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库成品血报废原因的剖析及对策.doc
4页血库成品血报废原因的剖析及对策摘要:目的分析血库血液报废的原因,探讨防止 血液报废的对策方法对血库2010年1月〜2012年 12月报废的1171份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血库共报废1171份血 液,报废率为3.09%报废原因按所占比例,由大到 小依次为抗TP阳性、HBsAg阳性、抗HCV阳性、脂 血、过期、破损、量不足、AIT升高、凝块、HIV抗体 阳性、溶血、颜色异常结论建立有效的采血、制备、 临床使用的管理机制,加强血液管理和监督,减少血 液报废关键词:血库血液;报废;病因为了减少血液浪费,我们对2010年1月〜2012 年12月报废的1171份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析,并探 讨防止报废的对策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2年12月无偿献 血人群合计16479人次,制成成分血、血浆等合计 37891份,其中血库共报废1171份1.2方法血液采集后对血液进行复检按报废年份、 原因进行分类统计2结果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血库共报废1171 份血液,报废率为3.09%报废原因按所占比例,由 大到小依次为抗TP阳性(占29.8%)、HBsAg阳性(占 19.3%)、抗 HCV 阳性(占 13.4%)、脂血(占 15.0%)、 过期(占10.6%)、破损(占3.8%)、量不足(占3.4%)、 AIT升高(占1.6%)、凝块(占1.0%)、HIV抗体阳性(占0.9%)、溶血(占0.8%)、颜色异常(占0.4%), 见表lo3讨论血液的正常报废是不可避免的[1]。
目前,血库的 血液来源主要是无偿献血者,多在广场、街头等进行 采集,来不及对献血者进行详细体格、有关化验检查, 可能存在不合格血液另外,血液在采集、运输、制 备等过程中也可能产生报废⑵降低血液的废弃率血 站工作的重要目标⑶资料显示,血库对血液的报废 原因有:①梅毒,报废的血液中,梅毒所占比例最高, 为 29.8%o2010〜2012 年分别为 29.0%、28.8%、32.8%, 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由于流动人口的增加,暗娼等人 群的存在,不洁性牛活增多,导致性病发病率增高, 隐形梅毒多无临床表现,且该病在献血前对献血者不 易查出,所以由于该病导致的血液报废居高不下② 2010年1月〜2012年报废的血液中,HBsAg阳性者占 19.3%, 2010、2011年所占比例均在20%以上,2012 年略有下降我国是乙型肝炎大国,发病率、发病人 数一直较高由于单纯HBsAg阳性者无临床症状,在 献血者献血前不易检出,使其报废率较高③脂血, 由于脂血报废的比例占15.0%,其中2010年占10.2%、 2011年占18.0%, 2012年占19.6%,所占比例逐年递 增可能与献血者献血前Id食用过多的油腻食物有 关。
另外与近年来高脂血症者增多有关④血液过期, 因该原因报废的血液占10.6%,可能与节假日储血过 多,而临床用血较少有关血液有效期是35 d,超过 就导致报废,有时出现血液偏型,几个月连续用某1 种血型,那其他血液就导致过期报废同时与用血计 划性不强,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不经常核对采血、 制备成分血的时间有关血袋破损、量不足、凝块、 溶血也是血液报废的常见原因我们认为血液废弃的主要原因是检测不合格血 站工作人员应增强责任心,加强认识,完善血液质量 管理机制,制定相应措施加强血液管理,减少人为报 废①加强对无偿献血者的宣传,自我淘汰高危行为、 肝炎病史、性病史的献血者,提高献血者的血液质量② 及时将血液制品入库,减少温度对血液造成的影响③ 加强对血站工作人员的培训,包括采血技术、血液 制品的存储、使用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同时进行 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责任心④对接受的血液制品严 格检查,仔细观察血袋的外包装,观察血液颜色有无 异常⑤根据临床用量制定节假日血液使用计划,经 常检查库存,避免人为浪费⑥血站要加强血液管理, 加强采血、制作、存储、临床使用等各环节的监督, 减少浪费总之,血液是抢救生命的宝贵资源,既要保证质量合理利用,又要加强管理,减少报废。
参考文献:⑴陈雪,张永鹏,胡敏,等.医院血液报废原因分 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医学,2012, 38 (4): 290-291.[2]罗昭玲.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及对策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 20 (7): 1218-1219.⑶田莉.遵义市中心血站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对 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 10 (10): 338-340.编辑 /肖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