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安徽省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练习试卷附答案.docx
37页2022年安徽省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一个32P标记的含100个碱基对的DNA双链片段,其中鸟嘌呤占碱基总数的20%,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DNA的双链片段中含有的氢键数目是240个B.该DNA的双链片段中含有胞嘧啶的数目是40个C.子代DNA中含32P的单链条数与含31P的单链条数之比是1:3D.第三次复制过程需240个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答案】 C2、如果将某一正常细胞的细胞核除去,则该“去核细胞”将会( )A.停止生长B.变成肿瘤细胞C.继续生长和分裂D.变成具有全能性的细胞【答案】 A3、患者,女性,26岁面部红斑,光过敏,关节肿痛,多种抗生素治疗不见好转,尿蛋白检查阳性,激素治疗有效A.类风湿因子检查B.ANCA检查C.抗心磷脂抗体检查D.ENA抗体谱检查E.血小板抗体检查【答案】 D4、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B.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答案】 A5、生物学课程中涉及较多的实验,实验前准备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实验的最终效果。
因此,每一堂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下列有关教师实验课前的教学准备工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节省经费,可购买萎蔫、变黄的菠菜B.课前认真检查实验设备,并多准备一套备用器材C.只需选生物课代表作为实验小助手,帮助教师巡查各组实验D.实验课和其他课程一样,只需要课前认真备课,写好实验方案即可【答案】 B6、下列关于神经元中突触小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小体是轴突末梢的膨大部分B.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器C.突触小体能与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D.一个神经元有多个突触小体【答案】 B7、如果自然生长的生物种群增长率为0,可能出现( )A.种群数量增加,并出现激烈的食物和栖息地的竞争B.种群数量增加,寄生和捕食的情况增加C.种群数量会因有毒废物的积累而减少D.种群数量接近K值【答案】 D8、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形成无子番茄过程中生长素没有改变细胞的染色体数目B.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果实的发育C.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来处理种子可提高发芽率D.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答案】 C9、某版本生物教材中设计了诸多探究实践活动供师生选择,其符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 )这一基本理念。
A.核心素养为宗旨B.内容聚集大概念C.教学过程重实践D.学业评价促发展【答案】 C10、将正常成年猫放在-8℃环境中40 min,可能出现()A.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体温明显升高,耗氧量升高B.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体温明显下降,耗氧量下降C.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体温相对稳定,耗氧量升高D.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体温相对稳定,耗氧量不变【答案】 C11、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多种植物激素协调控制植物生长发育B.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内发挥调节作用的信号分子C.植物激素进入靶细胞并催化细胞代谢中的特定反应D.植物激素由某些部位产生,运输到特定部位发挥作用【答案】 C12、下列关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C.生物能进行呼吸D.生物都能运动【答案】 D13、玉米糯质胚乳WX和黑绿菌基因V通常是连锁(即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遗传的.然而一位学者发现一个品种中也能有自由组合,其原因是( )A.染色体缺失B.染色体重复C.染色体侧位D.染色体易位【答案】 D1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核仁与DNA中的基因表达有关B.纤维类组成的细胞骨架与细胞形态的维持有关C.线粒体与有氧呼吸的二氧化碳和水的产生有关D.溶酶体中的各种水解酶与靶细胞的裂解、死亡有关【答案】 B15、下列关于细胞衰老与凋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衰老就会产生癌变B.细胞衰老,其形态萎缩C.细胞凋亡对个体发育有利D.细胞凋亡有特异蛋白合成【答案】 A16、在进行“物质的跨膜运输”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扩散作用”,用国外某版本生物教材上的有关扩散作用的“迷你实验”替换了该校所用教科书上的实验,在本课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教师的做法( )A.不合理,只能使用该校指定教材B.不合理,我国教材更适用于我国的教育C.合理,教师可使用多个版本教材进行备课D.合理,国外教材内容优于该校指定教材【答案】 C17、海藻、节肢动物、鱼类、细菌、真菌等各种生物生活在浅海里,这些生物构成了( )A.群落B.种群C.生物圈D.生态系统【答案】 A18、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生存的地点B.生物周围的非生物因素C.同种生物的生活环境相同D.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答案】 D19、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答案】 B20、以下各种酶与其作用部位相匹配的是()A.淀粉酶——肽键B.ATP水解酶——高能磷酸键C.限制酶——氢键D.解旋酶——磷酸二酯键【答案】 B21、某中学生物教师发现自己所教班级近几次的生物小测验结果都不理想,他认为是这几个单元的生物知识过于抽象而学校又没有相应的可以利用的直观教具导致的,同时也认为应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为了查明原因以提高学生成绩,这位教师宜采用的教学研究方法是( )A.文献研究法B.教育观察法C.教育调查法D.行动研究法【答案】 C22、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对此最有说服力的说法是( )A.碳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B.碳在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C.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都含有碳D.碳链构成了有机物的基本骨架【答案】 D23、植物细胞中,能够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结构是( )A.叶绿体B.细胞膜C.线粒体D.细胞核【答案】 A24、以下育种方法未使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
A.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B.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C.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植株D.细胞工程培育番茄一马铃薯杂种植株【答案】 B25、高一新学期开始,某生物教师为了掌握新生的生物学基础、学习兴趣等信息,以便对学生进行分组、安排教学,于是对全班学生展开了一次测试该测试属于( )A.配置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答案】 A26、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A.神经调节B.神经-体液调节C.体液-免疫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答案】 D27、高中生物课分为选修和必修课,属于选修的是( )A.分子与细胞B.稳态与环境C.遗传与进化D.生物科学与社会【答案】 D28、下列关于细胞衰老与凋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衰老就会产生癌变B.细胞衰老,其形态萎缩C.细胞凋亡对个体发育有利D.细胞凋亡有特异蛋白合成【答案】 A29、在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平时测验属于哪种教学评价 ( )A.配置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答案】 B30、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K十的跨膜运输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D.人的成熟红细胞主动吸收葡萄糖的过程需消耗能量【答案】 D31、下列叙述中,除哪项外,都与植物体细胞杂交密切相关?( )A.利用离心、振动、电刺激等诱导细胞融合B.微型繁殖与作物脱毒C.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壁D.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答案】 B32、下列属于固醇类物质的是( )。
A.维生素B.胆固醇C.磷脂D.维生素【答案】 B33、新物种形成的最显著的标志是()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B.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C.产生了生殖隔离D.改变了基因频率【答案】 C34、以下是对生物体ATP的有关叙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ATP大量产生时一定伴随线粒体对O2的大量消耗B.ATP不可能产生、消耗于同一细胞器C.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活细胞中其循环一定是永无休止的D.ATP与ADP中的“A”都是指腺苷,即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答案】 C35、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分化、癌变等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恶性肿瘤是癌细胞不断分裂、分化形成的B.细胞分化可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C.某些已分化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重新发育成完整的生物个体D.无论何种形式的细胞分裂,所产生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会改变【答案】 C3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