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德格尔的哲学释义学.docx
4页标题】:海德格尔的哲学释义学【主题】:本体论的释义学理解和解释 释义学循环【内容】:海德格尔的哲学释义学一、释义学的现象学释义学在本世纪经历了一次根本性的转折一本体论转折,其结果是哲学释义学的应运而生 和释义学问题的扩大与深化这个转折的发动者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海德格尔的全部哲学尽管博大精深,但始终贯穿着一个基本动机一追寻存在的意义存在 的意义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但是,两千多年的西方哲学传统在这个问题上都走错了路:他 们把存在当作存在者来研究因此,首先必须区分存在与存在者这倒并不难然而,一经区 分了存在与存在者之后,我们马上就面临如何去追寻存在的意义的问题因为存在是无法定义 的,〃存在就是存在本身……'存在',这不是上帝,不是世界的根基〃因为〃存在并不是一种 实在,存在者的存在不是实体本身〃(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伦敦1962年,第266页 另一方面,存在虽然不能归结为某一存在者,但它不能离开存在者而存在,因为〃存在总是存在 者之存在〃(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伦敦1962年,第29页存在〃是确定存在者作为 存在者的那种东西"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伦敦1962年,第25页一句话,存在是 使存在者得以可能的条件和基础。
但是,〃存在的意义必须以自身的方式展示出来,这不同于存 在者被发现的方式〃(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伦敦19602年,第26页因此,研究存 在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海德格尔看来只能是〃现象学",或更确切地说," 释义学的现象学〃〃释义学的现象学〃这个词既表明了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与胡塞尔的现象学的联系,又指明 了它们之间的根本不同作为胡塞尔的学生和助手,胡塞尔的现象学对于海德格尔自己的哲学 思想的产生确实有过重要的启发和影响但是,海德格尔从他自己的哲学思想产生之日起,就 一直与胡塞尔有着深刻的分歧他从未把〃现象学〃这个词看作是由胡塞尔和舍勒等人所代表的 那个〃现象学运动",也不认为〃现象学〃是一种确定的学说相反,他从广义上把现象学看成是 一种新的哲学思辨的态度,一种可能性同时,他也在狭义上熟练地使用了现象学的分析描述 方法,在这方面的造诣也只有胡塞尔能与之相比但是,当海德格尔把〃现象学〃作为追寻存在的意义的根本方法提出时,这决不是认识论或 纯粹方法论意义上的方法,更不是什么分析描述的技术,而是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方法并且, 这种本体论不是一般所理解的同认识论、方法论鼎足而三的哲学的一个分支,而是关于宇宙人 生最根本的本原的学说,一切狭义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以及其他任何科学,都是从它派 生出来或发展出来的。
因此作为这种本体论层次上的方法论,它不是研究具体专门问题的方法, 或狭义的思维方法或科学方法,而是让事物自己显现,自己说话的方法,而这里所说的事物, 当然也不是这个或那个存在者,而是存在者之存在存在者之存在在一种特殊的意义上总是隐 蔽着,或者只是用一种歪曲的方式显示自己,这样,它就被人遗忘,而关于它与它意义的问题 也就完全被忽略了海德格尔认为,〃本体论只有作为现象学才有可能现象学的作为自我显示 的现象概念,意思是存在者之存在一它的意义,变形和派生物〃(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伦敦,1962年,第60页〃现象学是存在者之存在的科学一本体论〃(海德格尔:《存在与 时间》,伦敦,1962年,第61页海德格尔将〃现象〃与通常意义上的表面现象相区别他认为现象就是它自己,现象后面没 有别的东西,存在就是存在但是,成为现象的东西会被遮蔽恰恰正是因为现象一开始并没 有给予,所以才需要现象学,需要它使那被掩盖的存在被看见让现象被看见的具体做法是解 释〃现象学描述的方法论意义就是解释……此在的现象学就是在释义学这个词原初意义上的 释义学,它指解释的工作〃(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伦敦,1962年,第62页。
