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安全防止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DOC6).docx
6页机械平安防止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平安距离Safety of machinery Safety distances to prevent danger zones being reached by the lower limbs自 2000-12-1 起执行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欧洲标准草案prEN 811:1994〔ISO/DIS 13853〕?机械平安防止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平安距离?进行制定的,在技术内容上和编写规那么上与之等效 以平安距离防止下肢触及危险区的标准国内尚属空白,基于平安及国际贸易需要,国家正在建立与国外先进标准接轨的机械平安标准体系,与本标准同步制订的?机械平安防止上肢触及危险区的平安距离?和?机械平安防止人体各部位受挤压的最小间距?是该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 本标准自2000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贸易委员会平安生产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机械平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研究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张铭续、李勤、黄鸿康、马贤志 0 引言 根据GB/T15706.1,机械平安是指:机器在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预定使用条件下执行其功能和在运输、安装、调整、维修、拆卸和处理时不产生损伤或危害健康的能力。
利用平安距离防止下肢触及危险区是消除或减小机械风险的一种方法 在规定防止下肢触及的平安距离〔见第4章〕和阻止自由进入的距离〔见第5章〕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使用机械时可能出现的下肢触及状态; ——研究有关人体测量数据和使用者种族差异; ——生物力学因素,诸如人体各部位的伸缩和关节转动的限制; ——技术和应用等情况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防止14岁〔含14岁〕以上的人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平安距离和阻止其自由进入的距离 这些平安距离仅适用于通过距离就能获得足够平安,而且经风险评价认为,上肢不可能触及危险区的场合 注:这些平安距离对某些伤害不能提供有效防护,例如物质的辐射和发射,对此类伤害需增加或采取其他的防护措施 在规定的不同角及状态的条件下,平安距离可防止进入有关的开口,并且保护试图进入危险区的人员有时,当人们试图用脚清理进出料口或是操作用脚控制的机械时,可能出现趋近合理预见的危险区 阻止自由进入的距离与防护结构的高度有关,并且用限制下肢自由运动的方法减小人员的风险 本标准数据都不适用14岁以下的人而防止上肢触及危险区的平安距离可采用GB12265.1表5中的数据。
在某些应用场合必须偏离这些平安距离时,那么与此应用有关的标准应指明如何到达足够的平安水平 2 引用标准 以下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以下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5706.1-1995 机械平安 根本概念与设计通那么 第1局部:根本术语、方法学 GB12265.1-1997 机械平安 防止上肢触及危险区的平安距离 GB/T16856-1997 机械平安 风险评价的原那么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GB/T 15706.1和GB12265.1中给出的定义 4 平安距离数值 4.1 通那么 4.1.1 假定 平安距离由以下假定得出: ——防护结构及其中任一开口的形状和位置须保持不变;否那么应进一步改良以获得足够的平安 ——平安距离是从受限制身体或其有关部位的外表起测量的; 4.1.2 风险评价 应根据风险评价〔见GB/T 15706.1和GB/T 16856〕选择触及危险区的适宜平安距离 如果风险评价判明仅对下肢存在风险,那么应使用本标准在对下肢和上肢都有风险的场合,开口给定者,应采用本标准表1和GB12265.1的相应表中的最大平安距离。
4.2 下肢通过开口的触及 表1中的平安距离Sr适用于防止人们试图通过开口触及危险区的保护 4.2.1 规那么开口 表1中的e表示方形开口的边长、圆形开口的直径或槽形开口窄边长 槽形开口窄边大于180mm,方形开口边长和圆形开口直径大于240mm时,整个身体可以进出 表1中的数值与是否穿戴衣着鞋袜无关 4.2.2 不规那么开口 在不规那么开口的情况下,应按以下步骤确定平安距离: a〕首先确定可以平安插入不规那么开口的〔见图1〕 ——最小圆形开口的直径,和 ——最小方形开口的边长,和 ——最窄槽形开口的宽度 b〕根据表1选择相应的三个平安距离 c〕可采用b〕项中所选取的三个数值中最小的平安距离 图1 不规那么开口示意图 表1 通过规那么开口触及的平安距离 mm 5 阻止下肢自由进入的距离 防护结构可用于限制下肢在其下面的自由动作当必须使用该方法时,与防护结构高度有关的距离可参照附录A〔提示的附录〕 注 1 该方法给出了限制性的防护,在很多情况下,有其他方法更为适用; 2 为了限制上肢进入和〔或〕防止整个身体进入危险区时,可能需要附加防护措施。
附录A 〔提示的附录〕 防止下肢在防护结构下面的自由活动 a—基准面;b—髋关节;c—防护结构 图A1防止下肢自由活动的防护结构示意图 表A1中的距离S适用于人在无支撑时保持站立姿势〔如图A1〕时限制下肢进入的特定情况 表A1中的数值不能用在有滑倒风险的场合 该表中的数值之间没有任何插入值如果防护结构的高度h在两个数值之间、那么应选用较高h值的距离 表A1 防护结构高度与限制下肢进入的距离 mm 发布单位: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贸易委员会平安生产局起草单位:中国标准研究中心批准单位: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