开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实验室要能对学生开放在完善实验中心建设的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要建立两个以上稳定的系外教学实习基地4、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精选经典教学内容,删除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去掉课程内容之间不必要的重复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将当今科技发展和本学科最新科技成果引入课堂教学,更新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正确处理单门课程与系列课程建设的关系,单门课程教学内容和结构的优化应服从于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建立相对稳定与动态更新相结合的新型课程体系。
要有完善的课程教学大纲要加强试题库建设,推进教考分离,完善课程考核环节,改进考核方式,增加课程考核的科学性、实用性5、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因材施教,改革“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各门课程教学应以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为原则,不断加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鼓励教师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建设三、课程建设标准(一)合格课程标准1、有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标准;2、授课教师具有助教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符合岗位资格(具有教师资格证,新教师应通过岗前培训);3、选用公开出版的高质量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安排合理;4、实验开出率达课程标准要求的95%以上,能够开出综合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5、授课教师能严格按照《机电系教师工作规范》的要求完成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6、教学资料齐备(教学日历、教学日志与平时作业登记册、试卷、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学生实验报告、特色作业);7、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评价平均分在75分以上。
二)重点课程标准1、课程须通过系级合格评估,且开设三年以上;2、具有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有副教授为在校生上课,35岁以下青年教师90%具有研究生学历;3、选用获省级以上奖励的教材、高职高专国家级规划教材、公认水平较高的教材或公开出版的特色教材4、有系级教学成果和立项的教学研究项目;5、有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课件;6、能开出课程标准要求的全部实验,且设有高质量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效果好,实验室能对学生开放;7、课程考核管理严格、规范,有高质量的试题库和合理的评分标准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统一阅卷;8、教学资料保存完整、规范;9、教学效果好,学生评价平均分在80分以上三)精品课程标准1、是院级重点课程;2、课程由学术造诣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副教授主讲,并具有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师资队伍,35岁以下青年教师100%具有研究生学历;3、注重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和课程网站,教学效果好;4、在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中成效显著,形成自己的课程特色,有校级一等奖以上的获奖成果,有公开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5、具备良好的实验条件,开设有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实验室开放范围广、效果好;6、授课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接受学生参加自己的科研活动;7、教学效果优秀,学生评价平均分在80分以上。
四、实施课程建设规划的措施(一)各教学团队必须提高对课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参照本规定制定本系课程建设规划;对批准立项的课程,均要制订课程建设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课程建设目标的实现二)建立课程评估制度系制定详细的课程建设原则和评估标准,由系每一至二年组织开展一次课程评估评估时,各教研室在自评的基础上向系提出评估申请,由系专家组对各申请课程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的课程,由系颁发证书,评估结果在全系通报三)课程建设项目按照课程建设标准实行逐级申报制,课程必须通过相应等级的评估后才可申报高一级的课程建设项目立项课程的建设期一般不超过2年四)对课程建设实行项目管理对课程建设实行中期检查,对检查中发现未能按课程建设计划实施的项目,予以全系通报批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