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安全管理职业卫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19起分析新编.doc
3页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马上删除资料共共享,我们负责传递学问急性职业中毒事故19起分析 2022年5月至2022年5月,贵州省共发生19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造成230人中毒,其中15人死亡,对劳动者及其家庭、用人单位、社会造成重大损失我们通过对这19起事故的分析,提出管理、和事故预防的对策和措施,以削减或杜绝事故的发生,爱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平安 一、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自贵州省2022年5月至2022年5月所发生的19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中毒病例病历资料、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等其中14起事故资料为我们亲赴现场调查所得;另5起事故资料为各市(州、地)卫生监督和疾病把握机构调查上报所得,并经我们认真复核、确认 二、结果 贵州省2022年5月至2022年5月所发生的19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造成230人中毒,其中15人死亡19起事故中,由事故发生单位报告的有11起(占57.9%),其中准时报告的有9起;由首诊医疗卫生气构准时报告的有3起(占15.8%);由群众举报、中毒人员询问、新闻媒体报道得知的有5起(占26.3%),准时报告率为63.2%。
19起事故中,由消防部门实施现场抢救的3起(占15.8%),有组织的自救或互救的有4起(占21.0%),无组织的自救或互救的有12起(占63.2%)因抢救造成的中毒人数为83人(占总中毒人数的36.1%),其中正确诊断的5起;被直接、准时送省职业病防治所救治并正确诊断的1起(占5.2%)首诊正确诊断率为63.2% 事故发生于化工企业的10起(占52.6%)、冶金企业4起(占21.0%)、商业3起(占15.8%)、机械加工企业和建设行业企业各1起主要毒物为磷化氢、硫化氢、苯、氯气、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氰化氢,7种中毒毒物形态均为气体,造成人体中毒毒物吸取途径均为经呼吸道吸入11起事故是由于作业场所毒物浓度超标(占57.9%),5起是“设备跑、冒、滴、漏”(占26.3),2起是违章所致毒物外泄,1起是化学反应毒物逸出19起事故的12起发生于各种检修作业(占63.2%),5起发生于正常生产作业(占26.3%),2起是因违章生产作业造成急性中毒事故的常见相关缘由为无个人防护用品、卫生平安管理制度实施不严、缺乏卫生平安教育、违反平安操作规程等 三、争辩 结果反映出的问题和特点有:(1)多数事故按规定进行了准时报告,但仍有相当比例的事故报告不准时甚至未报。
2)由于没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措施预备,事故现场抢救和把握多数状况是无组织的自救或互救,加之事故现场缺乏必需的急救设备、设施和用品,及抢救人员缺乏专业救援培训教育,结果造成进一步的危害3)卫生部门接到报告或知晓后都能准时赶赴现场开展工作,但由于基层设备配置不足、技术力量不够,事故的调查、中毒毒物的检测与鉴定、医疗救治的指导等工作多由省级卫生监督和疾病把握机构担当4)中毒人员的医疗救治必需争分夺秒,中毒人员多被送往四周综合医院救治,但综合医院往往缺乏职业中毒的学问储备和临床经验,正确诊断率不高,影响救治效果和愈后5)事故多发生于化工行业;中毒毒物均为气体;毒物吸取途径均为呼吸道;毒物接触来源多为作业场所毒物浓度超标;毒物接触机会多为各种检修作业;事故相关缘由以“无个人防护用品”、“卫生平安管理制度实施不严”、“缺乏卫生平安教育”、“违反平安操作规程”常见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事故的特点,建议实行以下对策和措施:(1)建立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报告系统:事故发生后的报告是否准时、精确 ,关系到事故有关监管部门的信息采集、预警分析和对策措施的制定2)尽快组建化学中毒救治中心及其网络: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调查、把握和救治要求具备相当强的专业性,同时要求各种反应必需快速、争分夺秒。
3)加强法律法规的宣扬贯彻:加强对企业特殊是化工行业企业的法律法规的宣扬教育和贯彻实施,是预防和把握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的关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