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1千米的认识.docx
7页千米的认识教材第20、第21页的内容1. 在学习了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基础之上, 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同时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初步建立1千米也就是1公里的长度观念, 知道千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即1千米(公里)=1000米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测量的良好学习习惯4.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熟练地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卷尺, 挂图, 米尺和盒尺老师提问:我们曾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老师请同学们具体表示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的长度老师请学生把下面的填空题补充完整1米=( )分米 1米=( )厘米 90分米=( )米 80分米=( )厘米1. 教学千米的认识1)老师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 我们以前学过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是米例如老师买了3米布, 这根木棍的长度是1米等, 这些都是用米作单位的那么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2)认识千米老师出示教材第20页例1图老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后, 说一说图中的180千米、60km、98千米所表示的意思。
例如:铁路边里程碑上的“180千米”, 指的是从某地到这个里程碑的路程是180千米, 然后指出日常生活中, 像这样计算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时, 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千米又叫作公里,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公里)老师板书课题:千米(公里)的认识老师提问: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2. 教学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老师提问:同学们都喜欢体育运动吗?你们参加过100米的短跑比赛吗?下面我们就来看一幅图老师:如果你在这个长100米的跑道上来回走上5次, 就是10个100米, 也就是1千米, 可以用km来表示老师板书:1千米=1000米请学生独立记忆千米和米的进率老师提问:同学们每天上学有步行的, 有骑自行车的, 还有坐公共汽车的如果一个人步行每小时能走5千米, 骑自行车每小时可行驶15千米, 现在请你们估算一下, 从自己家到学校有多少千米3. 实际操作、测量,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老师拿着卷尺带学生到操场上, 以人或者树的位置为起点, 先测量出100米的距离, 让学生仔细观察, 目测100米的实际长度然后让学生用一般的步行速度走一走, 所需时间大约是一分十几秒, 还要告诉学生1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 同学们如果用一般的步行速度, 走12分钟左右的距离大约就是1千米。
现在就请同学们想象一下1千米有多长老师还可以让全体学生参与测量操场一周的长度, 让每个学生都准备好米尺或盒尺, 要求学生共同合作, 完成测量选好一个记录员, 然后学生们开始进行实际操作1)实际操作, 合作测量2)整理数据, 计算长度3)推算出1千米的距离4)亲自走一走, 感受1千米的距离到底有多长1. 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1)读题, 弄清题意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说出自己的想法3)老师指导, 集体订正答案2. 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的第2题1)学生独立审题2)学生独立完成, 老师进行个别3)集体订正答案请查阅资料后再填空我国的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观之一, 它的总长大约是( )千米课堂作业新设计1.略2.米 千米 千米思维训练略千米的认识1千米(公里)=1000米1.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 1千米这一长度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 因为平时学生不太关注两个地方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当然, 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 他们在马路边、公路交叉口、高速公路等地见过“千米”, 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 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以前在哪里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 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千米”, 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千米, 建立1千米的概念。
2. 考虑到学生对学校附近比较熟悉, 所以老师让学生先猜一猜, 哪个地方到学校大约是1千米通过学生的猜测、比较, 得到:“从学校到幼儿园大约是1千米然后让学生闭眼想一想, 1千米有多长通过猜一猜、说一说等活动, 学生进一步感悟到了1千米有多长再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从而比较自然地引入“千米”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 明确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将要学习长度单位千米, 通过学习, 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无处不在, 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 这些知识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 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 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 建构效果的好与坏, 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 离学生“可视性”的体验和感受经验比较远, 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 老师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 改造和组织了教学过程首先, 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 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 在发现中建构, 在建构中实践, 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
其次, 在采集教学素材时, 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 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 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和发现, 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一 复习导入1.前几天,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操场的?(米)老师: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大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学生:米 分米 厘米 毫米老师: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2.谁能比画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画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3.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4)测量教室的长米)老师:如果要测量南京到苏州的距离, 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老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南京到苏州的距离比较远, 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设计意图:从测量两个城市的距离引出新知,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 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 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二 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1.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老师:老师手里拿的是米尺, 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老师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000米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 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老师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3. (屏幕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 沿操场(一圈200米)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老师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那么沿这个操场走5圈, 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老师板书:15分钟走的路程, 长约1千米4.小结:1千米=1000米【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教学, 让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 又有助于抽象“千米”的概念, 形成正确的“表象”, 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做一做第21页“想想做做”第1、第2题。
设计意图: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即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活用教材, 节时高效】三 千米的应用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 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课件演示:请你仔细观察, 哪些地方有“千米”?1.公路边的里程碑2.指路标志3.限速标志4.比例尺随着学生的回答, 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限速标志和比例尺, 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四 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 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 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现在请你估计一下, 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学生甲: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学生乙:走一走看看是不是15分钟老师:你们说得很对, 我们还可以这样证实课件演示)(1)量出1米的距离, 走一走, 有多少步1米有2步)(2)算一算, 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00步)老师:1千米, 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0步, 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 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7实 用 文 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