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之花 时代之声.docx
9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历史之花 时代之声 一 凉山作家中专事散文创作的作家不是好多,王万金先生算一个历时最长,投入精力最多,取得的成就也最大继《长翅膀的梦》之后,作为凉山州文联“山鹰”文学丛书之一,王万金先生又为我们奉献了另一本精致的散文集《山野感叹》 《山野感叹》的篇目大多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头至九十年头,这正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发生巨变的特殊时期作家幸运地亲历了这一宏伟的时代,用真诚、质朴却又弥漫深情的笔触,记录了他富有时代气息的灵动、鲜活、诚恳的感受在他的笔下,既有“春”到彝乡时轻微敏锐的感应,又有“花”开凉山时的欢欣喜悦;既有阿普莫苏欣逢盛世的无限感慨;又有年轻一代指示江山的豪迈激情无论是一人一事、一物一景,或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的感受,还是思接八荒、一泻千里的联想,无不彰显着作家敏锐的感应、跃动的情思和广阔的视野 二 “我更多的时候,在思恋西南边陲,时刻凝望着那不毛之地的每一个轻微变化由于,那是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我爬过那里的山,喝过那里的水,在那里流过汗,在那里滴过血” ――《山河恋》 这是什么地方? 这既是《山野感叹》“凉山纪事”一辑中第一篇的标题,也是作家为集子定下的一个基调,其余的篇章我觉得都是在回复这个富有独特魅力的设问,足见作家对这方水土的深情。
“这是一个生长龙虎图腾和支格阿鲁创世神话的地方,是一个生长茹毛饮血的拓荒汉子的地方《航天城的诱惑》) “彝家的创世史诗《勒俄特衣》却说,这是一块被人遗弃的地方”(《这是什么地方》) “民族之魂在祖先冻僵的地方鼓起炎热的、发愤的气力”(《这是什么地方》) “进取的雄心,聪慧的伟力,使大自然的活力从深深扎进冻土的根上勃发!”(《这是什么地方》) 在这一片神秘的地方,作家熟悉了为“讲粮草轮作,讲绵羊革新,讲立体农业,讲生态平衡”搬来“天书”的大学生(《这是什么地方》);熟悉了俄木约哈和俄木日打两爷子,老子当了人民代表,儿子当了火车司机(《山河恋》);熟悉了性格开朗,高中毕业后当了茶厂工人的马阿牛(《马湖茶绿》);熟悉了“精心酿蜜的沙马队长”(《在喜鹊做窝的地方》);熟悉了“在璀璨的白夜里张开聪慧的帆,神游梦想天地”的妈妈的女儿(《妈妈的女儿》);熟悉了咸之源,甜之源,侍弄着东北“雪里红”,日本“红富士”,美国“乔纳金”的“苹果姑娘”(《咸之源,甜之源》);熟悉了“在生死界上写下了一个强者的感叹,从凄凉的深渊跃现出新的生命”的方德平;熟悉了“在祖先走过的地方,虔诚地演唱起对学识的礼赞”的中国的彝族核专家杨镛……作家走遍大小凉山,他诚恳地感受、感叹于“我曾经在一个云雾山村,目睹过刀耕火种的原始耕种情景,曾几何时,这个村便从封闭的蒙昧中觉醒,科学种田,科学养畜,向原原始农业道别。
《凉山赋》);感受到了“历史在这里创造奇迹”(《凉山赋》);感受到了“这寄托了彝族人民百载千代的哀怨与痛楚的弦音,如今正抒发着一个崛起的民族走出桎梏和封闭的炽烈的情愫《口弦村纪事》);感受到了“摔跤、赛马、斗羊、斗鸡等全是雄性气力的角逐,是民族内在活力的勃发,是进取的火与酒的碰撞,是拓荒的倔强与聪敏的雕塑《火把节漫笔》);感受到了“这富足的笑,这开心的笑,是笋尖破土的春歌!是温泉出山的呼号!”(《花溪》);感受到了彝家“甘甜醇香,沁人心脾”的蜂糖酒(《彝族年拾趣》)不禁感叹起故土人的变化来”在奴隶社会,这些蓬头垢面的“会说话的工具”,今天竟然一扫过去的愚昧和无知,第一次用科学来指导生产活动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有一个主题:“在这块生长过支格阿鲁射日月、创世纪的古老传闻的地方,在这块半个世纪以前还是茹毛饮血的蛮荒之地上,中国人民俨然背负历史的重负,树立起一块自尊的丰碑,我敢说,这道轨迹,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主题《凉山赋》) 在凉山,“绵羊革新”、“立体农业”、“生态平衡”、“科学种田”、“科学养畜”、“成昆铁路”、“人民代表”、“火车司机”、“长征火箭”、“航天城”、“探索人生”、“获取学识”、“追求梦想”、“以工代赈”、“脱贫致富”、“人工授精”、“扶贫政策”、“奔小康”、“山货皮张”等等,这些饱含着猛烈时代气息的词汇集聚在一起,汇成一条春潮涌动的河流。
