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小组合作教学法在高中地理中的运用.docx
6页浅谈小组合作教学法在高中地理中的运用摘要:高中地理教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提高实践能力,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地理内容的掌握,还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地图技能,培养空间视角和综合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首先分析了小组合作教学法的运用原则,然后从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构建科学的合作小组,丰富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等几个方面进行策略分析关键词:小组合作;高中地理;运用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改变了学生自己单打独斗进行学习的形式,而是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学习而小组合作教学法首先要注意小组人数的合理性,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一般以班级容量为依据划分为4~6人一个小组;其次是小组成员的科学分配,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取长补短。
小组合作教学法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在交流讨论中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相互借鉴学习方法,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还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尊重理解,面对分歧能够融洽地处理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互助精神一、小组合作教学法在高中地理中的运用原则1.主体性原则小组合作教学法在高中地理中的運用原则要坚持主体性原则,无论是在教学目标还是教学方法上都要以学生为中心首先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全面均衡的教学目标,高中地理教学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是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的制定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围绕教学大纲系统的确定,而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特点以及思维方式等将全面均衡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使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要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2.平等性原则小组合作教学在高中地理中的运用要坚持平等性原则,既包括师生之间的平等,也包括学生之间的平等,使学生能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在地理教学中老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提出质疑师生之间要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对于小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老师要及时进行引导,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而不是直接将答案告知,使得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共同学习。
一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小组合作中的成员必定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基础知识牢固,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强,但是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相互尊重、互帮互助,平等地进行交流沟通,这样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思维模式,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3.科学性原则小组合作教学法的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小组划分的科学性、应用时机的科学性和总体全面的科学评价首先是小组划分的科学性,小组合作可以是同质小组,也可以是异质小组,但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划分;其次是小组合作教学法的运用,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课堂状态选择好时机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而不是一味地强调使用该教学法,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是教学评价的科学性,要从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小组合作的参与程度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既关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结果,同时也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小组合作教学法在高中地理中运用的改进方式1.加强学习小组的建设和强化地理教师在采用学习小组方式教学前,需要对学习小组的建设以及整体进行强化,也就是需要根据自己学生的性质以及组员的性格和需求来制定相关的小组学习计划。
地理教师在分组的时候要根据整个班级的学生地理排名情况,进行互补式的分组安排,分组一定要合理并且需要根据每组的人数来安排桌椅的摆放情况,如果是4人小组,那么让前排的学生转身就可以,如果是6人一组,那么为了保证学习小组的学习质量,就需要教师安排学生将桌椅重新摆放,让学生和学生面对面,或者围成一个圈在整个小组讨论中,教师应该将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分工,选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学习组长,选出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每组的代表,选出记性较强的学生负责每次讨论的课堂记录,其他能力以及成绩都相对比较弱的学生就负责在小组内认真学习,听取他们的学习建议,由此逐渐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并且在整个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尽可能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做到有问题及时提出,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时在组内提问而其他同学要及时给予其帮助和解答地理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清楚,在地理学科中,基本理论都是来自在地理中的教学实践和学习结果,这就需要依赖正确的教学设计来完善另外,地理本身就是一门地域性和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地理的认知和态度需要建立在地理基础知识上,在这个基础上还要结合相关的实践性教师必须明白,如果想要使学生的地理知识更加全面和熟练,一定离不开新知识和旧知识的相互融合,所以,地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就是将自己放在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位置,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进行教学,一切以学生的需求、认知为基础,做到教学要符合学生的需求,并且有利于他们综合素养的提升。
2.根据教学材料来进行课堂合作学习3.在每一次课堂合作学习后进行反思教学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其中提出了很多可以运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目标和要求,比如教师可以在学生每一次完成课堂合作学习后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也就是根据自己的备课情况,学生的讨论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相关的分析,由此得出在课堂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且可以让每个组的学生将课堂合作学习的感受以及情况反馈上来,及时告诉教师他们还有哪些方面的不足,希望有哪些方面的改變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地理课堂的建设和实践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是课堂很重要的一部分当教师发现整节讨论课过去之后有一些小组依然没有取得进展和结果的时候,就可以及时加以解决,和学生一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帮助学生一起进行方式上的改进反思教学对于教师而言,可以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因此教师一旦采用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就一定要关注每个环和细节,及时和学生沟通,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和探索空间三、小组合作教学法在高中地理中的运用策略1.转变传统观念,注重合作学习的运用2.构建科学的合作小组,创设良好的合作环境小组合作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关键是构建科学的合作小组,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环境。
一是根据班级容量确定小组人数,并且划分为同质小组或异质小组;二是根据每位学生的特长进行合理分工,让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组长,让善于记录的学生担任记录员,让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小组发言人,这样每位学生各司其职,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三是老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自主讨论学习,并且对于小组讨论的结果要进行及时的指导,给出合理性建议,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小组合作创设良好的环境例如,在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时,老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呈现我国的农业分布,给学生以直观的刺激,然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我国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在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交流讨论之后,由小组成员本小组讨论的结果,并从地形、土壤、气候、市场、力、科技等各个方面说出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同时在每个小组发言结束之后,别的小组可以进行补充,这样就能够更加全方面、多方位地总结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3.丰富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教学法不能仅仅是单一的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学习,这样会使学生逐渐感到枯燥,而是要不断丰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根据教学内容可以是讨论式学习,也可以是角色扮演,还可以是小组之间进行辩论。
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城市化”时,老师可以改变让学生进行讨论的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围绕“对于城市中心和郊区,更偏向于生活在哪个地方”这个问题,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辩论,分别说出生活在城市中心和郊区的优缺点,这样就活跃了课堂氛围,然后老师进行最后的总结,最后引出城市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继续讨论什么是城市化,从更高的视角研究世界城市化的进程通过循序渐进的小组合作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小组合作教学在高中地理中的运用不仅可以实现教学目标,践行新课标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化发展;还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