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一带一路”建设互动发展研究——基于“三加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视角的思考.docx
6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一带一路”建设互动发展研究——基于“三加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视角的思考作为经济增长引擎动力之一的"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自提出伊始,便引起了国内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作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核心内容之一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迅速在全国如火如荼地推进和展开经过多年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和总结,福州大学苏世彬提出了借鉴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即把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中小微企业帮扶相互关联起来,并且预测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必将由原来的关注国内转变为国内外同步关注的转变这使得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也成为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亦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而鼓励企业"走出去";战略也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这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走出国内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增加了新的内涵本文在梳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密切关系基础上,结合苏世彬老师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的"三加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思考,指出该模式如何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度配合,融合发展,并提出对策建议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一带一路";建设概述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社会共识。
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阵地,高校如何建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此同时,自2013年始,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这一重大倡议是中国新时期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发展的宏图大略,是中国政府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经济稳增长的一大引擎"; [1] 它的提出亦是中国一种创新性的对外合作模式,获得社会各界响应,乃至全球高度关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能够有效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为此,如何体现我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有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方式、课程体系建设和对策上,而把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我国经济建设,尤其是与我国"走出去";战略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见为此,福州大学苏世彬老师在多年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开拓性地提出了借鉴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该模式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服务于大学生创业、服务于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目标、服务于区域和国家经济发展需求、服务于国家"走出去";战略 [2] ,该模式的国际定位刚好与我国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建设思路非常吻合,因此很有必要深入探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关系。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一带一路";建设关系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表面上看来与"一带一路";建设关系不大,但由于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要由关注国内转变为同时关注国外,而"一带一路";建设刚好为这种转变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这使得两者必须紧密联系起来,方能互利共赢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于国家战略的本质决定了两者的密切关系"青年的创新创业培养至关重要,它必须成为一项战略性目标,确保全球竞争力,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想要在知识经济中竞争和生存,就要融入创新思想,因为在知识经济中研发和创新主导一切";因而,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功能亟需中国高等教育做出调整来服务于经济与政治的需求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和平崛起,与世界深度互动的战略表达,关系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而高等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是高等教育的崇高使命和行动导向 [3] 因此,这决定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突破就业指导的范畴,遵循创业精神培养的规律,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相配合而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应发挥经济发展"加速器";、社会进步"推动机";、人文交流"大载体";和政府决策"思想库";的作用,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尤为必要。
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服从、服务于这一战略需要,在实践中开展深入的探索设计,进而有效推动我国"走出去";战略实施而且,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性特质也决定了其既要依赖高校教学的特点,又必须根植于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即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宏图大略之中,才能真正培养各种国际性人才在各种活动、各种复杂环境中进行创新创业的能力二)从人才需求视角决定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与"一带一路";建设紧密结合21 世纪国与国的竞争更多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尤其是创新创业人才之间的竞争我国要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赶超发达经济体,更是需要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的涌现,而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的重地就在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也叫"企业家精神教育";,旨在培养人们的创业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鼓励更多的人投身创业实践之中它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既能缓解就业压力,又是对传统高等教育内容的必要补充,还能储备我国经济转型所需的人才 [4] 尤其是我国近年来为了经济转型升级而积极推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更是需要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能够积极参与该建设的创新创业人才正如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院长周谷平所言:学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就需要在大学实验室和市场需求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经济实现创新驱动提供人才支撑,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合力,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5] 。
