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docx

18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57442265
  • 上传时间:2024-01-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71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原文   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洪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马上罩上双层的悲伤参与遗体告辞仪式之后,总想写点什么,一则说说自己的心情,二则作为纪念可是一拖延就三个月过去了依理,或依礼,都应当尽早拿起笔来写什么呢?这有困难一是他业绩多,成就大,写不胜写;二是遗体告辞仪式印了《叶圣陶同志生平》的文本,一生事业已经简明扼要地说了;三是着作等身,为人,以及文学、训练、语文等方面,足以沾溉后人的,都明摆着,用不着再费辞但纪念文是还要写为了不重复,准备沿着两条线选取题材:一是写与我有关的,二是写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月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固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那时候他还没以字行,用叶绍钧的名字。

      我的印象,比方与鲁迅、郁达夫相比,鲁迅笔下多锋芒,郁达夫有才任情,叶先生只是平实法规而已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虽然不能说错,也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识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中国读书人的思想,汉魏以后不出三个大圈圈:儒、道、释搀合的状况很简单,如有的人是儒而兼道,或阳儒阴道;有的人儒而兼释,或半儒半释;有的人达则为儒,穷则修道;等等叶圣陶先生则不搀合,而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憧憬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因此,我经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但凡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训练,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肯定清清晰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头。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一般话一般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敬重,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方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肯定亲自来,虚心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固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议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议,似乎应当作主的是我,不是他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肯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辞,他鞠躬,口说感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晚年,记得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感谢 *的大风暴来了,还见了一次给他贴的*,幸而这有如阵风阵雨,不到片刻就过去但交往总是不便了,何况其时我更是自顾不暇所以只能默祝老人能够如《尚书》所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一晃差不多十年过去,知道老人幸得安居,食住如旧,也就放了心其时我是依据七十年月初的什么文件,干校结业,由于妻室是有两只手,仍在城里吃闲饭的人,所以没有返城居住的权利,双肩扛着一口下了乡也许是七十年月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其次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特别懊悔,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终沦为住旅店,感到很哀痛我看了信,也很哀痛,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叶圣陶先生待人厚,还有一次更为突出,是在某一小型会上发言也许是“争论”批判和自我批判之类的大题目吧,他说,这,他只能做到一半,是自我批判;至于批判,别人的是非长短,他不是看不出来,可是当面指摘人的短处,他总是说不出来这只能做到一半的作风,是对是错,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这里我只能说说我自己的感觉,那是:至少是某些时候,或从某个角度看,德的力气会比力大,由于它可以使人自重,努力争取不愧于屋漏。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人,思想和行动,范围太广,我想损之又损,只说说我深知,而且应当受到高度重视的一个方面,“语文”方面;这仍嫌范围广,只好再缩小,限于写作应当用什么样的语言这个像是不成问题的问题说是不成问题,由于:一,看历史,好像早已解决那还是民初高喊文学革命的时候,以前言文不全都,如言,说“我觉得对”,文则要写“余然之”,既增加了无谓的负担,又不简单懂,所以应当合二为一起初有些人,如林琴南之流,不以为然,但这是大势所趋,众意所归,不久就统一了天下,理,认定怎样说就应当怎样写,行,用笔写白话二,看现实,写,都不用文言,而用一般话但这里还隐蔽着不少问题由文学革命时期起,就应当有所谓白话指什么(如有孔乙己的白话,鲁迅的白话,北京市民的白话,等等),能不能这样写,应当不应当这样写等问题这且不管,文学革命之后,很多知名的和不很知名的作家,以及广阔的能执笔而不成家的,总是这样做了成果呢?我的看法,除了少数人、个别文体(如小说、戏剧里的对话)之外,都是只能“不即不离”不即,是与街谈巷议的口语不尽同;不离,是无论如何,总可以算作雅化的精炼化的条理化的口语。

