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近代以来在两次中日战争中.docx
5页比较近代以来在两次中日战争中,影响胜败的主要因素并以 恩格斯"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观点,指出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答案:(1)领导因素: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指导思想是消极 避战,积极求和抗日战争中,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八年 抗战中,中国共产党上始终以民族利益为第一,成为统一战线的 领导核心,从而保证了抗战的胜利2)民众因素: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尚未觉醒;抗日战争时, 中华民族已经觉醒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各爱国阶层、各民主 党派、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抗日战争是一次真正的民族解放战 争3)战略战术因素:甲午战争中,清军陆军先定守局,坐失战 机北洋舰队避战保船,反弃制海权,最后全军覆没抗日战争 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把抗日游击战争提高 到战略地位,敌后战场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赢得了最后的胜 利4)国际因素:甲午战争时,中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抗日战争在 1939年以后,国际环境有所改变1942 年26国宣言,组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国的抗日战争得到世界各国人民 的广泛同情和支持5)两次中日战争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历史进步。
但是甲午战争战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 命,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抗日战争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团 结和进步,壮大了人民的力量,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 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的比较(原创) 近代史上有过两次中日民族矛盾尖锐爆发的时期,即 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和 1937年—1945年的抗日战争两次战争都 是由日本挑起,战争基本形式都是敌强我弱,但结局和影响完全 不同:甲午战争是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 抗日战争是中国取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7;山础甲午战争的特点1. 由国外打到国内即朝鲜战场(如平壤战役)到中国战场(如辽东半岛战役)2.海战和陆战同时进行3.战争的起因是清政 府扶持朝鲜政府的政策与日本征服东亚的政策相矛盾而引发民 族矛盾激化4.战争可以明显划分为四大战役即1894 年 7—9月的平壤战役和黄海海战,10月的辽东半岛战役,和1895 年初 的威海卫战役5.日军施行了惨无人道的旅顺大屠杀,显示了特 殊的野蛮和凶残6.战争的整个过程显示了日军侵略的非正义性 和清政府消极避战,积极求和的指导思想。
7.战争以清政府军事 上失利,政治上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告终二. 甲午战争中国的败因分析1.领导方面,甲午战争前后清政府国势衰败,官僚机构腐败无能军备荒驰,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军事思想是消极避战,积极求和, 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筹备“万世盛典”,置国家和民族安危于 不顾2.民众方面,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尚未觉醒,仅一些清 军爱国将士进行了坚决抵抗,但受压制3.军事方面,在战略战 术上,清军陆军先定守势,坐失战机,北洋舰队避战保船,放弃制海权,最后全军覆没4.国际上,甲午战争时中国处于任人宰 割的地位三. 抗日战争的特点1.是落后的大国反对帝国主义强国入侵并取得最后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中,反法西斯同盟的领导下和背景下,亚洲大陆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3.二战范围内,中 日战争是战争开始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牺牲和贡献最大的战争4.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长期并存,是中国抗战与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不同点5.抗战具有双重性它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反法 西斯战争;既是日本侵华活动达到极盛和走向败亡的过程,又是 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侵略完全胜利的战争四.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分析1.抗战取胜的客观条件:中国抗日是正义的、进步的,中国地大 物博,人多兵多,在资源和空间上能够支持长期的持久战。
2. 组织领导方面,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以两党军队为主力,实现 了全民族的抗战,这是抗战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3.战略战术 上:坚持持久战的战略和游击战、运动战的军事原则,抓住了日 本的弱点(速战,地狭人少),发挥了中国的长处,最后取得胜 利4.民众方面国内各族人民空前团结和觉 争的汪洋大海中寸步难行,无法速战速决5.广大爱国华侨的支 援6.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如苏联出兵东北,美国进攻日本本 土,加速了抗战胜利)五. 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中影响中国胜败的因素比较1.战争的组织领导因素:甲午战争失败,根本原因是清朝闭关锁 国,清政府腐败无能而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 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2. 民众动员因素: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没有唤醒民众抗敌热情,反而压制民众和军队的抗战积极性而抗日战争时,建立了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甚至广大爱国华侨也对国内抗战 提供了有力支持3. 战略战术因素: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陆战失利和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而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虽然也有国民党消极抗战因素,但中共制定了 持久战略,灵活机动地坚持了游击战、运动战术,最后赢得胜利。
4. 国际因素:甲午战争时,西方列强偏袒日本,虎视并宰割中国, 使侵略者有恃无恐;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并有 力地支援了中国抗战六. 比较两次中日战争的影响1.两次战争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甲午战争后,《马 关条约》的签订,割地陪款等条约在政治上经济上破坏了中国的 洋务运动,打乱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的 程度而抗日战争中我国牺牲了 2100 万同胞,占二战参战国死亡人数的42%,中国的财产损失和物资消耗达 1000亿美元以上,同样也破坏了中国经济建设和扰乱了中国的历史进程,给我国留了惨重的战争创伤2.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甲午战败强烈地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 刺激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发生,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 程而抗日战争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进步,壮大了进步力量, 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 础。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