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其它相关毕业论文试论中国发展境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doc
9页毕业论文试论中国发展境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2014年6月25日试论中国发展境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内容提要:以何种理论作为一国境外直接投资的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该国在当代毗界经济、国际山场和国际投资运动中所处的地位作者认为, 在小国境外直接投资小,应该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同时,必须对劳 动密集型产业进行人力资本投入和技术投入,使其由简单劳动密集型转化为智力 劳动密集型,从而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换在经济生活国际化蓬勃发展的格局中,吸引外商来华投资和积极发展境外 投资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根据中国现阶段具体国情,适时适度地开展境外 直接投资,不但无妨国内经济发展,反而有助于将国民经济运行纳入内外双向循 环的良性轨道,将中国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的调整优化进程置于更广阔的国际空 间,并将促进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增强和企业组织的创新一、比较优势理论渊源及其内函发展比较优势是指两个或多个主体在某些特定方面相比较而显现出来的相对 优势性比较优势论原是运用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理论,其最早的雏形是英国著名 经济学家大卫李嘉(D.Rimrdo)提出的“比较成本论”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 的基础不限于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企业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JL的和 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生 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比较成本论的科学性在于 它揭示了一个客观规律,无论是生产力水平高或是低的国家,按照比较优势的思 想参加国际分工和贸易,都可以得到实际利益这就为世界各国参加国际分工和 国际贸易的必要性作了理论上的证明,这也是长期以来它一直作为国际贸易理论 基础的原因在比较成本论的基础上,瑞典经济家赫克歇尔(E.Heckscher)和俄林 (B.Ohlin)提出了“要索禀赋比率理论”,进一步从牛产要索比例的差别来解释国 际贸易的发生机制该理论突破了比较成本论的某些局限性,认为比较成本差杲 不仅来自于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而且来自于生产要素比例的不同由于不同 的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血不同的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和资源状况相对 来说是不同的,各国在生产那些能较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詁吋, 必然会有比较利益产生因此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利用木国充实要 索的产品,以换取那些需要较密集地使用其稀缺要索的产品,即“进口的是使用 高昂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而出口的是使用低廉生产要素比较大的商品”赫 克歇尔和俄林较好地解释了比较成本与国际分工的决定要素问题,阐明了国际贸 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禀赋或要素储备比例的差别,补充和发展了李嘉图的比较成 木论,因此被视为国际贸易理论的主流。
但是,要索禀赋比率理论仍然是建立在 一系列严格的假设基础上的,包括要索在国际间不能流动、规模报酬不变,要素 质量相同、实行自由贸易等,这些假设条件与现实经济仍有严重背离,因此其难 以全面地、科学地解释卅代国际贸易格局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投资理论逐渐出现了 相互融合的趋势人们逐渐认识到,贸易和投资实际上是同一国家对国际化经营 方式的不同选择各国之间进行经济交往既可以商品、劳务的国际贸易为形式, 也可以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为形式如果这两种形式的国际流动都没有障碍,那 么它们会按照各自活动F1的自由地进行;但如果其中一种形式的国际活动存在障 碍(例如贸易障碍),这种活动的动机就会转化成另一种活动形式如直接投资) 而出现在现实经济条件下,牛产要素在国际间是可以流动的,并且贸易的发生 也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因此将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原理运用于境外投资方面,以开 辟发挥比较优势的新渠道,就成了一•种必然的、合理的选择这里讲的境外直接 比较优势,是指投资国在经济发展程度、生产技术水平、国际融资能力、生产要 素禀赋与配置、投资政策与法律支持等方面,与东道国进行综合比较所反映出来 的相对优势。
一国利用比较优势发展境外点接投资,往往能获得较高的投资效益 当然,将比较优势论引入境外直接投资领域,必须改变生产要素不能跨国移动、 规模报酬不变、无任何贸易限制等假设条件,使其与现实经济情况相吻合二、境外直接投资比较优势的主要特征(-)境外直接投资比较优势具有层次性发展境外直接投资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而其比较优势也往 往表现在多个层面从国家层面看,比较优势表现为一国在境外直接投资宏观环 境上与其他国家相比所具有的优势,包括一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水平,生产 要素的丰裕程度,境外投资的政策法规体系等,其构成一国境外直接投资宏观层 面的支持系统从产业层面看,境外言接投资比较优势表现为母国某产业与东道 国同类产业相比所具有的优势产业优势木质丄是一-种“组合优势二其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产业内优势企业的组合关状况,通过将单个企业的分散优势转化为产 业整体优势,就能扩大一国境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经济空间从微观层面看, 比较优势表现为母国的投资主体与东道国投资主体相比所具的的优势,包括投资 主体的资本实力、技术力量、产甜知名度、商业信誉等,其构成境外直接投资发 展的基础比较优势的这三个层次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各个层次比较优势的有 效组合才能形成-国境外直接投资的组合优势。
1) 境外直接投资比较优势具有相对性这种相对性指境外直接投资比较优势是在一定吋间和条件下相比较而言 的它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吋间范围的相对性,即比较优势貝是相对于某 一吋段而言,随着吋间的推移,客观情况不断发性变化,-•个国家或-•个行业所 具有的比较优势也会发生消长变化,如果不能适时利用比较优势并使Z转化为国 际竞争力,就可能丧失原有的相对优势地位这一点说明抓住投资机会的重要性 二是比较对象的相对性,即一个国家或一个行业的比较优势是针对某个东道国或 某个行业相对而言的如果比较对象发生变化,原来的优势可能会转化为劣势 这一点说明正确选择投资国别和项H的重要性在世界范I韦I内,从不同国家的企 业总体实力对比上看,发达国家企业具有更大的优势但如果深入到具体行业看, 不同国家的企业则又可能各有所长,从而各自具有自己的相对优势在跨国投资 领域,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国家的企业进入不同的东道国市场,企 业优势对比的这种相对性也就更为明显例如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跨国企业在进 入发展程度更低的国家时,其密集使用劳动和规模较小的生产技术,就可能比发 达国家先进但密集使用资金的技术更受欢迎三) 境外直接投资比较优势具有潜在性这种潜在性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行业拥有的比较优势不会自动转化为经 济利益,只有在境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通过转变为国际竞争力或竞争优势,才能有 效地实现其比较利益。