因而,从人才需求视角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与"一带一路";建设紧密结合才能有所助益三)"一带一路";建设可以丰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项目一般认为,美国人是世界上最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群体但实际上,美国人的创造性来源于国际移民带来的多元文化 [6] 可以说,文化既是创业的动力,也是创业的源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在于支持鼓励的政策和技能培训,更要培育学生丰富多元的文化感知,并且从不同的文化感知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创业启发"一带一路";建设恰好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跨文化感知的巨大契机,将能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注入了新的元素"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由内而外、内外结合的全球化合作倡议,涉及 60 多个国家,40 多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沿线国家所蕴含的文化多元多样,充满智慧、美感和创造力这既是创业者的强大驱动力,也是文化创意、创业项目灵感获取的资源宝库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若能充分吸纳"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文化精粹,并且通过创新创业实现"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文化相互交流、互动和创造,不仅能将中国的"文化名片";打造成"世界名片";,也可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打造成世界共享的产品,从而实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相通,民心相通,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目标。
四)"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能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广阔的实践基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真正的发展是社会需要更多拥有良好创新创业素质的人才,在知识经济中去识别机会,整合资源,将创业付诸实践 [7] 这就必须要走出校园,关注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需要,并把知识应用于真正的实践,真刀真枪地干;还必须有市场思维、商业意识,把研究成果最终转化为有形的可以消费的商品或服务 [8] 目前来说,国家及政府的某些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优惠扶持政策很难到达学生这个层面而大学生本身比较年轻,又缺少资源,如果无法通过各种相关的创新创业服务和实践基地,获得更多的相关资源,则一般都是难以取得真正成功,且最终会削弱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而且,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来说,现今高校对于这门课程的开展缺乏走出校园的实践环节大多数都是理论性、模拟性的环节,这样也不利于创新创业知识的传授"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中国中长期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贯穿欧亚大陆,覆盖总人口约 44 亿,经济总量约 23 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 63%和 29%,是一个具有广泛包容性和巨大发展潜力的区域合作大平台 [9] 它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创业和投资机会。
据亚洲开发银行的评估报告显示,20102020 年,亚洲各国累计需要投入 7.97 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涉及989 个交通运输和 88 个能源跨境项目 [10] 广阔的市场、丰富的资源,将能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庞大的实践平台和创业基地,为创业者提供无限可能因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若能与"一带一路";建设有效融合,更易于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从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蓬勃发展五)"一带一路";建设将会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走出去、国际化发展的机遇"一带一路";作为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的对外合作倡议,始终倡导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希望与沿线国家合作,打造利益命运共同体事实上,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两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和强调高等教育必须将国际、地区和各国的有关情况反映到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之中,并将国际化维度渗透到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之中 [11] 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即是"企业家精神教育";,以培养创业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为根本目标无疑,国际化内涵应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居于显要位置而且,当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走出去,从国内走向国际化,亦是大势所趋。
"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中国开展对外合作的倡议,走出去、国际化创业发展是其根本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对接这种国际化活动,不仅是教育规律使然,亦对创业者了解多元文化,潜质培育,创业思维的开拓以及创业空间的扩大助益良多因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提创造的国际化合作机遇三、高校"三加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一带一路";建设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政府未来对外发展的宏伟事业,其开创的崭新局面将带动中国方方面面的需求,对我国高校目前如火如荼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也不例外因而,我国高校有必要把"三加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一带一路";建设有效融合,共同促进、协同发展一)开设"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有关的通识课程,培养创业人才,拓宽创业就业渠道在"三加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居首而 "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的机遇和平台,恰好能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形成有效互动因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认识到其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积极增设"一带一路";建设有关的国情、语言、文化及法律等通识教育,培养学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真实感知。
从而通过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一大批熟知、认可和践行"一带一路";建设的创新创业人才,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做好人才储备尤其是关涉"一带一路";建设有关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如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以及培养模式等需要充分探索由此形成富有"一带一路";建设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制度,为培养能够肩负"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做出贡献,从而履行好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社会功能二)加强"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文化创意创业的引导,推动创业项目库+创业基地建设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美国在知识创业水平、创业平台打造、创业社会融资等方面都具有更大的发展优势如果中国尝试在创新创业领域的其中一方面领跑世界的话,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文化与创业教育的创新融合 [12] 一方面,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积累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能够为文化创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资源,启发创业灵感;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涉及沿线国家众多,有着当代世界发达的文明和文化,也有着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