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
18页浙江强基联盟2024年8月高三联考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潮汕高铁站位于揭阳、潮州和汕头的地理中心,距离汕头23km,距离潮州13.5km,距离揭阳22km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1. 该站点选址在三地的地理中心,主要原因是( )A. 兼顾三地发展,降低建设成本 B. 避开地面起伏,降低建设难度C. 建设城市新区,振兴乡村经济 D. 远离城市中心,减少噪声污染2. 厦深高铁线的开通可以( )A. 缩短城市空间距离 B. 增强城际货物运输C. 缓解厦门交通拥堵 D. 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答案】1. A 2. D【解析】【1题详解】读图联系材料“潮汕高铁站位于揭阳、潮州和汕头的地理中心,距离汕头23km,距离潮州13.5km,距离揭阳22km”可知,潮汕高铁站位于揭阳、潮州和汕头的地理中心,可以兼顾三地发展,使厦深高铁路线平直,减少路线弯曲,降低建设成本,A正确;与避开地面起伏、建设城市新区及远离城市中心减少噪声污染关系不大,排除BCD。
故选A2题详解】高铁开通可以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D正确;不能缩短城市的空间距离,对厦门城市交通影响不大,排除AC;高铁主要承担的是客运,不能增加城际货物运输,排除B点睛】高铁站一般建站离城市较远的郊区,主要从这几方面考虑:一是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促进郊区城市化;二是郊区地价较低,拆迁成本较低,可节约建设成本;三是高铁运行速度快,出于安全因素考虑等下图示意江苏省东台市养殖一沼气一种植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完成下面小题3. 该生态农业模式可以利用( )A. 沼渣、沼液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率 B. 粪尿发电降低能源消耗C. 沼渣、沼液提高土壤矿物养分 D. 鱼塘塘泥改善土壤性状4. 与传统温室大棚相比,该生态农业模式的优点是( )①人工成本更低②环境效益更高③经济效益更高④品牌效应更强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答案】3. D 4. B【解析】【3题详解】利用沼渣、沼液降低农牧业生产成本,提高土壤肥力,实现了废弃物再利用沼渣、沼液工序较为复杂,降低了农牧业生产效率,A错误;粪尿发电不能直接发电,粪尿进入沼气化工程才能并网发电,增加了能源消耗,C错误;塘泥有机质含量较高,无法改变土壤的矿物质成分,但是可以改善土壤性状,C错误,D正确。
故选D4题详解】与传统的温室大棚相比,该模式主要有规模化和集聚化的优势,体现在生产成本更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行精细化管理,人工成本较高,①错误;产生的污染少,环境效益更高,②正确;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更高,集聚效应更强,③正确;没有进行宣传,无法增强品牌效应,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点睛】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 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和交通快速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发展下图为世界局部海洋表层盐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5. 甲海区盐度自西南向东北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水温度逐渐降低 B. 陆地淡水影响增强C. 海水蒸发量增大 D. 降水量逐渐减少6. 乙洋流性质及其对流经地区的影响是( )A. 暖流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B. 暖流提高附近海区盐度C. 寒流沿岸地区寒冷干燥 D. 寒流增加渔民的渔获量【答案】5. B 6. D【解析】【5题详解】读图可知,甲海区为孟加拉湾,东北部拥有恒河等众多水量较大的河流挟带淡水汇入,稀释了海区盐度,B正确;地处热带,海水温度的差异不明显,A错误;海水蒸发量增大,降水量减少,盐度会增加,CD错误。
故选B6题详解】读图,根据乙洋流的位置和流向(自西南向东北),可以判断该洋流为索马里夏季的寒流,因此对流经地区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但因为纬度较低,不至于寒冷,ABC错误;又因为该洋流受西南风(离岸风)影响,所以表层的寒流可以促使深层海水带动营养物质上泛,促进浮游生物繁殖,有利于形成丰富的渔业资源,D正确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影响气候特点及分布、影响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影响海洋航行及海洋污染物的扩散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下图为分布在上海郊区的某站点TOD开发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7. 甲、乙区域对应的城市功能区分别为( )A. 居住区商业区 B. 商业区居住区 C. 工业区仓储区 D. 仓储区工业区8. TOD模式的开发对当地郊区的影响是( )①缩短了郊区与市区的距离②调整了周边的土地类型③改善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④提高了周边的土地利用率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答案】7. A 8. D【解析】【7题详解】甲区域面积最大,又在该站点的相对外围,因此为居住区乙区域面积小,离站点最近,地价最高,因此为商业区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8题详解】围绕轨道站点的土地开发,调整了站点周边的土地类型,②正确;TOD模式的开发使土地利用更加高效,④正确TOD模式的开发不能减少空间距离,故并未缩短郊区与市区的距离,①错误;TOD模式的开发一定程度上可能会破坏环境,③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点睛】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用地由各种不同功能的几部分组成,各项用地都有一定的要求,每部分和其他部分之间都具有相应又相矛盾的关系城市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把在使用上功能不同的各部分用地合理地组织在一起,既要满足相互之间的关系,也要避免相互之间的不良影响和干扰在开始规划一个城市时,要根据该城市不同特点和要求,对工业区、生活居住区、市内道路广场、对外交通、仓库等城市各项用地进行全面规划,合理组织,统筹安排,为生产、生活创造良好条件,这就是功能分区下图是2004—2020年我国四大地区制造业转移趋势图(正值是转入的,负值是转出的)完成下面小题9. 