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0高中化学配位化合物的分子轨道理论课件.ppt

33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85790445
  • 上传时间:2024-09-0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39MB
  • / 3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无机化学第11章第三节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一、软硬酸碱理论接受电子物质如Fe3+、H+、Ag+等是酸,给电子的物质如X-,OH-,NH3,CO等是碱广义上,配合反应就是酸碱反应 无机化学第11章1、酸碱的软硬分类硬酸: 变形性小,半径小,电荷高正离子如 : Na+、Mg2+、 Al3+、 Ti4+ 、Mn2+、Fe3+软酸 :变形性大,半径大,电荷低的正离子如:Cu+、Ag+、Cd2+、Hg2+、Hg22+、Tl+交界酸:其变形性介于硬酸和软酸之间如: Cr2+、Fe2+、Co2+、Ni2+、Cu2+、Zn2+ 无机化学第11章硬碱: 给出电子对的原子的电负性大,不易变形如 : F-、Cl-、H2O、OH-、O2-、SO42–、NO3-、NH3软碱: 给出电子对的原子的电负性小,易变形如: I -、S2-、CN-、SCN-、CO、S2O32-、C6H6交界碱: 其变形性介于硬碱和软碱之间如 : Br -、SO32-、N2、NO2- 无机化学第11章2、软硬酸碱结合原则软亲软,硬亲硬;软和硬,不稳定。

      软硬酸碱理论在解释某些配合物的稳定性和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状态等方面很成功 无机化学第11章例11-13 用软硬酸碱理论解释配位离子的稳定性次序 (1) HgI42- > HgBr42- > HgCl42- > HgF42- (2)Al F63- > AlCl63- > AlBr63- > AlI63- 解:Hg2+ 为软酸,而从I- 至F- 半径减小,从软碱向硬 碱过渡, HgI42-更稳定Al3+ 为硬酸,从F- 至I-半径依次增大,从硬碱向软碱过渡, Al F63-更稳定 无机化学第11章二、影响配位化合物稳定性的因素(1) 中心体与配体的关系因为Ag+是软酸,与软碱结合更稳定 无机化学第11章(2) 螯合效应 无机化学第11章(3) 中心的影响① 中心的电荷:中心的电荷越高,配位化合物越稳定②中心所在的周期:同族元素作为中心,中心所处的周期大,d轨道在空间较伸展,与配体结合越紧,配位化合物越稳定 无机化学第11章(4) 配体的影响配体中配位原子的电负性越小,给电子能力越强,配合物越稳定Co(CN)63- > Co(NH3)63+Cu(CN)43- > Cu(NH3)4+ 无机化学第11章四、十八电子规则过渡金属价层达到18个电子时,配合物一般较稳定,亦称有效原子序(EAN)规则。

      例如:Fe(CO)5,Ni(CO)4Co2(CO)8, Fe2(CO)9等符合十八电子规则的配合物都较稳定而Mn(CO)5或Co(CO)4 不符合十八电子规则,都不存在又例如:二茂铁 Fe(C5H5)2 符合十八电子规则,较稳定;而Ni(C5H5)2 和Co(C5H5)2 等不符合十八电子规则,稳定性差,容易被氧化 无机化学第11章五、 配位平衡及配位平衡移动1、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1) 稳定常数 溶液中既存在中心离子和配位体的配合反应,又存在配离子的离解反应,配合和离解最终达到平衡,这种平衡称为配合平衡 无机化学第11章K稳的值越大,说明生成配离子的倾向越明显,配离子也越稳定 无机化学第11章(2) 逐级稳定常数 配离子的生成分步进行,在溶液中有一系列配合平衡及相应的逐级稳定常数k1,k2,…,kn配离子的逐级稳定常数之间一般差别不大,常是比较均匀地逐级减小 无机化学第11章逐级稳定常数(或分步稳定常数)K稳= K1· K2 · K3 · K4 无机化学第11章(3) 不稳定常数 配离子在溶液中经溶剂分子的作用也会发生分布解离,生成一系列配位数不同的配离子,其解离常数越大,说明配离子越不稳定,故成为不稳定常数,K不稳。