所以那 种本身就是本体论的方法论的现象学,更确切地说,应该是释义学的现象学然而,本体论的释义学所讲的解释不是狭义的方法论上的那种字句疏通,排疑解难,使人 们由不懂通过它而懂了的那种解释;而是站在存在问题的高度上,从存在的意义出发,来重新 审视一切要解释的不是什么古代的文本、外文作品或大思想家深奥难懂的词句,而是存在, 是古往今来的整个人生所以释义学在海德格尔那里并不是一种狭义的方法论,而是显示存在 者之存在的本体论的方法论,从存在者之存在或者此在之存在只有通过它来揭示这一点看,也 可以直接把它看作就是海德格尔那种广义上的原初的本体论这种本体论的释义学既然以存在 者之存在为对象,那么它就是一切具体学科,如历史学科中的释义学方法的基础和框架,一切 具体学科中的释义学方法都是从这种本体论的释义学派生出来的这种释义学要〃从本体论上搞 清作为历史科学可能性的存在状态、条件的此在的历史性,它包含了那种只是从派生意义上可 以被称为释义学一以历史学为特征的人文科学的方法--的根子"(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伦敦,1962年,第62页所以海德格尔认为只有本体论的释义学才是根本性的,它不是一种 狭义的方法论,而是要深入方法论下面揭示它的基础。
释义学不是对"精神科学〃的反思,而是 对这些科学赖以建立的基础的说明二、理解和解释近代哲学从笛卡儿著名的〃我思故我在〃命题开始,都或多或少地从人的意识、理性这一个 角度去看待人他们认为,人之区别于其它一切东西的根本地方,在于人有主观意识,有思想 所以尽管他们对主体(人)的规定各有不同,有的把它看作是个人意识,有的把它看作是人的 意识能力,也有的把它看作人类理性,等等,但不管怎样,归根结底总是从人的意识角度来考 虑问题,所以〃理解〃在他们那里只能是意识的功能和活动尽管克尔凯郭尔、尼采和弗洛伊德 分别从感情、生理或心理的角度对此提出了异议或抗议,但他们并没有从人的存在这个高度出 发来总体地考虑问题,所以他们只是给后人纠正近代哲学的偏向提供了基础,他们本人并没有 完成这个任务海德格尔哲学对人的思考的出发点可以说是与近代哲学的传统正好相反:〃我在, 故我思〃,或者〃存在,然后才有怎样存在及什么存在〃在我们有思维、意识、感知、认识之前, 我们已经在世在我意识到我之前,我已经被抛入在此之〃存在"了而理解则是此在的构成因 素之一,此在借它获得生命力,成为可能性,而不是象别的存在者那样固定死板的现成的东西。
〃此在有的那种存在,作为存在的可能性,存在地在于理解〃(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伦敦1962年,第183页理解是此在同存在最根本的关系,它是人的一切其他活动,包括意识活动的基础,它是前 意识的、先验的只要此在存在,它就理解存在,理解是此在的本体论条件只有理解存在, 才有此在,才有此在的认识活动所以理解决不是主观意识的认识活动和功能,而是它们的基 础和条件,有意识的认识活动是从中发展出来的理解不仅告诉我们怎样思,而且还告诉我们 怎样存在,思只是存在的一种功能理解首先向此在揭示它的存在结构,通过这种揭示,此在 在它的纯粹认识功能中就可以运用它对于自己生命的可能性的理解但究竟是些什么样的可能性,这就要看理解的〃筹划"了〃理解本身就有我们称之为'筹划’ 的这种存在结构〃(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伦敦1962年,第184-185页在海德格尔 看来,我们所置身、所与之发生关系的世界,是一个可以利用的世界,世界上一切东西只是在 此在使用它们的过程中,才被揭示出来,与此在相遇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世界是为了此在的 缘故如果我把门拉手〃看〃作是我开门活动中的一个因素,那么这种看法就是把门拉手归结为 为我而存在的东西,门拉手是因为我筹划开门才对我有意义。
