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冶金行业)云庄煤矿综合治理.docx
88页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报批稿)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3年5月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单位: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资质级别: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甲级证书编号:国土资地灾设资字第(2005323006)号院 长:总 工:项目负责:审 核:报告编写: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3年5月i附图:1、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矿山环境现状图(1:5000)2、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图(1:5000)3、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剖面图A-A'(1:10000)4、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剖面图B-B'(1:10000)5、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剖面图C-C'(1:10000)6、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剖面图D-D'(1:10000)7、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剖面图E-E'(1:10000)8、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矿山环境保护分区图(1:5000)9、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图(1:5000)10、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矿山项目区措施部署图(1:2000)11、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矿典型措施截面图12、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矿山地理位置图附表:1、矿山环境现状调查表附件:1、委托书2、采矿证3、编制单位承诺书4、矿山承诺书5、内审意见6、水质监测结果7、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审查意见8、开采利用方案审查意见9、地灾审查意见目 录前言 1第一节 方案编制的依据 2第二节 方案编制的目的 4第三节 方案适合年限 4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 6第一节 矿山自然地理 6第二节 矿区地质条件 7第三节 矿山企业概况 17第四节 矿山开发方案概述 23第二章 矿山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31第一节 矿山环境现状 31第二节 矿山环境发展趋势 34第三章 矿山环境现状评估 38第一节 评估级别的确定 38第二节 矿山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39第三节 矿山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41第四节 矿山环境影响综合评估 47第四章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原则、目标和任务 50第一节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原则 50第二节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目标 50第三节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任务 52第五章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总体布局 52第一节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分区 54第二节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部署 56第三节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技术方法 58第六章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 61第一节 保护方案 61第二节 治理工程方案 62第三节 环境监测方案 79第七章 保护与治理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81第一节 保护与治理方案可行性分析 81第二节 建议 8150前言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为技改煤矿,原云庄煤矿年生产规模为3万t/a,开采方式为平硐开采。
为配合“西电东送”坚持做大做强的原则,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对云庄煤矿实行技术改造扩大年生产能力为30万t/a为保证矿山企业认真履行保护和综合治理矿山环境的义务,防患于未然,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黔府办发「2007」38号文件的有关精神,为有效地对矿山环境进行保护与综合治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云庄煤矿委托,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了云庄煤矿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制工作接受任务后,我公司于2012年12月12日立即成立项目组,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踏勘、收集资料及编写报告等工作,于12月13日至12月23日期间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环境调查、访问工作2012年12月24日完成野外工作后转入室内,集中进行资料综合整理、图件绘制和方案的编制工作具体完成的工作实物量见下表0-1表0-1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项目环境调查面积评估区面积调查路线长度环境调查点调查访问环境照片收集资料单位km2km2km点人次张份工作量2.6782.6785.2206266根据矿山地下开采边界角影响范围及矿山疏排水影响范围综合确定,并根据地形适当延伸作为矿山评估面积,利用CAD在图纸上圈定本次评估面积约2.678km2。
第一节 方案编制的依据一、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29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1996年8月29日;9、《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12月27日;10、国务院国发[2004]28号《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2004年10月21日;1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年11月24日;12、《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1999年2月24日;1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14、《土地复垦规定》,1989年1月1日;15、《贵州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7年12月27日;1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158号文“关于印发《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2006年10月13日;17、《尾矿库安全管理规定》(2000)及《防治尾矿污染环境管理规定》(1992年);18、国土资发[1999]36号“关于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19、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4]24号“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2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5]109号“关于发布《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21、贵州省政府33号令《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暂行办法》,2007年12月11日;22、《贵州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2003年4月28日;23、《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2015)》;24、《贵州省地质条例管理条例》;25、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黔府办发[2007]38号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贵州省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2007年5月21日;26、贵州省环境保护局 黔环通[2007]86号“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构建和谐矿山的通知”,2007年7月27日;二、技术规定与依据1、《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技术规范》(DZ/T223-2007);2、《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 0239-2004)3、《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40-2004)4、《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DZ/T 0245-2004)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1998);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7、《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 》(UDC-TD)8、《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 12328-1990)9、《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T 12719-1991)10、《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 12538-1993)1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 15618-1995)12、《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13、《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2—2001)14、《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01)1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16、《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 17-2004);17、《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绘制规范》,(DZ/T 0157-1995);18、《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DZ/T 0175-1997)三、技术参考资料1、《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技改))开采方案设计》,贵州省鑫能煤炭设计咨询有限公司,2008年1月;2、《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技改)开发利用方案》,贵州省鑫能煤炭设计咨询有限公司,2008年1月;3、《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储量核实报告》,贵州煤炭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2010年4月。
4、《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地质灾害评估报告》贵州黔美基础公司,2007年11月; 5、《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贵州煤炭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2007年5月6、《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生产地质调查报告》贵州煤炭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2007年5月第二节 方案编制的目的目的:为矿业开发、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以期同时实线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保护,为矿业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任务:1、开发矿山环境调查包括基础资料的收集与调查和矿山环境问题调查2、进行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包括分析评估区地质环境背景,对矿业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作出现状评估、对矿业活动引发活加剧的环境问题及其影响作出现状预测评估、对矿山建设和矿业活动的环境影响作出综合评估3、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第三节 方案适合年限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矿山服务年限为12.8年,本方案只对开采前十年进行监测、治理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服务年限为10年即2013年至2022年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第一节 矿山自然地理一、气象矿区内气候温和,属中亚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根据普安县气象局近10年气象资料,分述如下:气温:年平均13.6℃,月平均最高20.5℃(7月),月平均最低4.6℃(1月),日极端最高32.3℃(1995.6.23),日极端最低-7.9℃(2000.1.9)。
降水量:年平均1431.1mm,年最大为1755.6mm(1997),年最小为1411.4mm(1996),月最大567.4mm(1997.7),日最大136.5mm(1995.10.3)一年中最长连续降雨时间24天(1998.6.26-7.19),共282.1mm,一年中最长连续无雨时间22天(1998.12.22-2000.7.19),每年5~10月降水量占降水量的84.2%,其它月份仅占15.8%湿度:月平均最高相对湿度为88%(7月),月平均最低相对湿度为78%(4、5月)日照:月平均日照时数最长为189.8小时(1998.4),月平均日照时数最短为27.3小时(2002.2)积雪、积冰:日最大积雪深度14cm(2000.1.31),电线积冰直径最大为13mm(1996.2.26)风向、风速:风向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