这河流就像《口弦村纪事》中所感怀的弦音那样:“虽然也带有哀怨与痛楚,但这已经不是过去那种求生存而不得的惨痛,而是从古老文化的积淀中脱胎展现代文明的那种不适与震颤 三 追求美的生活和表示生活中的美,成为王万金散文创作中的不二主题,而这一切得益于宏伟的时代赋予的广阔视野,和丰富阅历累积的深厚动情力,以及跃动情思催生的敏锐的感受力! 中国思想家顾准在阴霾遍地的70年头曾经呼叫“从诗走向散文”,他要以此道别以“终极梦想”为号召的“一天等于二十年”的革命时代,进人民主的开发社会诗”是红旗、广场、运动;“散文”是进步、革新、积累二十年的中国改革也就是试图从诗到散文的社会变迁 1980年,我们不妨用爱伦堡一部小说的标题《解冻》一词来概括中国的社会生活正由于是解冻之初,所以好多的文人还热衷于抒写关乎红旗、广场和运动的“诗”,但王万金先生貌似更关切平民的生活,敏锐地抓获到了中国大地上涌动的早春的讯息《在喜鹊做窝的地方》正是写于1980年的篇章,通过发生在“阿扎蚩底得”一个小小村寨的今昔变迁作了破啼之声,具有鲜活、典型、积极的意义 王万金的散文,几乎都有使入迷醉的韵味这韵味既来自的平实之语,又来自诗人的激情;既来自温婉细致的描写,又来自超脱豪放的情思;既来自对史料的精到裁剪和娴熟运用,又来自对现实精脉的切实把握。
在大量人从“从城邦和国家中获得重大动机”(黑格尔语),自觉排队探索安好和归宿的时候,王万金表现出了卓尔不群的审美旨趣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他通过令人信服和生动好玩的“一只羊的损失和一个姑娘的恋爱”(黑格尔语),传递时代“心声”,呈现时代“风情”没有流连、迷失于个人的一丝悲欢之中,而是通过个人的生活体验,告成把握、挖掘出个人感受的时代意义 另外,王万金先生的语言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有美文为证:“我曾经在一个云雾山村,目睹过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情景,曾几何时,这个村便从封闭和蒙昧中觉醒,科学种田,科学养畜,向原始农业道别在丰收的打谷场上,我望见东山的红云,追着阿咪子的弦音,飘向这里;西山上的白云,荡着达斯的浩歌,飞向这里;南山上的黄云,随着骏马的长啸,涌向这里;北山上的紫云,带着老‘阿普’的酒香,流 向这里……啊,喜悦的‘诺苏’(彝族),在这里旋舞、鼓荡,我诧异!”(《凉山赋》) “彝家姑娘打的黄伞,有大量用处……更多的时候是遮、遮,遮多情的眼睛,遮美丽的耳环,遮村姑的笑靥,遮颤抖的红唇,遮令人心跳的静静话,遮使人脸红的定情物……总之,遮人! 金色的阳光透过黄伞,给彝家姑娘黧黑的脸膛镶上了一道金边,添加了一层亮色。
于是,那清亮的眼波中便有了金星的闪烁;那微启的朱唇便有了玉牙白光恰似一朵逆光照片上的杜鹃花,光辉照人《“选美”记趣》 这些精致的语言既有山野的新颖之气,灵动之貌,平实之容,收缩自如,情趣盎然,思接八荒,飘然而至,逶迤而去,白描、通感、哄托、排比等各种手法水乳交融,使哪怕再短小的文章亦深得人生之况味,足见中学功底之深厚 四 散文诗化,追求“诗意”,曾经是上世纪五、六十年头的一种弊病对于“诗意”这个概念的含义,不同作家的理解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是指散文作家在生活中察觉、提炼的一种美好的、闪光的思想感情菡子就曾经说过“生活本身的光芒就是诗意的火种察觉、抓获、提炼这种美,这种崇高的思想感情,就是散文诗意的表达这种散文诗意的追求,给散文创作带来了不成忽略的弊病 北京大学洪子诚教授指出,第一方面的弊病是“在散文诗化、追求‘诗意’的提倡下,作家纵然察觉、挖掘了生活中存在美,但也带来了对生活的美化和粉饰的倾向这使散文确定程度与真实、跃动、富于生命活力的繁杂生活,保持着一段不小的距离 其次方面的弊病,是散文描述、抒情探讨的自然的要求与“诗化”的加工产生的冲突当作家在一人一景中寄托更多的思想意义,对他的语言、行动做出某些象征性的处理时,对这一人物的描写就略带造作,感到作家做得有些过份了。
违反了散文与生活,与人的情感,与自己的关系,都要更直接、更落实的要求由于,抒情、探讨上的诚恳自然,正是散文的重要特点 我们都情愿把王万金先生的散文与抒情、诗意联系在一起,但王万金的散文却避开了“美化”“粉饰”“造作”等陷阱,所依靠的正是一颗真诚简朴的心灵,他所记录的正是自己亲见亲历的事情,他所抒发的自然正是自己的真情实感置身于炎热的生活中,与生活一向保持着“平视”的关系,正是的这一态度,使他感受到了普遍老百姓的泪水与欢歌与其他从事彝族文学的同志相比,王万金不是彝族,但我们在王万金的作品中感受到了彝族社会生活,尤其是来自宏大农村的喜悦之情这是冰雪消融花蕾绽放的讯息,是溪流潺潺奔向大海的声音,是历史之花,时代之声;它属于春潮涌动的共和国的每一寸土壤,当然也属于春风杨柳的大小凉山 假设确定要说出王万金先生散文作品的“缺乏”来,依我浅见就是对于“真实、跃动、富于生命活力的繁杂生活”的“繁杂”性表现略嫌不够由于凉山和彝族背负的历史也罢,文化也罢都太过沉重,注定了他们要走的路比我们想象的都要艰苦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