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GLP1的研究.doc
13页重庆医科大学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GLP-1的研究申请者:*和指导教师:*** 单 位:****话.******重庆医科大学实验教学管理中心申请日期:****年**月**日研究 项目项冃 名称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GLP-1的研究所属 学科药物化学申请 金额8000 元起止 时间****年**月 至****年**月项口性质学生自选研究课题型科研 小组 成员姓名性别年级及电了邮箱指导 教师研究 内容 和意义 简介 (400 〜500 字)胰高血糖素样肽一 1 (qlucaaon-likeoeDtidel, GLP-1 )是由人胰高血糖素慕因 编码,并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索,具有以下生理作用:以葡萄糖依赖 方式作用于酗B细胞,促进胰舫素基因的转录,增加胰岛素的生物合成和分泌; 刺激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0细胞凋亡,从而增加胰岛卩细胞数量,抑制胰 高血糖素的分泌,抑制食欲及摄食,延缓胃内容物排空等这些功能都有利于 降低餐后血糖并使血糖维持在恒是水平GIP不具备降低胰高血糖索分泌、抑制摄食和胃排空等GLP-1所具备的功能 此外,在T2DM患者中并未观察到GIP缺乏,但发现了类似于GIP抵抗的状况, 使GIP作用减弱。
因此DPP-4抑制剂升高GIP的作用对T2DM并无明显的治疗价 值其他受DPP-4降解的肽类水平升高后产生的作用尚待研究而GLP畀类似 物可较DPP-4抑制剂更加强效、特异地升高GLP-1水平,更充分地发挥降糖作 用—>立论依据(项目的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参考文献)30年前的中国人可能不会想到,糖尿病这种“富贵病”会在中国成为一大公共健康 难题,困扰上亿中国人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口前中国糖尿病患者 人数已居世界第二位2007年全国为3980万 预计2025年将达5930万人2006年 糖尿病位居中国住院患者病因第十位、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第六位在美国,据估计 糖尿病人数将达到人口的三分Z-o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1980年全国14省由30万人的流行病学 资料显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0. 7%1994年全国19省市21万人的调查,25飞4岁年 龄段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 5% (人口标化率为2.28%),糖耐量减低(TGT)为3. 2% (人 I」标化率为2. 12%)2007—2008年,在糖床病学分会组织下,全国14个 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呆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 9. 7%这一数字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的数据相近,比1980年增加了近3倍。
2002年 全国萱羞调查同吋调查了糖尿病的流行情况世界糖尿病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糖 尿病研究总院调查资料显示,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4000万左右,占世界糖乐病 人群总数的五分2—,患病率居世界第二位,并且以每天至少3000人的速度增加,每 年增加超过120万人,至2010年中国糖尿病人口总数猛增至8000万至1亿人《美国医学会杂志》评论文章警告说,如果不迅速采取预防性措施,中国可能面临 大规模的慢性病流行糖尿病是胰岛索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产生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采取的对症治疗方式 是血糖高就降血糖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控制血糖指标,但患者要终生服药而且随着 病情的发展会产生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及病足等并发 症[2]糖尿病目而虽还没有根治方法,但绝不是不治Z症糖尿病完全是一种可防可 治的疾病传统对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有“五驾马车”的说法,即——糖尿病知识教育、 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自我监测血糖、药物治疗[3]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患病率的 不断上升,对糖尿病的治疗有了新的探索,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1. 双弧类:此类药物能减少肝糖生成,促进肌肉等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加速糖 的无氧酵解,减少糖在肠道中的吸收。
有降脂和减少尿酸作用适用于2型糖尿病, 尤其肥胖者应为首选药物二甲双弧的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胃肠道症状见于10% 病人,可有腹部不适、厌食、恶心、腹泻,偶有口干或金属味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荐二甲双呱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 高血糖的一线用药和联合用药中的基础用药临床试验显示,二甲双弧可以使HbAlc 下降1%-2%并可使体重下降在UKPDS试验二卬双弧述被显示可减少肥胖2型糖尿病患 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2. 磺腋类:此类药物主耍作用于胰岛B细胞表面的磺腺类受体,促进胰岛素分泌 适用于胰岛B细胞尚有功能,而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磺服类药物如呆 使用不当可以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磺腺类药物还可 以导致体重增加临床试验显示,锁际类药物可以使UbAlc降低1%-2%,是目前许多国 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乐病指南中推荐的控制2型糖乐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药3. 苯甲酸衍生物类促泌剂:包括瑞格列奈及那格列奈本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胰 岛素的早期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具冇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可降低 HbAlc 0. 3%-1.5%o此类药物需在餐前即刻服用,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降糖药物联合应 用(磺服类除外)。