换句话说,即使i个国家或i个行业在某些方面拥有比较 优势,也不一定能获得竞争优势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比较优势的作用,因为 竞争优势的获得往往是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比尢比较优势 的产业更容易获得竞争优势对于发展小国家而言,要素禀赋状况决定了其比较 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詁的生产在境外直接投资发展的一定阶段,发展中国家 貝能以此为基础来谋求竞争优势,而不能脱离这一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 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要索禀赋状况必然发生变化,资木和技术这两种生产要索 由于不断积累而变得丰裕起来这吋,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便由过去密集型产 品生产逐步转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来因此,我们必须善于利用比 较优势的基础作用,加入高科技对生产要素不断进行改造,使潜在的比较优势转 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四) 境外直接投资比较优势具有动态性任何一国的比较优势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会随着时间和条件变化发生转 移或者自然消失由于要索积累、技术变革和要索流动,I口的比较优势会逐渐丧 失,新的比较优势将应运而生半一国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动后,产业结构和投资 结构也要随之改变,为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境外直接投资的变化。
在开放经 济和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条件下,一个国家还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战略选择来配置 稀缺资源,进行人为比较优势的创造通过采取适当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能 在一定程度上创造和培育出境外直接投资所需要的某些比较优势,进而利用这些 比较优势参与国际投资,使其转变成为现实的国际竞争力此外,比较优势的动 态性还表现在跨国发展的过程本身会使企业获得和增加新的优势因为跨国投资 不仅是企业实现优势的活动,而且是企业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寻求优势、发展壮 大自己的活动在境外直接投资中,可以利用东道国廉价的自然资源和新增的市 场空间,亨受东道国政府给予的优惠待遇等,这在客观上增加了跨国企业相对于 国内企业原有的竞争优势可见,境外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是动态的、可变化的, 那种将比较优势凝固化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三、比较优势理论是中国境处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在资本、技术、规模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 距,不具有垄断性的竞争优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而临两种选择:一是不 搞境外直接投资,单纯引进外商投资;二是发挥潜在优势,积极参与国际投资竞 争显然,我们必须采取第二种抉择,这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发展的客 观要求,也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因为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经 济,这种经济系统与外界的交换具有双向性,既有输入也有输出它要求我们在 对外经济交往中,不仅要有资金、技术、商品和劳务等的输入,还要有资金、技 术、商詁和劳务等输入,还要有资金、技术、商詁和劳务等的输入,还要有资金、 技术、商品和劳务等输入,还要有资金、技术、商品和劳务等的输出貝有这样, 才能把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使木国国民经济实现对内对外双向良 性循环一•个国家如果只有引进而无输出,长此以往,不仅会产生资金和技术的 对外严重依附,而且会降低国内资金运用和技术创新能力从总体上看,资金、 技术等资源的单向性流动必然会使开放型绿处于不平衡状态,使国内外的各种生 产要素得不到最佳配置和利用,违背国际投资双向循环流动的客观规律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虽然在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 成绩,但是境外直接投资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 现对外经济活动向高层次和多样化发展,就必须在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同吋,充 分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和长处,加强和扩大境外直接投资,随着世界经济格局迅 速变化,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争夺国际市场和投资领域的竞争亦拿来愈激烈。
在 这种潮流中,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大胆走出国门,将比较优势的发近方式从原来 局限于贸易的形式推进到投资的形式,即通过境外直接投资在当地生产我国具有 比较优势的产品,以便更好地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和国外两个市 场,有效地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相接轨,许多事实也证明,发挥比较优势是 我国企业参与境外直接投资的有力武器例如,上海广电公司利用具有比较优势 的技术和设备,在南非投资生产电视机,产品己占有当地50%的市场深圳小兴 通讯公司利用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技术,在刚果投资建设地面电信网,取得良好 的投资效益广州卷烟一厂以国内原材料、设备和管理经验,在柬埔寨投资卷烟 厂,产品已覆盖肖地80%以上市场由此可见,发挥比较优势的确是现阶段我国 企业跨国发展的主导性动因,是实现我国境外直接投资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当 然,从总体上看,我境外直接投资的长足发展,并不仅仅限于谋求单个企业本 身的个别比较优势,而II在于谋求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参与国际分工的综合比较优 势四、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分析我们主张以比较优势理论作为11•国境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并不否定竞 争优势在现实国际投资活动中的作用这里涉及到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关系问 题。
竞争优势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E.PorteC于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