      这都是过去的事了值得重视的大问题在现在,流行的文的大多数,从用语方面看,与过去相比,不即的成分明显增加了,从而不离的成分就相应地削减了这表现为冗长,扭曲,修饰,晦涩,不像话不像话,有影响,是不自然,不简明,不易懂这样写,有的来于心有余而力缺乏,有的来于看什么,学什么;但更多的是来于熟悉(纵使是不很明确的),以为不这样就不成其为文,甚至缺乏以称为文有熟悉为依据,不即而离的文就会发荣滋长,最终成为文风问题叶圣陶先生坚决反对这种文风,他提出正面的主见,要“写话”写话,粗略说是嘴里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加细一些说是,所写,从用语方面看,要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话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经常谈到写文章,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响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模糊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模糊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见,就必致付之一笑这里为题目所限,不能牵涉过多,甚至挑起论辩专说我的看法,写话,虽然其中有些细节还需要进一步说明,但大体上说,或当作行文用语的一个高标准看,总是既正确又对症说正确,由于这是坚持文学革命以来求言文全都的老传统。

      说对症,由于时下的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称为文言,是由于只见于书面,嘴里并不这样说新文言,就其难于为绝大多数人轻易了讲解,会比旧文言更糟,由于旧文言简短,新文言冗长,旧文言直说,新文言要多绕弯子不简短,不直说,再加上结果的难于了解,就成为症去症要有对症药,那就是写话,写话的主见会遇到两种性质的难易问题一种是执笔之前,刚刚说过的,认为这样就不成其为文,下里巴人,不屑于熟悉,属于一念之差,可是变却大不易,要渐渐学,多多比拟,细心体会,求速成办不到另一种是执笔之后,我的阅历,就说是下里巴人吧,写得简明自然,让下里巴人听着像话,不是简单,而是很难这也要靠渐渐学(多念像话的文),多多比拟,细心体会;此外还要加上叶圣陶先生提到的方法,写完,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亮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动听,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殊重视“简洁”简洁应当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由于叶圣陶先生经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决不该繁可是现实呢,经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繁简有时牵涉到内容方面,意思无价值,甚至更坏,固然以不写为是内容还会引来其他性质的简单问题,这里不管,只说用语用语的可简而繁,近些年来大为流行,种类和把戏都许多,几年前我在拙作《作文杂谈》的“累赘拖沓”一题里曾较具体地谈到,这里不能多说我的想法,值得重视的不是多用少用一两个字,而是应当少用而偏偏多用的这种喜爱冗赘的心情,它扩张,无孔不入,就会成为风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势力越来越大,占据的地盘越来越广,如“我见到教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教师”,“他坐在了前排”,成为既累赘又别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熟悉”,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熟悉”,成为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 在我熟悉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善,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当说是第一位。

      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仔细,不做到完全稳妥决不放松还记得五十年月早期,他发觉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个,随写者的自由,于是消失这一处是“叫做”,那一处是“叫作”的现象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当,必需定个标准,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照旧贯打算之后,叶圣陶先生监视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经常想到他的业绩仍以(左传)的三不朽为标准,“立德”是“太上”的事,就理说应当受到敬重,没有问题问题是行方面的如何效法两个时代有距离,相通的可能毕竟有多大呢?不过无论如何,悲观总是不行取的,要知难而不畏难,方法是长记于心,学语文方面也是这样,——不,是困难比拟多,由于理的方面也不是人人都首肯不人人首肯,乐观的空话就不大有什么用但盼望,即使不是很大的,总不当因不乐观而放弃这盼望就是,但凡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经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见,以及提出这种主见的深重的苦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学问点   一、简介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璿,河北香河人,学者、散文家曾参与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出版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等与季羡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五讲大一统与中华民族初步形成(秦汉时期)-2025年版.pptx 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绪论.docx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2025年版.pptx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资料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 副本.docx 2023版教学设计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本课件.docx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二讲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2025年版.pptx 第六讲践行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讲稿-2025秋形势与政策讲稿.docx 2023版教学设计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本课件.docx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十六讲文明新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2025年版.pptx 第四讲阔步迈向农业强国讲稿-2025秋形势与政策讲稿.docx 2023版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教学设计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本课件.docx 2023版教学设计第二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本课件.docx 微机原理及单片机应用技术概述.ppt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结构-塑料成型工艺基础.ppt 市场营销学(第2版)市场营销管理.ppt 税收筹划(第2版)课件:跨国税收筹划问题.ppt 微机原理及单片机应用技术-初识STM32.ppt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第7版)课件:政府会计的基本概念.pptx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第7版)课件:政府单位会计概述.pptx 银行会计课件:无形资产与其他资产的核算.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