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完整版)硅谷模式系列分析.docx

16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01790261
  • 上传时间:2024-01-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15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硅谷模式系列分析硅谷模式系列分析?长城战略咨询???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以南,包括圣塔克拉 拉郡以及其与圣•蒙特尔、阿拉米达、圣塔克鲁兹等郡邻近 的部分,总面积约 3880 平方公里,人口 243 万(2005 年)硅 谷形成于上世纪 50年代,现已成为世界信息技术和高新技 术产业的中心,在高技术杂志《WIRED》评出的全球最具影 响力的高技术园区,美国硅谷以其硬件、软件和网络开发领 域的优势在排序中名列榜首 硅谷作为美国信息社会 “最完美的范例”,“世界微电子之乡”,是美国最为成功的 高技术开发区之一硅谷不但开拓了新的产业,更重要的是 开拓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式:风险投资、孵化器、股份 期权、科技园等硅谷不仅是美国西部经济第二次开发的典 型代表,而且还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高技术开发所效 仿的对象硅谷的崛起使美国社会从工业时代过渡到信息时 代,开创了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先河 2000 年, 硅谷地区的 GDP 总值超过 3000 亿美元,占美国全国的 3% 左右2004 年地区人均收入 53000 美元,是美国全国人均收 入的 1.6 倍 硅谷模式系列分析之一:产业发展 美国硅谷形成的是一种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相关服务业为支撑 的产业群,是技术多元化的经济 2005 年,硅谷中主导产业群主要有以下七类:计算机和通信硬件生产;半导体和半 导体器材生产;电子元件生产;生物医学,包括生物制药, 医疗设备和生命科学的研发;软件,包括软件发行商和软件 服务;创意和创新服务业,包括技术服务和商业服务(比如人 力资源和法律事务);综合艺术、设计和技术的有关的创造服 务(比如图表设计、广告、营销);公司办公室,包括总部, 分支机构和地方办事处。

      近几年,硅谷创意和创新服务 产业群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硅谷七大产业集群中,创意和创 新服务产业群的企业数量最多,从业人数仅次于软件业,成 为硅谷的第二大产业集群创意和创新服务还是过去 5年间 从业人员数唯一保持增长的产业群 创意型人才渗透到 硅谷各行各业中硅谷的"创意先锋"不仅仅包括艺术家或其 他的专业工作者,硅谷地区绝大部分就业人员都要求具有一 定的创造性,创意型人才渗透到硅谷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 中以硅谷所在的圣塔克拉拉郡为例,62%的非技术工人和 70%的技术工人的工作中都要求具有一定量或大量的创意 硅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微电子、半导体到计算机网络产业 再扩大到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等硅谷发展初期以晶体管、 半导体制造业等技术行业为主导,著名的企业有英特尔、苹 果、太阳微系统等20世纪70 年代末硅谷开始转向电子信 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著名的企业有思科、 雅虎等硅谷在完成初期的资本积累以后,由于其持续的创 新能力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是大量技术企业的快速 集聚,极大地扩展了硅谷的技术构造和技术基础,使硅谷的 研究和生产的范围从激光技术和微波技术扩大到医疗器械、 生物技术等。

      目前,硅谷有着美国最大的生物科技企业群, 上市公司有近 80 家统计显示,近 200 家生物工程公司不 但已经为硅谷提供着近 6万个工作机会,而且正在追赶网络 信息技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除高新技术产业外, 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的行业也是硅谷产业主要群体之一在 硅谷上万家的企业中有 60%是以信息为主的集研发、生产、 销售为一体的实业公司,40%是服务性的第三产业,包括金 融、风险投资等公司为某个高新技术行业服务的企业数可 能比该行业企业数还多,例如在硅谷就有 3000 多家企业为 2700 家电子信息企业服务 以研发、设计和高技术服务 为主,处于全球产业分工的高端环节 硅谷软件行业的就 业人数占 16%,而该行业是典型的以研发为主的行业硅谷 的半导体/设备、计算机/通信等主导产业也是以研发为主的 行业,很少涉及制造部分因此,硅谷以研发作为其在产业 链中的核心阶段 硅谷重视服务对于创新、创业的重要 性,专业服务以及创新服务在硅谷占据较大的就业比例 此外,设计和创造力在创新经济中是重要的技能,硅谷发达的设计产业正体现了硅谷创新经济的特点硅谷主要产业群 的就业工作集中在设计职业上,设计职业构筑了硅谷产业群 坚实的就业比重。

