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廉江经济开发区.doc
13页广广东东廉江廉江经济经济开开发发区区环环境影响境影响报报告告书书(简简本本)建建设单设单位:广位:广东东廉江廉江经济经济开开发发区管理委区管理委员员会会评评价价单单位:广州市位:广州市环环境保境保护护科学研究院科学研究院2009 年年 2 月月1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广东廉江经济开发区位于廉江市区以西 4.5 公里的九洲江一带,总面积 8.3平方公里,创办于 1992 年 5 月,1996 年 1 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试验区;2006 年 1 月 26 日,国家发改委发布 [2006]第 8 号文,广东廉江经济开发区列入《第三批通过审核公告的省级开发区名单》,主要产业发展方向为家用电器、机械、饲料,审核公告的本开发区四至范围为:东至塘村、竹山、水东烈、文立,南至鹤岭、燕山、西莲塘、乌泥坝,西至九州江东岸,北至秧地坡、黄泗岭、塘村,规划用地总面积约 830 公顷 《广东廉江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明确开发区主导产业方向为:在现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提高家电产业附加值,重点打造家用电器产业集群;同时积极引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纺织服装产业,打造纺织服装业集群。
产业转移是广东省为实现珠三角产业升级换代,促进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共同发展而实施的“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决策佛山顺德(廉江)产业转移工业园选址于广东廉江经济开发区内,位于经国务院批准确认的广东廉江经济开发区内,选址具有合法合理性2007 年 3 月,佛山顺德(廉江)产业转移工业园通过了省政府的认定佛山顺德(廉江)产业转移工业园规划范围是:南至九州西路、北至城市防护绿地、西至九洲江、东邻唐山岭生态森林公园,规划总用地面积 4km2(400ha) 佛山顺德(廉江)产业转移工业园为与佛山顺德区共同开发,主要承接顺德市转移的小家电企业,以电饭锅制造业为主要产业,配套建设仓储、综合生活设施、公共设施、市政设施、道路及绿化考虑佛山顺德(廉江)产业转移工业园为广东廉江经济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广东省环保局同意,将佛山顺德(廉江)产业转移工业园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纳入广东廉江经济开发区一起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2 区域环境现状区域环境现状质量质量2.1 环境空气现状质量结论环境空气现状质量结论在评价区内,各个监测点 SO2、NO2、PM10、TVOC、非甲烷总烃、硫酸雾监测值远低于标准限值,污染物标准指数较低,环境空气现状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修改版)中的二级标准要求,受污染影响不明显。
评价范围环境空气质量较优2.2 水环境质量结论水环境质量结论监测结果表明,九洲江(合江大桥以下)各监测断面监测项目全面满足地表水 III 类水的水质要求,九洲江上游(合江大桥以上)Ⅱ类水质区域监测结果满足地表水Ⅱ类水的水质要求,其水环境质量现状较好;廉江河、竹山河全面满足地表水 IV 类水的水质要求,水环境质量现状尚可园区及邻近区域地下水质监测结果均达到(GB/T14848-93)Ⅲ类,地下水环境未受外界污染邻近河流底泥监测结果均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2.3 声环境质量结论声环境质量结论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表明,位于九洲江大道公路旁的横岭村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交通噪声的影响,昼夜噪声值超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所规定的 2 类标准,其它各测点的声环境监测值均达到标准限值交通干线噪声监测结果表明,九洲江大道由于受机动车辆影响,所有交通噪声监测点昼夜噪声值均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6-93)4a 类标准区域总体声环境现状一般2.4 生态调查评价结论生态调查评价结论2.4.1 陆生生态调查评价结论陆生生态调查评价结论本园区区域内的植物以农作物水稻及蔬菜作物等植物为优势,低丘山地分布有阔叶、针叶人工植物、旱地以蔬菜为主,在竹山河边、坡地、小山旁分布有竹及灌草群落,其物种量拥有的生态效应一般,植被生态效应一般,因此园区现状生态环境状况一般。
区内无珍烯动植物2.4.2 水生生态调查评价结论水生生态调查评价结论粤西南水系相对于广东其它水系而言,其渔业资源和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要小得多由于在九洲江新屋处建有闸坝,使九洲江新屋以上流域无潮汐现象出现,其河流水生生物主要以淡水水生生物为主主要纳污河流九洲江鱼类以草鱼、鳙、鲢、鲤鱼等四大家鱼为主,还有鲫鱼、鲮鱼、罗非鱼、塘虱鱼、泥锹、生鱼及虾类等主要种类,浮游动物年平均生物量为 889.2mg/ m3,底栖生物年平均生物量为 84.3g/ m22.4.3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土壤所有监测点的污染等级都属于清洁级,说明园区周围的土壤目前未受到重金属元素的污染3 环境影响与预测评价结论环境影响与预测评价结论3.1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结论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结论开发区(包括产业转移园)建成后,产生的废气主要是燃料燃烧废气、工业粉尘和有机废气,废气污染源污染物数量较少根据开发区工业用地规划分布和各工业用地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将工业用地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划分为 14个污染源区块,其中 13 个为面源,1 个为点源(集中供汽锅炉) 预测结果表明:常年主导风向和次主导风向、不同稳定度情况(B、D、E) 、平均风速和小风情况下,污染物 SO2、PM10和 TVOC 最大落地浓度均较小,低于相应的评价标准值,SO2、PM10和 TVOC 落地浓度无超标区域,对周围环境空气造成的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SO2和 PM10最大小时落地浓度均在锅炉烟囱下风向一定距离处,TVOC 最大落地浓度在转移园内。
;夏季典型日 SO2和 PM10最大日均浓度增值处锅炉偏西北位置 100m 范围内,TVOC 最大日均浓度增值处位于产业转移园内各敏感点造成的增值叠加底值后,均能较好地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对敏感点的影响较小典型日情况下,污染物 SO2、NO2、PM10、TVOC 的最大落地浓度值较小,皆低于评价标准值,各敏感点接受污染物增值后,能满足相应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典型日情况下,园区废气对敏感点的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SO2、PM10和 TVOC 年长期平均浓度在评价区造成的增值较小,相对而言PM10年长期平均浓度在局部(主要是开发区内部)较高各污染物对敏感点的年长期平均浓度影响在可接受范围3.2 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规划实施后,开发区污水将纳入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由管道输送至九洲江合江大桥下游 1.2km 处排放,对改变开发区污水分散排放污染周边地表水体的现状排污情况,减少开发区企业偷排、漏排、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污染水环境的风险具有积极的意义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上游来水水质良好开发区开发完毕后产生的废水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正常排放九洲江后,经稀释和降解等作用,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COD、BOD5在下游 100m 内, NH3-N 在下游 200m 内分别可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
