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超全).docx
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超全) 临床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 及处理流程目次 一、 测量体温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二、 测量血压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三、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四、 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五、 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六、 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七、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八、 口腔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九、 鼻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十、 大量不留存灌肠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十一、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十二、吸痰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十三、床上洗头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十四、床上擦浴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十五、冷敷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十六、热敷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十七、约束带的使用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十八、危重患者翻身并发症的预防实时处理流程 十九、搬运和护送患者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二十、口服给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二十一、浅静脉留置针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二十二、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二十三、静脉血标本采集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二十四、雾化吸入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二十五、导尿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二十六、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二十七、中心静脉导管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二十八、动脉血标本采集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二十九、备皮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三十、 留置胃管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三十一、胃肠减压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三十二、腹腔引流管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三十三、胸腔闭式引流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三十四、造口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三十五、胰岛素注射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三十六、微量泵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三十七、输液泵使用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三十八、心电监护仪使用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 三十九、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四十、气管插管术后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一、 测量体温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体温又称体核温度,是指人体内部胸腔、腹腔、脏器和脑的温度。
皮肤温度也称体表温度,由于体核温度不易测试,临床上常以口腔、直肠、腋窝等处的温度来代表体温执行该操作时,有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如体温计破碎、汞中毒、体温值偏高或偏低、交错感染、肛门直肠刺伤等,要留神预防,如不慎发生,应正确处理 (一)体温计破碎、汞中毒 1.理由 (1)体温计贮汞槽玻璃薄脆,取放体温计用力不当而破碎;护士甩体温计时不慎碰及墙壁、桌子、床栏等硬物而破碎 (2)测试腋温时,患者胳膊未夹住体温计或测试时间过久,致胳膊活动体温计滑落破碎 (3)测试口温时,患者不慎把体温计咬破 2.临床表现 体温计破碎,汞槽内水银流出,体温计不能显示体温,体温计破碎后汞撒落以蒸气形式通过呼吸道进入血液,侵害人体神经中枢测口温时咬破,以消化吸收,引起汞中毒 3.预防 (1) 由于体温计是玻璃制品,贮汞槽玻璃薄脆,故应轻拿轻放测试体温后将体温计汞柱甩至35 ℃以下,方法是捏紧体温计前端,以前臂手腕用力 向下甩,留神避开墙壁、桌子、床栏等硬物,以免体温计碰碎 (2)测试腋温时,体温计置于患者腋下,嘱患者曲臂过胸,夹紧体温计不能合,应辅助其夹紧上臂,掌管测试时间,实时取出。
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腋下出汗较多的患者,肩关节受伤或消瘦夹不紧的患者禁忌腋温测量 (3)测量口温时,将体温计贮汞槽端斜置于患者舌下热袋处,嘱患者闭唇含住体温计,用鼻呼吸,且勿咬体温计婴幼儿,精神奇怪、昏迷、口腔疾患、口鼻手术、张口呼吸困难的患者禁忌口温测量 4.处理流程 (1) 体温计破碎水银洒落者→立刻用润湿的小棉棒或胶带纸将洒落在地面上的手银粘集起来(也可用注射器去除针头后抽吸手银再用胶布封口) →放进可以封口的小瓶中,如饮料瓶等塑料瓶→在瓶中参与少量水→瓶上写明“废弃水银”标识→对掉在地上不能完全收集起来的水银,可撒些硫磺粉,以降低水银毒性(硫黄粉与水银结合可形成难以挥发的硫化汞化合物,防止水银挥发到空气中危害人体健康) (2)测口温时,不慎咬破体温计→立刻除掉玻璃碎屑以免损伤消化道黏膜→安抚患者→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给患者口服蛋清或牛奶,以延缓汞的吸收;若病情允许,可食用粗纤维食物,加速汞的排出) →紧密查看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议论分析→按不良事情上报护理部 (二) 体温值偏高或偏低 1.理由 (1) 未评估患者有无存在影响测量体温切实性的因素。
(2) 未向患者讲解测量体温的留神事项和合作要点 (3) 未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水银柱刻度是否在35℃以下 2.临床表现 测量的体温比正常值偏高或偏低,影响对体温的切实监测 3.预防 (1) 定期检查、校对体温计将全体体温计的水银柱甩35℃以下,于同一时间放入测试过的40℃温水内,3分钟后取出检查,若读数相差0.2℃以上或玻璃管有裂隙的体温计不再使用测量体温前检查水银柱是否在35℃以下 (2) 向患者解释体温测量的目的、方法、留神事项及合作要点,如测量前有运动、喝热饮、热水浴等,应休息30min后再测量;高热患者物理降温后应在30min后再测量体温;评估环境,室温适合 (3) 告知患者勿将测量后的体温计靠近盛热容器如盛热水杯等,以免辐射散热影响体温 (4) 对极度消瘦皮下脂肪少、新生儿等特殊患者选择适合的测量方法,新生儿测量肛温应专人守护 4.处理流程 测试的体温偏高或偏低→查看、探索影响体温测试因素→查看体温计性能是否完好→重测体温→必要时更换体温计再测试并记录 (三)交错感染 1.理由 口温计消毒不符和要求,导致院内感染发生 2.临床表现 口温计、肛温计消毒不严,引起消化道疾病,如肛温计消毒不严引起婴儿肠道沙门氏菌传播;腋温计消毒不严,引起皮肤黏膜感染,如皮肤脓包疮等。
3.预防 (1) 为制止引起交错感染,每次使用完毕,体温计均应举行消毒剂处理如75%酒精,含氯消毒液等口表、肛表分别消毒,将体温计浸泡于消毒液中5分钟取出,再放入另一消毒容器中浸泡30分钟后取出,再浸泡于冷开水中,用消毒纱布擦干备用 (2)消毒液和冷开水每天更换一次感染性疾病患者最好专人专用 4. 处理流程 患者展现感染相应病症→立刻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局部皮肤用0.5%碘伏消毒;使用有效的抗生素等)→查看病情→科室议论分析→按不良事情上报护理部→报告院内感染科 (四)肛门、直肠刺伤 1. 理由 (1) 未评估患者,未掌管测试肛温禁忌症 (2) 测试时肛表前端未醮润滑剂 (3) 测试肛温时插入肛表用力过猛,致肛门、直肠损伤 2. 临床表现 肛门、直肠疼痛、出血 3. 预防 (1) 评估患者,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患者不宜测肛温 (2) 测试前,用棉签醮润滑剂润滑肛表贮汞槽端,制止肛表摩擦引起不适或损伤组织,也便于插入肛门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