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原卷版).docx
9页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认知与身体的关系一直是认知心理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最初,符号加工模式在认知心理学中居于主流地位该模式认为认知的本质就是计算,如果把大脑比作计算机的硬件,那么认知就是运行在这个“硬件”上的“程序”认知功能是相对独立的,不依赖于身体,就像程序在功能上是独立于硬件的,这就是所谓的“离身认知”离身认知观把人比作机器,把认知过程看成计算,认为人只能接受指令算法如果把某个人收到的刺激信号输入到另外一个人的大脑中,可以得到同样的感觉体验可是,现实情况是,不同的人对世界的感知千差万别面对同一事物可能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惬意,也可能会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惆怅其后,联结主义模式进入认知心理学家的视野大脑是由神经元相互联结构成的复杂信息处理系统,联结主义建构了“人工神经网络”,力图找寻认知是如何在复杂的大脑神经元联结和并行分布加工中得以涌现的然而,联结主义模式与符号加工模式在“认知的本质就是计算”这一点上是相同的,认知在功能上的独立性、离身性构成了两种理论的基础。
目前,具身认知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取向该理论主张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身体的认知是身体的认知,心智是身体的心智,离开了身体,认知和心智根本就不存在身体的结构、身体的活动方式、身体的感觉和体验决定了我们怎样认识和看待世界如果我们拥有蝙蝠的生理结构,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就完全不是现在的样子有些认知内容是身体提供的,身体与世界的互动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初始概念例如,“冷、热、温”等概念基于身体感受,以这些概念为基础发展出了其他一些更抽象的概念如形容情感状态,我们会使用“冷漠、热情、温暖”取材于叶浩生、苏得权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有许多实验支持具身认知的假设例如,有一个实验要求学生参加一个关于耳机舒适度的测试研究者告诉学生,这种耳机已经在走路、跳舞、听课等情况下进行了测试,现在要测试的是在水平移动头部(即摇头)和垂直移动头部(即点头)时耳机声音的质量学生被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头部水平移动组、垂直移动组和对照组在随后的测试中,学生先听到一段音乐,然后是广告商推荐这款耳机的一段话水平移动组一边听一边摇头,垂直移动组一边听一边点头,对照组不需要移动头部最后学生需要完成一份简单的问卷,给这款耳机打分,并回答是否同意广告商的观点。
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给这款耳机的打分,还是对广告商观点的认可度,头部垂直移动组分值都大大高于另外两组;而头部水平移动组在这两项的分值上,远远低于其他两组这说明点头的身体运动增强了积极的态度,而摇头的身体运动强化了消极的态度取材于叶浩生的文章)材料三:基于离身认知的教育观认为身体仅仅是一个“容器”,是一个把心智带到课堂的“载体”;教育仅仅是心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思维、记忆和学习等心智过程同身体无关这种身体“缺席”的教育观使教学变成了传输知识的机械运动,学习变成了简单的知识输入和存储过程,只启动了学生的大脑学生就像一个接收信息的机器,只需通过记忆与练习将知识纳入自身记忆系统即可知识的体验环节被忽略,甚至完全缺失随着具身认知思潮的兴起,离身的教育观受到了质疑具身认知认为知识经验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身体的体验性,“体验”应是知识获取不可或缺的途径而身体是处于环境中的身体,接受环境信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体验,因此认知离不开身体所处的环境具身认知带来了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的转变,更强调全身心投入的主动体验式学习通过看、听、闻、触、做等调动身体各部位的参与,引发主体体验式的学习,增强知识接受、获得的中介环节-感受、感悟。
传统的视听课堂转变为注重操作性的体验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身体充分调动起来,这在教授抽象的概念知识时尤为重要例如,英语介词很抽象,教师可以用实物演示介词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演示,在体验的基础上自我生成对介词的理解体验式学习离不开情境,情境不限于真实的现场环境,也可以是人为设置的再现情境比如,学习课文《苏州园林》时可实地游览;参观博物馆时可通过VR设备穿越时空,触摸秦砖汉瓦,体验古人的生活取材于殷明、刘电芝等的文章)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认知心理学中,符号加工模式和联结主义模式都强调认知在功能上的独立性和离身性,认为认知的本质就是计算B. 根据具身认知理论,人与蝙蝠的生理结构不同,对世界的感知也完全不同,对世界的感知也完全不同,身体结构决定了我们认识世界的内容C. 基于离身认知的教育观将身体比作“容器”,因而教学变成了传输知识的机械运动,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环节D. 体验式学习强调全身心投入,既要将传统的视听课堂转变为注重操作性的体验课堂,又要设置多种情境增强感悟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存在不同的感知,因此离身认知观不能准确解释人的认知过程。