九洲江水质在排污口下游较短距离范围内即可达到规划的 III 类水质功能目标,排水形成的超标污染带很短,在水环境容量计算的混合区范围内,影响范围较小,其排水对九江河的影响较小若污水处理厂废水事故排放,COD、BOD5和 NH3-N 超标污染带长度分别为 3500m、6000m 和 2000m,排放的污染物造成的超标污染带距离长,影响范围广,九洲江水体受到的不良影响较为严重在开发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前,各企业须自行处理厂内废水,达到《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后方可外排3.3 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声环境影响评价表明,开发区(含产业转移工业园)开发建设后,主要设备噪声源若采取隔声、消声、吸声等措施,则在距声源 10~100 米处就可以衰减达到 50 dB(A)的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限值要求(夜间) ;主要社会生活噪声源若采取隔声、消声、吸声等措施,则在距声源 10~30 米处就可以衰减达到50 dB(A)的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限值要求(夜间) ;在饱和交通流量下,若考虑道路两侧建筑物、树木等对噪声削减影响,主干道上行驶机动车产生噪声在距路边 150 米处的就可衰减达到 65 dB(A),次干道上行驶机动车产生噪声在距路边 40 米处就可衰减达到 65dB(A),支路上行驶机动车产生噪声在距路边 35米处就可衰减达到 65dB(A)。
因此,只要加强辖区内的规划布局,并对各类声源采取科学的治理措施,则工业园开发建设后,其主要噪声源产生的声环境质量影响将局限在较小范围内,将不会对整个辖区及周边的声环境质量带来明显的不良影响3.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开发区(含产业转移工业园)固体废物可分为:工业固废、危险废物、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厂污泥等,经过对各种固废体物采以有效防治措施和管理措施,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固体废物对周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可减至很小3.5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分析表明,开发区(含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后,辖区内土地利用方式将发生变化,水田水面、山丘林地、旱地将消失,转变为工业区和市政建设用地,生态系统从水田、水面、山丘林地、旱地生态系统转变为工业区和市政建设用地生态系统从所在区域而言本园区的建设不会影响当地植物种类、植物群落的数量和分布本开发区为 1996 年即通过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经济开发试验区,也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审核;开发区范围内的产业转移工业园也通过了省政府的认定,其所属范围耕地将逐步进行了农用地异地补偿,因此本开发区的建设不会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总体而言,开发区(含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不会给所在区域生态系统带来明显不良影响,整个生态系统仍基本处于良性状态。
3.6 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结论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结论分析表明,开发区(含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将积极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4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开发区(含产业转移工业园)施工期较长,对环境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水土流失,但只要加强管理措施,是可以把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的,并且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在加强水保措施后,其影响也将随之消失5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与规划与规划5.1 废水治理对策措施与环境保护规划废水治理对策措施与环境保护规划5.1.1 废水治理对策措施废水治理对策措施(1) 开发区(含产业转移工业园)禁止使用含铬酐(Cr2O3)的磷化液作为部件表面清洗液2) 对于含酸碱废水、含油废水、高浓度有机废水等可尽量回收利用,各入驻企业应适当预处理后再与生活污水合并排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3) 开发区污水处理后废水中水回用率近期为 20%,远期应提高污水处理后废水中水回用率4) 近期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60%,远期应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5) 建设容量大于 2000m3的沉淀池,雨水收集后先经沉淀池沉淀再排入竹山河。
6) 开发区污水处理厂首期设置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规模除满足产业转移工业园污水处理的需要外,还应考虑开发区现已入驻企业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及农村居民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需要,其建设规模以污水处理 20000 m3/d 为宜7) 为不增加廉江河水污染物容量,污水处理厂的排污口应设在九洲江合江大桥下游区域8) 开发区污水处理能力 20000t/d 的污水处理厂首期应提前施工,必须在产业转移工业园建成前运行投产5.1.2 废水环境保护规划废水环境保护规划开发区(含产业转移工业园)纳污河流为九洲江合江桥武陵河入江口下游河段执行 III 类水环境质量标准廉江大桥头-廉江平塘 18 公里河段水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竹山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开发区(含产业转移工业园)企业对废水进行预处理,达到《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DB4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