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孢菌素联合司坦唑醇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48例疗效观察.doc
2页环砲菌素联合司坦卩坐醇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48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环砲菌索(CsA)联合司坦I坐醇(康力龙)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和不 良反应方法:共4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均采収CsA4 mg/(kg/d)K合司坦H坐醇4〜6 mg/d治 疗,持续用药满6个月时,根据国内制定的疗效标准评估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48 例中基本治愈19例(39.6%),缓解18例(37.5%),明显进步4例(10.4%),无效6例(12.5%), 总有效率87.5%,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CsA联合司坦II坐醇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的疗效显著,大多数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发病存在着自身T细胞介导的免疫因素关键词】贫血;再生障碍性;环抱菌素;司坦I坐醇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以骨髓造血衰竭、全细胞减少为特征研究衣明大多数再生障碍性贫血 患者的发病与自身T细胞介导的免疫有关,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笔者采収环泡菌素 (CsA)联合司坦I坐醇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48例,収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般资料:共4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12〜62岁,中位 31.5岁,所有病例均经血与髓像检杳确诊,符合国内制定的诊断标准[1],疗前病程4〜7个 月,中位4.2个月。
入院时血像:HB35〜78 g/L,中位数47 g/L, WBC(18〜37)× 109 /L, Pit (25〜74)× 109/L,网织红细胞0.1%〜0.5%,中位数0.3%骨髓像:骨髓增生 低下39例,活跃9例,巨核细胞2〜7只/片,中位数4.1只/片,所有患者骨髓小粒均以非 造血细胞为主,脂肪増多1.2方法:48例患者均采収CsA联合司坦卩坐醇治疗,CsA4mg/(kg?d),司坦I坐醇6 mg/d(小 儿量酌减),连续用药满6个月时,根据国内的疗效标准评价疗效[1]用药期间每天观察记 录药物的不良反应,每周检查血常规,每2个月或根据临床症状复查肝、肾功能2结果2.1疗效:48例中基本治愈19例(39.58%),缓解18例(37.50%),明显进步5例(10.42%), 无变化6例(12.50%),总有效率87.50%o2.2不良反应:此治疗方案临床不良反应轻微,毛发増生18例(37.50%),有面部痊疮12 例(25.00%),齿龈轻度肿胀10蚀20.84%),未发现明显的肝、肾功能损伤3讨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不一,据临床观察,约80%的患者存在着自身T细胞介导的免 疫发病因素,采取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其机制尚待进一步探索阐明据新近报道,骨髓受 到病毒、药物或毒索的损伤后,可能造成造血干细胞抗原的改变或形成新的抗原,从而继发 地激活了骨髓中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泌功能,致使IFN-r、TNF-a和IL-2等Th2细胞因 子分泌增加实验检测亦证实大多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和血清IFN-「是增高的o IFN-r 是最重耍的造血负调控因子,他不仅对造血干/祖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口述可促进 Fas/FasI介导的造血干细胞凋亡,最终导致骨髓造血衰竭[2-4]o新近还有报道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调节T细胞(Treg)是减少的,Treg属CD4淋巴细胞,约 占其CD4淋巴细胞总数的5%〜10%在正常情况下,T「eg具有抑制T细胞活化,增殖分泌 和对自身抗原的反应能力该细胞的减少,导致IFN-r生产增多[5-6],这些患者采取免疫抑 制剂治疗有效目前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是CsA,抗胸腺细胞球蛋n(ATG)和抗淋巴细胞球 蛋白(ALG)[2,7],慢/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可采用CsA治疗,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可采用 CsA联合ATG/ALGo这些制剂均可抑制T细胞活化和降低IFN-r等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 使骨髓造血恢复。
本纽病例均采用CsA联合司坦卩坐醇治疗现知雄激素不仅具有刺激肾脏 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其体内代谢产物还可直接刺激红系造血据最近报道,雄激素 还具有激活端粒酶拉长端粒的作用[8]端粒变短可使染色体不稳定、造血干/祖细胞分裂延 缓其至停止,大约10%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与端粒变短有关48例获不同等级疗效者42例,总有效率达87.5%因此笔者认为CsA联合司坦卩坐醇治疗再 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是令人满意的,值得推荐,同时亦表明大多数病例存有T细胞介导的 发病因素在评价疗效时应注意到获得基本治愈的19例的中位年龄为26.2岁,血明显进步 的6例的中位年龄为51.4岁虽然这些例数较少,难以做出肯定的结论但也提示年轻患 者的造血潜能优于年长患者在治疗满至6个月时,上述病例的血像仍显示不同程度的进步, 其中有5例笔者将CsA由4 mg/(kg?d)增加为6mg/(kg?d),l个月后每例Hb平均上升22 g/L 所以对这些患者若继续拉长治疗时间或适当调整CsA剂最,可望疗效会进一步改善因此 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亦应坚持个体化的原则本纽病例有6例患者,经6个月的治疗始终未呈好转,仍以输血维持血红蛋白,这些病例的 发病是否属于非免疫性或CsA的用量不足,值得今后进一步追踪探索。
山于本纽病例所用 CsA和司坦I坐醇的剂量均较国外为低,所以均未见到明显的不良反应参考文献】[1] 张之南,沈 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9-23.[2] Lichtman MA, Beutler E, Kipps TJ, et al, Wiliams Hematology[M].7th ed, Newyork, McGRAW Hill Inc 2006: 419-430.[3] Young NS.Aquired aplastic anemiafJl.Ann Intern Med,2002,136: 534.[4] Young NS, Calado RT、Scheinberg P.Current Concepts in the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of aplastic anemia[J].Blood,2006,108(3): 2509.[5] Shevach EM , Mechanisms of Foxp3+T regulatory cell mediated suppression[JJ.Immunity,2009,30(5): 636.[6] Soloniou EE, Rezvani K, Mielke S, et al.Deficient CD+4CD+25Foxp3+T regulatory Cells in acquired aplastic anemia[J].Blood,2007,110: 1603.[7] 杨崇礼.再生障碍性贫血[M].第2版.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0: 122-126.[8] Calado RT, Yewdell WT, Wilkerson KI, et al, Sex hormones, acting on the TERT gene, increase telomerease activity in human primary hematopoietic cells[J].Blood,2009,114( 11): 2236. [编校:杨宇]作者:李宏雨1,武继红I,胥艳红1,杜洪涛1,陈秋霞1,梁 梅2作者单位:(I.河南 省鄢陵具中医院血液科,河南鄢陵461200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 4500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