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入西点军校教材的山地攻坚战范例松山血战.pdf
4页S HIJ I E云南教育 · 视界2 0 0 5 · 7东距怒江天堑惠通桥仅2 2 公里、西距龙陵县城仅3 9 公里的松山, 位于今龙陵县腊勐乡境内, 系高黎贡山余脉 松山由十余个大大小小的山头组成, 方圆2 5 公里区域内均为星罗棋布的山峦, 主峰海拔2 2 6 7 米, 犹如一座天然的桥头堡傲立于滇缅公路上 (滇缅公路共有1 6 公里路程环绕松山, 松山以西则是平均宽度为3 5 米的深谷) , 是滇缅公路的咽喉要地, 古时方志曾将这一区域的通行条件描绘为“高山夹箐, 地险路狭, 马不能并行” ,后被西方记者将其称之为 “东方直布罗陀” , 被日军称之为 “东方马其诺” ,足见其 “锁钥滇西” 的重要战略地位1 9 4 2 年5 月3 日, 日本侵略者侵占滇西后,第5 6 师团1 1 3 联队近3 0 0 0 名日军据守松山并完全截断了滇缅公路, 将松山作为支撑滇西防御的核心阵地, 修筑了一个东起惠通桥、 西至镇安街的纵深达数十公里的强大防御体系, 其中包含滚龙坡、 大垭口、 长岭岗等多个能独立作战的坚固据点,与中国军队隔怒江对峙 这些掩映在参天密林中的防御工事完全按照永久性作战的需要构筑, 深埋在地下不易被发现, 且大都经过了重炮轰击和飞机轰炸试验, 既坚固又复杂, 就连中国远征军经过苦战, 付出巨大代价, 终于拿下滚龙坡制高点。
1 9 4 2 年 1 1 月, 日本南方军总司令寺内寿一大 将 (戴太阳帽者) 视察松山日军阵地他狂妄地叫 嚣:“中国军队不死 1 0 万休想攻下松山对中国是充分同情和援助的” ; 援华物资过境, 手续简化, 军火运量由每列车限载1 3 吨增到2 5 吨,普通军用品则装5 0 吨;缅甸还在腊戍等地设立仓库堆栈,“竭诚协助中国政府”抗日, 确信滇缅公路 “是兼利中、 缅双方的” ; 1 9 4 1 年9 月,缅政府宣布,所有根据租借法案运华物资一律免税, 铁路运费特别减低美国派出以别卡博士为首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到滇缅公路沿线了解运输情况,对滇缅公路加以改进与监督,以增加运输量日本为此惊呼 “缅甸境内露骨的援华行为” , 表明 “滇缅公路确有对重庆之输血作用” 而引起英、 美的“非常注意” 滇缅公路的国际地位, 丘吉尔把它列在新加坡之上, 当然与新加坡、 马来西亚、 印度不无关系 日军南进时, 就十分顾虑中国打击在中国香港、 越南及泰国等地作战的日军之侧背; 而滇缅公路的筑成与畅通, 英、 缅、 马、 印就会同中国远征军保持联系, 确有策应英、 美在东南亚的作用 日本由此明白:“滇缅公路已受到世界之注视!” 1 9 4 1 年春, 英邀请 “中缅印马军事考察团”到当地作军事考察, 年底签订 《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 对抗日本; 日本遂借此 “认为援蒋的滇缅公路, 系代表美、 英之敌性所在!”所以, 滇缅公路负有 “蒋与美、 英紧密联合的生命线之使命” 。
丘吉尔则“满怀希望地期待”着蒋介石1 9 4 2 年2 月访印成功;英远东军总司令波普翰上将 “很同意中国军事考察团的意见” ,故美军普拉特上将认为 “缅甸之战到新加坡之路” ,“应该是盟军天然的大战略”的重要部分, 而且美国三军参谋长坚持主张 “打通滇缅公路” , 因为 “这是争取世界胜利不可缺少的措施” 2 8S HIJ I E云南教育 · 视界2 0 0 5 · 7写入西点军校教材的山地攻坚战范例 松山血战远眺曾被称为 “东方马其诺” 的松山 (黄圈处为松山主峰) , 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中国军人的鲜血S HIJ I E云南教育 · 视界2 0 0 5 · 7坦克也能在地堡中自由活动,被日本“缅甸派遣军” 总司令河边正三中将赞誉为 “坚固性足以抵御任何程度的猛烈攻击” ; 日军南方军总司令寺内寿一大将前往松山据点视察后也曾扬言:“中国军队不死1 0 万, 休想攻取 ” 非但如此, 据点中还配备了大量战车、 山炮、 轻重机枪和粮食弹药, 甚至设有医院和所1 9 4 4 年6 月4 日, 刚完成渡江反攻的中国远征军第1 1 集团军为尽快打开前进道路, 在组织人力抢修惠通桥的同时, 派出第7 1 军新2 8 师、 第6 军新3 9 师协力进击松山, 激战了3 天整, 先后攻克了腊勐和竹子坡据点, 但当攻至靠近松山附近的阴登山后便无法继续向前推进, 两师将士苦苦征战了近一个月未能克复, 伤亡惨重, 只得于7 月2 日转攻龙陵, 由何绍周将军统帅的第8 军接替主攻松山的任务。