这样来看,世界只是当它在我的 筹划,计划、可能性显现出自己时,才有意义按照海德格尔这种对世界的分析,世界并不是 作为简单的、现实的东西向我们呈现的,而是作为可能的为人类服务的方式呈现给我们在这 个意义上,世界是一种有待实现的世界有了人化腐朽为神奇的点化之功,乱石堆可以成为宝 藏,荒漠地可以变成绿洲,世界的可能性任何人都无法想象,但这种无法想象的无限可能性, 其实就是我们人的可能性理解就是在此在面前筹划可能性不是因为我考虑可能性,我才是 自由的!而是因为我是自由的,我才考虑可能性理解就是此在把自己的可能性投向世界,这 也就是所谓的〃筹划〃〃作为理解,此在在可能性的基础上筹划他的存在……理解的筹划有它自己的可能性一 发展自身的可能性理解的这种发展我们称之为'解释’在这个发展中,解释理解地同化了被 它所理解的东西在解释中,理解并没有成为不同的东西,它成为自己"(海德格尔:《存在 与时间》,伦1962年,第185页海德格尔这段话清楚地告诉了人们理解和解释的关系解释 是理解的发展,理解是解释的基础和根据,从根本上说,它们不是不同的东西当然,这不等 于说它们完全一样作为对可能性进行筹划的理解,它是一种前意识的对可能性的统觉、取向 和心态,它是此在存在的构成因素,先于意识和反思。
也就是说,我的存在先于我对它的认识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理解虽不是任意的,但还未完全展示出来解释就是要把理解筹划的 可能性清楚地揭示出来,〃解释〃的德文原文Auslegung的原义就是〃展示〃当然,这种解释所要 解释的决不是传统释义学所要解释的文本或表达式之类的东西,它要解释的是此在的可能性一 人生与世界三、释义学循环在海德格尔看来,世界万物只有为我所用才有意义,一切事物只是在为我们所用时才同我 们发生关系,与我们相遇这当然不是说心外无物,而是说如果不同此在发生关系,世界之为 世界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一块石头如果没人利用它的话,它也存在,但没有意义一旦人把 它作为矿石或建筑材料而加以利用,它就具有了一种可能性,一种意义,这种意义就是它同人 的实践关系世界作为一系列为人类服务的可能性,要此在去筹划,把它'作为〃什么,这表明 世界不是既定不易的东西,它是为人类服务的无限可能性,我们把它"作为〃什么,它才能是什 么,人是世界的主人因此,很显然,当人们弄清某物的〃作为〃结构时,就指出了这个事物的 目的和可用性解释就是揭示或弄清这种〃作为〃结构,这就要求被解释者的各个方面已经预先是解释的现 实因素了。
也就是说,在具体的解释开始之前,要解释的东西已经在我们的世界〃观〃中了,是 我们预先已有的东西所以海德格尔说:〃这种解释总是根植在我们预先已有的东西一前有中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伦敦1962年,第191页人决不会生活在真空中,在他有自 我意识或反思意识之前,他已置身于他的世界,属于这个世界,因此,他不是从虚无开始理解 和解释的他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传统观念、风俗习惯,他那个时代的知识水平,精神和 思想状况,物质条件,他所从属的民族的心理结构等等这一切,他一存在就已有了并注定为他 所有,即影响他、形成他的东西,就是所谓的前有前有始终隐而不显,它决定此在的理解和 解释,但却不能为人们条理分明地、理智地加以把握它就象宇宙间某些最隐秘的法则,始终 在起作用,但却永远也不会被人清楚地把握然而,此在理解和解释却不会超出这个范围,我 们要解释的东西,总是为我们的前有所规定了的但是,前有是内涵稳定,外延模糊的存在视界,它包含了许许多多的可能性,究竟先解释 哪些可能性,怎样去解释,这就需要有一个特定的角度和观点,就象一只大蛋糕总要从某处先 切一刀一样这个解释的特定角度和观点,解释的入手处,海德格尔称为〃前见〃。
任何在我们 前有中已被理解的东西,我们都会前见地把我们的〃见解〃加于其上,这样,通过解释,它就可 以为我们概念地加以掌握了但这决不是说,前见是我们反思了前有之后才发生的东西前见 和前有都是解释作为结构的基础前见,作为解释发展的一个因素,也是一般地预先已有的东 西的一部分,只有通过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