      2003 年,软件工作中有 70%的是设计职业, 在半导体和半导体设备行业大约有 58%的工作是设计职业, 在计算机和通信硬件行业,大约有 57%的就业是设计职位 硅谷模式系列分析之二:企业活力 集聚一批全球知名的 高技术公司;同时,大量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也是硅谷创 新活动的主体 硅谷集聚一批全球知名的高技术公司,出 现了一批创新能力极强,甚至在某些高技术创新领域处于世 界领袖地位的本土大公司例如惠普、网景、英特尔、苹果、 太阳微系统等世界级的大公司硅谷也是大型跨国公司的信 息天线,不仅有许多世界著名公司如爱立信、西门子、索尼、 三星等在这里设有分支机构,而且还有不少世界最大高技术 企业的总部在这里落户2002 年,硅谷年销售额 10 亿美元 以上的企业有 39 家 新增企业数反应了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力硅谷是世界上每年新增企业数最多的园区,硅谷每 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公司产生,也有成千上万的公司关闭 2000至2002 年间,硅谷净增了23800 家企业,2002 年新增 企业12600 家,新公司平均有7名员工在硅谷拥有大量创 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它们是硅谷创新活动的主体以电子 制造业为例,在 20 世纪 80 年代硅谷大约有 3000 家电子制 造公司,其中85%的公司的员工少于 50 名,70%的公司只有1~10 名员工,员工人数超过 1000 名的公司只有 2%。

      20 世 纪 80 年代以后,硅谷企业的平均员工规模也只有 350 人 硅谷模式系列分析之三:技术创新 联邦政府对硅谷的研 发投资增长迅速,企业仍是硅谷研发投入的主要来源 联 邦政府研发经费对硅谷的大学、实验室和私人企业的投入支 持了硅谷关键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硅谷地区的技术创新在 1993 年至 2004 年之间,硅谷获得了 136 亿美元以上的联邦 研发经费其中,国防部(DOD)拨给硅谷的研发经费超过 50%,数额在 71 亿美元以上其它联邦研发投入来自于卫生 部(HHS)25亿美元,占全部经费的19%;美国国家航空航天 局(NASA)18亿美元,占13%;国家科学基金会(NSF)5.22亿 美元,占 6% 2003 年,联邦政府对硅谷的研发投资达到 32 亿美元,比 2002 年的 10 亿美元增长了 2.2 倍,其中国 防部对硅谷地区的投资从 2002 年的 5.16 亿美元猛增到 2003 年的 24 亿美元,非国防经费也增长了 55%,从 2002 年的 5.22 亿美元到 2003 年的 8.11 亿美元 2003 年,硅谷大约有 328 个上市公司投资于研发这些公司总研发投入超过了 324 亿美元,是联邦政府研发投入的 10 倍。

      硅谷企业非常注重研发,其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在 10%以上从 1990 年到 2003 年,硅谷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平均 为 11%左右,同期美国企业的平均水平为 3% 近两年 来,硅谷企业的研发投资有所下降硅谷企业研发投入在2000 年达到了 356 亿美元的高峰,到 2003 年下降到 324 亿 美元,占销售收入比重也从 2002 年的14%降低到 2003 年的 12% 硅谷每年都有大量的专利产生,是美国研发成果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专利是地区通过创造和应用新知 识产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2003 年,美国专利商标局 授予了硅谷发明者 8809 项专利,同比增长6%硅谷地区是 美国专利数最多的地区,并且近 10 年来在全美和加州比例 保持上升趋势2003 年硅谷专利数量占到全美专利总数的 10%,比1993 年的4%增加了六个百分点;硅谷专利数占加 州专利总数的百分比从1993年的28%上升到2003年的45% 如果按平均人口计算,硅谷人均专利数在近 10年有较大增 长每10万居民中产生的专利数量从 1993年的103 项增加 到 2003 年的 371 项,年均增长 10% 。

