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提分方案(答题模板及典型例题)(必修三).docx
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地理提分方案(答题模板及典型例题)(必修三) 地理答题模板总结及针对练习(高二版) 地理提分方案 ——张源 一、全球主要气候类型: 气温带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规律 南、北纬10o之间 南、北纬10o~南、北回归线之间 南、北纬10o~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南、北回归线~30 o大陆内部和分布地区 非洲刚果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南美亚马孙河流域 非洲中、南部、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 亚洲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等地 非洲北部地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 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陆西岸,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西南等地 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 形成理由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操纵下,盛行上升气流 热 带: (南北纬 30°之间, 1、热带雨 全年高温多雨 林气候 2、热带草 全年高温,干湿季原气候 明显交替 3、热带季 全年高温,夏季多风气候 雨,冬季少雨 4、热带沙 全年高温少雨 漠气候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操纵。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操纵 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交替操纵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操纵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操纵下,受热带大陆气团影响,干旱火热;冬季受西风带操纵,多气旋活动,暖湿多雨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操纵 T月最冷>15℃) 西岸 南、北纬25o~至35o间的大陆东岸 亚热带 南北纬30°~40°间 1、亚热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风气候 季低温少雨 T月最冷2、地中海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柔多雨 气候 南、北纬30o~40o之间的大陆西岸 >0℃) 1、温带季 夏季暖热多雨,冬风气候 季寒冷枯燥 温带 (南北纬南、北纬35o~55o之间的大陆东岸 40°~南、北纬40o~亚欧大陆和北美大2、温带大冬冷夏热,降水稀60°之间 60o之间大陆内全年受大陆气团操纵 陆的内陆地区 陆性气候 少 T月部 最冷>0℃) 3、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1、苔原 气候 冬温夏凉,四季润湿,冬雨较多 冬季漫长酷寒,暖季短促,降水少且集中夏季 全年酷寒, 降水少 南、北纬40o~60o大陆西岸及岛屿 南、北纬50o~70o之间 分布在极地邻近 西欧、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新西兰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全年受盛行西风操纵 北 纬 60°邻近 受极地大陆气团操纵 寒带(北纬60°~90°地处高纬,太阳高度较小、受极地气团和冰原气团操纵 针对学识点和高考题训练,适用于高二学习,及高三一轮复习。
多年心血,友情供给,望笑纳 地理答题模板总结及针对练习(高二版) T 最热月2、冰原 气候 全年酷寒 分布在极地 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内陆地区 纬度高,太阳高度微小, 受极地气团和冰原气团操纵 0℃: 热带(南北纬30°之间):T最冷月>15℃: 1、热带雨林气候、2、热带草原气候 5、亚热带季风气候、6、地中海气候 温带(南北纬40°—60°之间):T最冷月>0 寒带(北纬60°—90°之间)):T最热月<15℃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11、苔原气候、 7、温带季风气候、8、温带大陆性气候、 2、根据降水特点确定概括气候类型: 针对学识点和高考题训练,适用于高二学习,及高三一轮复习多年心血,友情供给,望笑纳 地理答题模板总结及针对练习(高二版) 三、河流的治理 1、河流洪涝苦难的成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自然理由和人为理由下面我们从成因和治理措施两个方面举行分析 ①自然理由:主要从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三个方面分析 ②人为理由:主角从植被破坏、围湖造田分析 2、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那么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治理原那么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那么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3、举例:以长江为例 ①自然理由:A、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B、水文特征:流经润湿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C、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奇怪,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②人为理由: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教养水源,调理径流、削峰补枯才能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才能降低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才能降低 ※四、区位优势的分析(留神一般先答自然条件条理要明显,再加上必要的分析,空答理论而无材料分析也无法得分)(高考必考) ①自然条件: 水:水源流量、流速、含沙量、结冰期、洋流等方面 土:土地土地类型、土壤肥度、疏松度等 资:资源能源、矿产、森林、粮食、海洋等 生:生态动物、植被、生态环境等 地:地形、地势、海拔、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等 气:气候。