B. 一些抽象的概念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在我们身体感受的基础上,从初始概念发展而来C. 点头动作能够增强积极的态度,从而提高人对耳机的打分和对广告商观点的认可度D. 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身体,就能更好地增进学生对概念理解3. 根据材料三,下列做法不符合具身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的一项是( )A. 在教授“风”的概念时,教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风拂过脸颊的触感B. 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学生通过观看幻灯片、地图和文字资料来了解地形地貌C. 在教授舞蹈动作时,教师先示范,然后让学生模仿,通过重复训练掌握动作D. 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学生亲手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4. 材料三加点处的虚词运用精准恰当,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 请选择一篇语文课文,设计一个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学习活动,说明设计思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本一:根河之恋根河是鄂温克人【1】的母亲河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水晶一般透明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
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这位老奶奶拍的一张照片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扎着头巾,侧身站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偻着身子,皱巴巴的手轻抚着鹿柔细的皮毛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息她神色沉静而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刻着她相守了一生的森林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年轻时她漂亮能干,是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密林里行走,打到的猎物无论多远,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这位伟大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这些年,涌到玛丽亚·索猎民点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望她时目光里的深沉呢?因为乌热尔图是根河的儿子。
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珀色的篝火》走上了文坛,刹时让人眼前一亮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的民族出乎意料的是,乌热尔图后来辞去京官重返故乡时隔多年,当我行走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那些将天边画出蜿蜒起伏线条的山丘,那些怒放成海洋或孤零零独自开放的鲜花,那些低头吃草或昂头沉思的马群,还有那些袒露在草原上始终默默流淌的河,都让人忍不住心潮起伏这位鄂温克作家返乡的理由还需要问吗?就是这草原这河流这民族,是祖先留在他身体里的血脉在涌动啊!乌热尔图在回到草原以后的日子里,完成了《呼伦贝尔笔记》等一系列著作和摄影作品,那是他数十载的文化寻根,是他作为一个鄂温克的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眷念与报答我们山外的人远道来看山,原本住在山上的人却搬下了山人类到了21世纪,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平等相处生活在根河的大多数鄂温克人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山林,将更多的空间留给了无边的草木以及驯鹿、黑熊、狼、灰鼠和蝴蝶在离城市不远的一个地方,新建了童话般的家园,这座小城就叫了根河我们去到那里时,从山林里搬出的鄂温克人正三三两两地在自家门前干着一些零碎的活儿男人穿着时尚的T恤和牛仔裤,女人们烫了发,有的还挑染成了黄的深红的,她们的裙子仍然长长的,跟老去的玛丽亚·索一样,但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
这里的房屋都是政府投资兴建的,咖啡色外墙,小尖顶,搬进来的一家家鄂温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装扮屋子,盘算着未来鄂温克人与外族人通婚是常见的事情,近些年更为普通,他们的孩子大多取的是鄂温克名字,成为这新部落的新一代这里曾有过多年的繁忙,大兴安岭的木材源源不断地从根河运往大江南北眼下,过往的一切留在了画册里伐木工变作了看林人,大批工人需要学习新技能,谋求新职业,他们在努力与以往告别,与未来接轨根河天亮得很早走到窗前一看,根河就在眼前,河对面的广场上已经有许多人在翩翩起舞,似乎这个小城的人都聚集在此了根河的水伴着音乐荡漾,我忍不住踱过根河桥,进入了舞者的欢乐用不着有任何忐忑,大家都是这样笑着来又笑着去的这些根河小城中的曼妙舞者啊!我模仿着她们举手投足,扭动腰肢,想象着生活在此的种种愉悦那是我度过的最为愉快的时刻阳光将河水映照得流光溢彩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我只能记住这些人和这些让人眷恋的时光取材于叶梅的同名散文)注释:【1】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文本二:《注满人文情怀的“根河之恋”》散文这样开篇:“六月,与大兴安岭的公路同行的,是那条流动的根河,它像一个信心满满的情人,紧紧相依,时而弯曲,时而浩荡,时而隐入葱茏的绿树丛中……”描写得既形象又别致,着实引人入胜。
作者写根河美丽的夏天和大兴安岭9个月取暖的日子,写鄂温克的驯鹿文化和鄂温克这个民族现代时尚而阳光的生活,写今昔变化和人间故事,写从没离开敖鲁古雅的94岁的玛丽亚·索和用一双鹿的眼神看着我的根河的儿子乌热尔图……真实、深刻、细腻,渗透地域特征、民族风格,注入独特的情感方式与情怀,从不同视角展现给读者根河的印象《根河之恋》前后照应的结尾:“我转身离去,根河就在身边如此意味深长的倾诉,使根河自然而然地流淌进读者的记忆鄂温克人像家人一般与驯鹿为伴,驯鹿,它长着马头、鹿角、驴身和牛蹄,毛色淡灰或纯白,体态高贵,温顺优雅,唐朝诗人李白曾赋诗:“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乾隆皇帝则大为惊叹:“我闻方蓬海中央,仙人来往骑白鹿然疑未审今见之,驯良迥异麇麝族”叶梅先生的这部散文集写遍天南海北,几乎都是游历之作,32篇作品中跃动着一颗赤子之心,充满了时代精神和正能量而每个地方都写得实实在在,空空灵灵,洋溢着诗语、诗情、诗性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搬出山林鄂温克女子穿上了城市里流行的裙子,过上了快乐时尚的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