      依托斯坦福大学的产学研结合创新体系是硅谷技术创新的基本模式,也是硅 谷发展的源动力 在硅谷非常注重产学研的结合,大学不 是游离于企业之外独立地进行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而是紧 密结合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进行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以其雄 厚的基础研究成为技术创新的后盾,不断地将科研成果转化 为社会生产力而且企业界和高校之间交流密切,实践中的 经验能很快地反馈到基础研究中,如此良性循环,大大促进 了技术发展 硅谷的大学是硅谷科学技术的源泉,其高 技术成果不断输送给硅谷例如晶体管、集成电路核心技术、 息处理机技术等一大批高水平的技术创新成果都源于 斯坦福等一批大学,这为硅谷的迅速崛起,继而成为世界最 高水平的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和制造中心奠定了基础硅谷 (SV)与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DEE )相互关系流程图反应了 在硅谷创新体系中双方的互动 早在上世纪 50年代硅 谷初创期,斯坦福大学就通过合作计划对当地公司开放其课 堂,鼓励电子企业的科技人员直接或通过专门的电视教学网 注册,学习研究生课程,不仅强化了企业与斯坦福大学之间 的联系,并且有助于工程师们学习最新的技术,将本行业的 最新研究水平引入到企业之中。

      同时,也给不同企业的技术 人员提供了相互交流、交往的场所与机会,有利于他们创新 思路的启发与扩展 硅谷模式系列分析之四:人力资源 人才资源密集,大学是硅谷人才培养基地 硅谷的研发人 员占到硅谷总从业人员数量的 10%以上,是美国平均水平的 2 倍在硅谷,先后共有 40 多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当地 大学为硅谷提供了大量的技术人才支持硅谷所在地拥有包 括世界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圣克拉拉 大学和圣何塞大学在内的 8所大学、9所专科学院和 33所技 工学校这些高水平的大学和研发中心为硅谷高技术企业发 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斯坦福大学源源不断地向硅谷 输送高水平的毕业生,鼓励学生创业,为硅谷高科技创新活 动准备了强大的人力资源,学校还通过网络注册等形式为已 参加工作的工程师们提供在职研究生培训课程,使他们的知 识能不断地得到更新,以保持持续的创新活动同时,硅谷 企业也为斯坦福大学的在校生提供实习机会,双方形成了良 好的互动此外,硅谷人才还来源于麻省理工大学、加州大 学伯克利分校等美国知名高校 在过去的50 年中,硅 谷之中由斯坦福的教师、学生和毕业生创办的公司达 1200 多家目前,50%以上的硅谷产品来自斯坦福校友开办的公 司。

      重视人才的引进,是海外科技人才集聚创业最集中 的地区 外籍人才居多是硅谷不同于世界其他地区的突 出特点硅谷是海外科技人才集聚创业最集中的地区其中 华裔和印度裔创办的高技术创业企业占到美国硅谷企业总 数的 23%在硅谷的技术人员中,亚洲人占了60%,高技术 人才中有 33%是海外来源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批移民(工 程师和企业家)是连接硅谷和世界各地高技术(产业)中心的 纽带这些网络使得硅谷的公司能充分接触和利用其它国家 或地区的人力资源、市场资源和金融资源等 为了吸引 高端人才,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招收留学生 培养后备人才,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公布的数字,每年全世 界 150 万留学生中有 48.1% 在美国学习;通过研究机构招聘 人才,目前,美国共有720 多个联邦研究开发实验室招聘或 引进国外著名科学家;企业利用平台大量引进人才;联合攻 关或企业外迁借用人才,如与日本、欧洲和俄罗斯共建阿尔 法国际空间站;放宽对移民的限制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如对 高技术人才尽量降低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