榕列奈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但低血糖的发生 频率和程度较碱眠类药物轻4. a —糖苛酶抑制剂:能选择性作用于小肠粘膜刷状缘上的葡萄糖苛酶,抑制多 糖及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减少葡萄糖吸收能改善餐后血糖 的高峰主要包括①阿卡波糖②伏格列波糖等a-糖莒酶抑制剂可使HbAlc下降 0. 5%-0. 8%, a -糖营酶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5•囉哩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通过激活核受体PPAR Y,增强周围组织对胰 岛素的嫩感性,如增加脂肪组织葡萄糖的吸收和转运,抑制血浆FFA释放,抑制肝糖 释放,加強骨骼肌合成葡萄糖等来减轻胰岛素抵抗适应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肥胖2 型糖乐病临床试验显示,曝呼烷二酮类药物口J以使HbAlc下降1・0%-1.5%主要包括 ①罗格列酮;②毗格列酮体重增加和水肿是囉哩烷二酮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囉哩 烷二酮类药物的使用还与骨折和心衰风险增加相关这些类药物大多有较大的副作用,还对人体存在很多的危害是由人胰高血糖素基因编码,并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具有以下生理 作用:以葡萄糖依赖方式作用于胰岛卩细胞,促进胰岛素基因的转录,增加胰岛素的 生物合成和分泌;刺激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B细胞凋亡,从而増加胰岛B细 胞数量,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抑制食欲及摄食,延缓胃内容物排空等。
这些功能 都有利于降低餐后血糖并便血糖维持在恒定水平GLP-1具有保护P细胞的作用GLP-1可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基因的转 录、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1],并可刺激胰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胰岛B细胞凋 亡,增加胰岛B细胞数量[2-5] o此外,GLP-1述可作用于胰岛a细胞,强烈地抑制胰高 血糖素的释放,并作用于胰岛5细胞,促进生长抑素的分泌,生长抑素又可作为旁分泌 激素参与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研究证明,GLP-1可通过多种机制明显地改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或患者的血糖情 况,其中促进胰岛B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增加胰岛B细胞数量的作用尤为显著,这为2 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前景GLP-1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降糖作用作为一种肠源性激素,GLP-1是在营养物质 特别是碳水化合物的刺激下才释放入血的,其促腿昼塞分泌作用呈葡萄糖浓度依赖 性,Nauck等[6]对10例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乐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并在空腹状态下分 别给予患者GLP-1或安慰剂,结果显示,患者在输注GLP-1后,其胰岛素和C肽水平显著 增加,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降低,空腹血糖水平在4小时后变为正常在血糖水平正常 后,虽然仍持续输注GLP-1,患者的驰塞水平却不会再升高,血糖水平也维持稳定,不 再进一步下降。
这说明GLP-1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降糖作用,即只有在血糖水平升高 的情况下,GLP-1才发挥降糖作用,而在血糖水平正常时,则不会使其进一步降低oGLP-1 的这种葡鯉浓度依赖性降糖特性是其临床应用安全性的基础与保障,从而免除了人 们对现有糖尿病治疗药物及方案可能造成患者严重低血糖的担心参考文献:L “良好实验案规范(GLP)原则”特性研究-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药物GLP准则下的管理工作初探-国外医药:3.我国GLP建设与实施的现状-科技广场->研究方案1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1) 中请本实验的目标在于制造出更方便用于临床的GLP-1类似物(2) 在实验室参照文献方法合成GLP-1,,研究文献方法的可行性并重复实验,寻找延 缓GLP-1快速降解的方法或物质,通过实验使GLP-1能过在人体内浓度保持在有效水平,并维持鮫长 时间3) 采用常用的化学试剂为起始原料,溶剂为主要反应对象,革除一类溶剂、减少重 金属的使用,保证产品适合临床需要的质量要求同时创造新的合成方法,争取提高 收率,降低制备成本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 验证文献合成路线的可行性,掌握GIFT合成方法,对合成中的一些关键问题通 过实验过程给予解决。
2) 1进入人体后,可被广泛存在的二肽棊肽酶-4 (DPP-4)快速降解,半衰期仅为1〜 2分钟,无法长期维持在其有效浓度的问题3. 可行性分析:GLP 1合成技术路线都冇明确的文献报道,见立论依据中的参考文献,资料内容翔实 可信,具有很大的可行性;不过需要自行查找DPP-4抑制剂的资料进行设计,根据所学药 物化学基础知识理论,从机理上讲是可以实现的,唯一缺乏的就是实验验证,这也是 该实验创新的关键所在5. 技术关键:原料的精确萃取和提炼,GLP 1合成过程中的严密监控,以及DPP 4抑制剂的町行性探索6 •研究工作进度安排:该实验拟进行一年半左右,大体合成制备GLP-1类似物需要一年左右,另半年安排合 成新衍生物,具体安排取决于时间、人员、地点并适时调整7 •本实验特色和创新:木实验特色在于对一个在药理活性、作用机理等方面都有别于已有传统抗糖尿病药物的新药-GLP-1进行合成制备研究,重点在于从提高产率方面改善其合成步骤,从 制备新衍生物方面降低其副作用、提高其药理活性预期研究结果:预期通过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后,GLP-1的产率有所改进,适于大规模制备在制备 新衍生物方而取得成功,形成新衍生物的系统制备方法并得到数个新衍生物的合格样 品,为药理活性验证打下样品基础;同时大幅度的提高GLP-1的活性和临床运川价值。
三、研究基础1 •与本项口有关的工作基础GLP-1抗糖尿病新药国外已有临床应用的品种,故比全新的糖丿求病治疗靶点而言研 制风险相对较小我们的指导老师长期从事抗糖尿病约物的研发,故有一定的经验可供借鉴我们调研了学校的药学和化学相关实验室,只要学校支持基本实验条件都已具备 我们小组的同学都积极参与该项目的工作,能正确处理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 技能与创新性实验研究之间的关系,保证有充裕的课余吋间(含假期)投入项口工作我们小组的同学都已口学了与木课题和关的内容2.己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已联系了药化教研室和药学和化学相关实验室,基础实验设备已具备小组成员 已具备一定实验基础,且有课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