7 月5 日凌晨,第8 军由腊勐向松山再次发起攻击, 首先采用炮兵集中轰击软化敌阵、 步兵波浪式冲锋推进的策略,向松山北侧的日军阵地突击, 并一举占领了北侧阵地, 但遭受到日军火力的猛烈射击, 攻山部队荣誉3 团伤亡很大,经反复增援都难以立足, 最终只得退回7 日傍晚时分,第2 4 6 团、 荣誉3 团再度向日军阵地进击, 攻占了多个高地, 但待攻到山顶附近时却突然遭遇日军从四面八方的猛烈回击, 攻山部队旋又撤回 7 月8 日, 第1 0 3 师抵达腊勐, 经过为期4 天的模拟演习后, 于1 2 日下午向松山主峰及滚龙坡日军阵地发起攻击, 其间遭遇日军的三次猛烈反攻, 主攻部队第3 0 7 团右翼因弹药用尽无力抵抗,将士几乎全部牺牲 7 月2 2 日, 远征军用密集炮火推平了松山主峰顶上的所有大树,仍未发现日军的工事, 于是命步兵突击, 当攻击部队抵达主峰时, 突遭日军的密集炮火, 奉命进击的3 0 7 团几乎伤亡殆尽 至此, 远征军才知道日军构筑在松山的大大小小堡垒群布满了整座山头, 堡垒之间均有纵横交错的暗壕相连接, 且这些工事都深埋在地下,各个阵地互相呼应, 形成立体火网, 远征军根本就没有奇袭的余地。
无奈之下, 攻山部队只得改用掘壕作业、步步逼近的战术, 试图采用美制火焰喷射器对日军堡垒进行各个击破从7 月2 6 日起,远征军开始不分昼夜地对松山上的日军末端战壕、 堡垒进行单个攻击, 将日军逐渐挤压到较大的堡垒中去, 然后用火焰喷射器向大堡垒扫射, 经过2 2 次激烈战斗, 付出了重大牺牲, 到8 月1 0 日才逐步攻克了松山前沿的滚龙坡、 大垭口等阵地 从8 月中旬开始,据守松山的日军在要塞前出操占领松山的日军在四周村寨烧杀虏掠在松山被击毙的日军菊地大队人员攻克松山后, 美军顾问察看被击毙于 战壕中的日军士兵对松山战役颇有研 究的龙陵县教育局副局 长倪云带领记者在松山 寻访战争遗迹当年纵横交错的战壕历经 6 0余 年的风雨仍完整地保留于松山S HIJ I E云南教育 · 视界2 0 0 5 · 7远征军着手围攻松山主峰松山主峰是整个日军阵地的制高点, 也是控制松山最坚固的工事,共有两个母堡和多个子堡,并配有轻重迫击炮、 火箭筒、 枪榴弹、 轻重机枪等武器构成的稠密火网,且山高坡陡, 不易攀登, 仰攻十分困难,8 2 师对该据点进击了一个多月都难以接近敌阵由于敌军堡垒过于坚固, 攻击部队历次采用飞机轰炸、 重炮轰击和组织敢死队冲锋爆破都未获进展, 将士伤亡与日俱增, 而与此对应的却是松山不克则滇缅公路无法打通,势必影响到抗日总反攻进程。
为此, 蒋介石电令中国远征军限期攻克松山, 否则以 “贻误战机” 治第8 军相关军、 师、 团长的罪 面对如此紧急的形势,何绍周将军只得命工兵营在松山主峰日军堡垒地下约3 0 米处开凿出两条爆破隧道,填塞进两卡车1 2 0 箱共3 吨T N T 炸药, 于8月2 0 日上午9 时同时引爆, 将日军碉堡炸翻,攻山部队顺势从四面围攻而上, 占领了松山主峰8 月2 1 日,日军组织了大规模反扑, 松山主峰阵地再度失陷远征军荣誉3 团向日军发动了强攻,并派遣出3 0 多人组成的敢死队攻入山顶与日军殊死肉搏, 等到远征军重新夺回主峰阵地时, 发现敢死队队员们全都同日军相互撕咬着死去 其后的时间里, 远征军将士们利用居高临下的优势, 逐步肃清了松山堡垒群中的残余日军, 并一举荡平了松山主峰后的马鹿塘、 黄土坡等多处敌阵, 于9 月7 日完全收复松山整个松山战役共历时3 个月零3天, 中国远征军共投入6 万兵力和2 0 0门火炮,在美国飞机的空中支援下,以牺牲7 6 0 0 余名将士作为代价, 全歼日军5 6 师团1 1 3 联队腊勐守备队1 2 0 0余人, 守备队司令官金光惠次郎切腹自杀; 缴获火炮3 0 门、 坦克4 辆。
待战斗结束时,整座松山上可谓尸横遍野, 每一寸土地上都浸透着中国军人的鲜血松山血战是滇西抗战中最艰苦的战役, 也是争夺滇西抗战胜利的关键一战, 战后, 作为山地攻坚战的范例, 它被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编入到教材之中当松山克复后, 如潮的车流重新由惠通桥经松山抵达龙陵, 滇缅国际交通命脉即将重新贯通 可以说, 松山之战摧毁了日军滇西防御的核心三角支点, 打通了保山到龙陵的交通线, 也打开了中国远征军滇西大反攻的前进通道, 为滇西全面反攻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被我军炮火摧毁的松山日军 1 1 3 联队营地从松山主峰上被我军俘获的仅有的 4 名日军残兵经历松山血战的贵州籍老兵李文德,攻打 松山时他年仅 1 7 岁 战后不愿参加内战的他在 这里安家落户, 6 1年来他一直守望着这片曾经 洒下他和战友们鲜血的土地此地曾被日军第 5 6师团 1 1 3联队辟为战地 指挥部驻地及蓄水池眼前的这片土地据当 地老乡说, 因地下埋了太多 的阵亡将士, 在松山战役结 束后至今仍无需施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