2004—2020年( )A. 东部地区持续保持产业流出 B. 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幅度最大C. 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幅度最小 D. 东北地区持续保持产业流出10. 中部地区承接的产业类型,主要为( )①资源密集型②技术密集型③劳动密集型④资金密集型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答案】9. C 10. B【解析】【9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正值为转入,负值为转出。
东部地区先产业流入,而后转入产业流出,A错误;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幅度最大,B错误;西部地区的制造业转移指数几乎就是在0上下波动,因此转移幅度最小,C正确;东北地区先产业流入,而后转入产业流出,D错误10题详解】中部地区承接的产业主要是由东部转出的,与东部地区相比,技术和资金较短缺,劳动力和资源是优势,因此主要为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①③正确;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是东部地区的产业优势,②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点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上升,市场不断发生变化,促使了部分产业向生产成本更低的其他地区转移,也促使了产业转出地和转入地的产业结构升级对于产业转出地而言,随着产业结构向高一层次升级,企业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降低,但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提高黄皮湿地是位于浙江省西南群山中大片台地上的亚高山湿地,平均海拔在1400米左右台地上形成独特的高山湿生草甸,四周的山体却分布着松树和阔叶林下图为黄皮湿地景观完成下面小题11. 长在湿地中的甲松树,根系露出地面并向树林一侧生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土壤中的水分 B. 光照强弱 C.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D. 当地的风向12. 若排干湿地中的积水,则黄皮湿地的植被最终演化为( )A. 高山灌木 B. 高寒荒漠C.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D. 常绿硬叶林【答案】11. A 12. C【解析】【11题详解】从景观图中可以看出,湿地的中部地势较低,土壤中水分含量过高(积水),因此植被分布为草甸。
而湿地的四周地势较高,积水减少,分布有乔木因此长在湿地中的松树,根系露出地面并向树林一侧生长是因为土壤中的水分,A正确;光照条件两侧相差不大,B错误;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也相差不大,C错误;受风向影响不明显,若是风力影响应该形成旗形树冠,D错误12题详解】该地位于浙江省西南群山,平均海拔在1400米左右,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上题可知,若减少湿地中的积水,则黄皮湿地最终会演化为图中分布在湿地四周山体的松树和阔叶林,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C正确高山灌木和高寒荒漠分布在海拔更高,环境更为干旱的山顶附近,AB错误;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地区的典型植被,适应更为干旱的环境,D错误点睛】黄皮湿地由上湖和下湖两个区块组成,其中的上湖部分,又被称为天湖,面积2300余亩,平均海拔约有1400米,诸如湿地、石龙奇观、奇松都在这附近四川省凉山州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川滇交界处,是国家“扶贫、生态与人口统筹发展创新区”土地利用矩阵图可以定量表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化情况下表示意凉山州2000—2020年土地利用转移情况(列表示2000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数据,行表示2020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数据)。
完成下面小题2000年/km²耕地不透水面草地林地荒地转入合计2020年/km²耕地8023.260.101317.581230.980.122548.78不透水面19.3865.906.260.560.5626.76草地900.440.1011121.00136.8617.621055.02林地851.561522.7637903.060.362374.68荒地0.1815.360.0221.5815.56转出合计1771.560.202861.961368.4218.6613. 2000—2020年,凉山州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退耕还林,使耕地总面积减少 B. 退耕还草,使草地总面积增加C. 草地转化,使林地总面积增加 D. 城镇化推进,使林地总面积减少14. 凉山州实施扶贫、生态与人口统筹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①宽谷缓坡大规模退耕还林②推进生态种植养殖结合发展③推动农业人口的均衡分布④建设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答案】13. C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