降水、光照、气温(温差)、热量、气压、盛行风(季风)等 ②社会经济条件 工:工业根基、布局、布局等 农:农业根基、布局、布局、机械化、特意化、商品化水对等 城:城镇历史、布局、辐射带动作用、根基设施创办等 交:交通航运、海运、空运、铁路、马路、港口等 商:市场、劳动力、资金(即资本主义三要素)、地价、集群效应等 人:人口人群类别、数量、密度、文化水平、就业机遇等 ③其他: 政治:政策等 科技:高新技术区、研究所等 教导:高等院校、人才等 针对学识点和高考题训练,适用于高二学习,及高三一轮复习多年心血,友情供给,望笑纳 地理答题模板总结及针对练习(高二版) 【例】: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 水:珠江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无结冰期,航运价值高 土:多水田 资:大亚湾核电能源丰富;粮食资源丰富;海洋资源丰富 生:无 地:位于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位于热带亚热带交汇处;邻近港澳,面向东南亚 气:亚热带季风季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降水丰富 工: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农:农业兴隆;根基好 城:有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带动;根基设施较完善。
交:铁路、马路、航运兴隆 商: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资金雄厚;产业集群效应强 人:人口稠密;文化水平高;就业机遇多 政治:政策优待 科技:人才众多;科技兴隆 历史:开发早,“侨乡” 五、土地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 1、背景: ⑴位置和范围: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以北行政区划跨新、宁、甘、内蒙古及吉、辽、冀、陕等省区的一小片面 ⑵地形地貌:以高原、盆地为主,洞中部为开阔坦荡、波状起伏的内蒙古高原;西部是(新疆境内)三山夹两盆 ⑶自然特征:①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理由:自然-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地形-高原面积宏大、高山环绕盆地、青藏高原隆起)②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以贺兰山为界 2、分布: 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边:土地荒漠化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放牧造成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 干旱的绿洲边缘,过度樵采,造成沙丘活化 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和樵柴破坏固定沙丘导致荒漠化发生和进展 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创办,不重视环保,荒漠化呈点、线状,面积小而分散,但危害大 3、西北荒漠化的理由(重点): ⑴自然理由:①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海洋水汽来源少,气候奇怪干旱 ②地表松散物质(物质根基) ③大风吹杨 ⑵人为理由:①过渡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渡农垦 ④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4、治理(重点): ⑴干旱农牧过渡区和旱农区:调整土地利用布局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扩大林草比重,集约经营水土条件好的丘间低地;营造防护林;解决能源问题:如省柴灶、沼气池 ⑵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进展节水农业;建草方格沙障和障内固沙植物相结合;解决能源问题:如省柴灶、沼气池 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 针对学识点和高考题训练,适用于高二学习,及高三一轮复习。
多年心血,友情供给,望笑纳 地理答题模板总结及针对练习(高二版) 六、水土流失问题——以黄土高原为例 1、产生的理由:(1)自然理由: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 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2)人为理由: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 2、治理的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②植树造林;③小流域综合治理 * 3、治理的意义: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举行产业布局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进展 ②可以增加农人收入,促进当地经济进展,改善农人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③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进展 补充*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 ①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也叫水土保持耕作法; ②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即水土保持造林措施及种草措施; ③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在山坡水土保持工程中有梯田、坡面蓄水工程(水窖、涝池)、山坡截流沟等,在山沟治理工程中有谷坊、拦沙坝、沟道蓄水工程及山洪、泥石流排导工程等 七、湿地资源的开发与养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1、湿地的定义及分布 ①、湿地的定义: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笼罩的土地。
②、湿地的类型及特点 自然湿地:沼泽、滩涂、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泛洪平原、珊瑚礁、河口三角洲、红树林、低潮时水位小于 6米的浅海 人工湿地:水库、稻田、渔塘、人工河、人工湖 陆地和水体的过渡地带 红树林: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因砍伐时遇铁变成红色而得名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 2、洞庭湖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 (1)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满,雨热同期,无霜期长 (2)地形和土壤:地势低平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3)水源:河湖密布,浇灌便利,水产养殖业兴隆 3、洞庭湖的功能: (1)产出功能:产生人类需要的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动植物、矿产、水产)、生活资源 (2)调理功能:调理气候,调蓄洪水 (3)生态功能:养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4)降解功能: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5)其他功能:美化环境、旅游、航运、各种动物的栖息地 4、养护措施: A、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 B、退耕还林还草,养护植被,裁减泥沙淤积 C、防止水污染,养护水体 D、养护野生动植物、遏止滥捕滥猎,建立自然养护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