      无机化学第11章 无机化学第11章K不稳= K不稳1· K不稳2 · K不稳3 · K不稳4 无机化学第11章(4) 逐级稳定常数 配离子的稳定常数常用累计稳定常数1, 2, 3, 4, 5, .......1 = K稳12 = K稳1 K稳23 = K稳1 K稳2  K稳3 无机化学第11章例11-14 将 0.20 mol·dm-3 AgNO3 溶液与 2.0 mol·dm-3 NH3·H2O 等体积混合,试计算平衡时溶液中Ag+,NH3,Ag(NH3)2+ 的浓度 已知 Ag(NH3)2+ 的 K稳 = 1.1  107解得 :c(Ag+) = 1.42  10-8 mol·dm-3,c(NH3) = 0.8 mol·dm-3c(Ag(NH3)2+ )= 0.1 mol·dm-3 无机化学第11章几点说明:1、配离子的逐级稳定常数通常是均匀减小;2、实际工作中,总是加入过量的配体,以使金属离子尽可能的处在最高配位数的状态,因此其它较低配位数的离子可忽略不计3、利用综合平衡反应方程式计算时,反应方程式中的系数并不代表溶液中的各物种实际的物质的量之比。

      4、只有配离子的类型相同时,才可以通过K稳比较配离子的类型 无机化学第11章2、配合平衡的移动(1)配合平衡与酸碱解离平衡2CuSO4 +2NH3 + 2H2O=Cu(OH)2·CuSO4↓+ (NH4)2SO4Cu(OH)2·CuSO4 +(NH4)2SO4 + 6NH3=2Cu(NH3)4SO4 +2 H2O2Cu(NH3)4SO4+3H2SO4+2H2O=Cu(OH)2·CuSO4+4(NH4)2SO4Cu(OH)2·CuSO4 + H2SO4 = 2 CuSO4 + 2 H2O 无机化学第11章(1)酸效应:弱酸的酸根作为配体时在配位平衡体系中加酸,由于加入的H+与配体弱酸根生成弱酸而使配离子解离稳定性减小的效应为酸效应 无机化学第11章(2)水解效应:中心离子可以水解时当溶液的pH较大时,Fe3+会发生水解,而使溶液中的Fe3+水解,平衡朝配离子解离的方向移动说明:通常情况下,酸效应对配位平衡的影响是主要的 无机化学第11章(2)配合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两种平衡的关系实质是配合剂与沉淀剂争夺Mn+ 的问题,和 Ksp、K稳 的值有关例11-15:计算CuI在1.0 moldm-3 氨水中的溶解度。

      无机化学第11章 无机化学第11章(3)配位平衡与氧化还原平衡:主要体现在配合物的生成对于半反应的电极电势上若氧化型生成配合物, 值减小;若还原型生成配合物, 值增大 无机化学第11章例11-16:已知Hg2+ + 2e- = Hg Ө = 0.85 V, HgI42- 的K稳 = 6.76 1029,试求电对HgI42-/Hg的Ө 值例11-17:已知试求电极反应 的Ө 值 无机化学第11章(4)配合物的相互转化与平衡:主要取决于稳定常数的差别红色的Fe(SCN)n3-n溶液中滴加NH4F溶液,红色褪去; 无机化学第11章六、配位化合物的应用(1)湿法冶金在NaCN溶液中,由于θ{[Au(CN)2]-/Au}值比θ(O2/OH-)值小得多,Au的还原性增强,容易被O2氧化,形成[Au(CN)2]-而溶解然后用锌粉自溶液中置换出金4Au+8CN- + 2H2O + O2 → 4Au(CN)2- + 4OH-;Zn + 2Au(CN)2- → 2Au + Zn(CN)42- 无机化学第11章(2) 分离和提纯 在0.125mol·dm-3HF中K2ZrF6与K2HfF6的溶解度分别为1.86和3.74克,后者约为前者的二倍,分级结晶法制取无铪的锆。

      无机化学第11章(3) 设计合成具有特殊功能的分子 无机化学第11章 无机化学第11章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