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声乐教学的基本内容.docx
3页谈声乐教学的根本内容 谈声乐教学的根本内容 【内容摘要】声乐教学的内容必须是以教学思想作为指导根底,从而科学、准确地落实教学方针与教学原那么如果说教学思想是“软工程〞“虚工程〞的话,那么教学内容就是“硬工程〞“实工程〞文章分别从课程设置及教材选用两方面对声乐教学的根本内容进行阐述 【关键词】声乐教学 课程设置 教材选用 声乐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内容所表达出的意义是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是内容的存在方式所有的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两者的辩证统一,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而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大要素:一是课程设置,这直接决定教学内容的具体落实;二是教材选用,这也直接决定教学内容的具体落实对这两大教学内容的要素,下面笔者分节进行论述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教学目的实现与教学水平的上下在当前全国深入进行的教学改革中,也常常关注课程设置的改革因此我们的声乐教学,也必须对课程设置给予足够的重视 1.课程设置的概念内涵 “课程〞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内涵。
广义上“课程〞所表达出的意义为以实现学校培养目标为根底,制定教育的内容、形式以及课时安排等;狭义上的“课程〞所表达出的意义是在教学的方案中科学地设置一门学科 “课时设置〞的意义在于各学校以自身的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为根底,从而开设学科以及学科的顺序、课时等因素的分配 与“课程设置〞密切相关的,还有几个概念: 第一个是“课程方案〞,是指课程的总体规划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目的和各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主要规定是:各级各类学校课程设置的门类及各 学科的教学顺序和教学时数,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中国旧称“课程规条〞“教育方案〞“课程规程〞等,20世纪50至80年代,称“教学方案〞,1992年起改称“课程方案〞 第二个是“课程设计〞,是指编制课程方案、分科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过程 第三个是“课程标准〞,是指关于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门类、各门类的水准和根本内容的规定包括总纲和分科课程标准两局部总纲规定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学科设置、各年级各学科每周教学时数表和教学原那么等;分科课程标准规定各科教学目标、教材纲要、教学时数分配、教学设备、教学法根本要求等。
在我国,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布的?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最早使用“课程标准〞一词1952年,总纲称为“教学方案〞,1992年改称“课程方案〞;分科课程标准称作“教学大纲〞,即按学科以纲要形式规定教学内容和根本要求的指导性文件包括该学科的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结构,教学进度以及讲授、实习、实验等教学时数的分配等2002年,王安国、吴斌合著的?音乐课程标准?一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可视作关于声乐“课程标准〞的重要参考文献 第四个是“课程编制〞,是指课程的开发和制作,也称“课程研制〞主要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步骤又分三个层次:一是教学层次,由任课教师进行;二是学校层次,由学校的全体人员进行;三是社会层次,在国家或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社会机构的组织下进行 第五个是“课程实施〞,是指课程方案付诸教育实践的过程,是课程编制的步骤之一,是到达预期的课程目标的根本途径 第六个是“课程评价〞,也是课程编制的步骤之一,是指研究课程价值,判断课程在促进学生开展方面的作用旨在判定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完成教育目标的程度、检验课程编制的效果,据此做出改良课程的决策。
2.课程设置的要求 课程设置是决定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因此要求课程设置一要符合教学规律;二要符合实际情况;三要具有科学性、完整性、体系性总之,课程设置的学问很大,课程设计者必须在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的根底上,经过充分论证,拿出合理的设置方案并根据教学实践的不断开展变化,不断调整、修正课程设计 3.当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课程设置,总体来看是较为科学合理的,也是适用的但是,如果严格要求,仍有未尽如人意之处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 第一是学生的讲课实践课比例明显过小,未能突出“师范性〞特点建议适当增加学生的“声乐教学课〞,特别是在大三时就要开设此课,而不只是毕业实习时才进行讲课实践,那已经为时太晚,亡羊补牢都来不及 第二是有些新型课堂并未列入设置之内,例如声乐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必要的学科,但迄今为止,并未列入正式的课程设置之中 第三是知识性课程过多,能力性课程过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进程和质量,从而影响整个素质教育例如音乐创作能力、舞蹈编创能力、合唱指挥能力等课程,均得到充分的重视。
二、教材选用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也是课程的有效形式因此高师声乐教材选用对于教学内容的落实和整个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1.教材选用的概念内涵 教材,是指根据教学大纲编选的供教学使用和学生学习掌握的根本材料,是与课程相匹配的,有的教材本身就是课程内容教材的载体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文字教材、视听教材,电子教材、网络教材、电信教材等等 2.教材选用的原那么 无论是任课教师还是教育行政部门,对教材的选用都应坚持以下原那么 第一,科学合理在众多的相关教材中,要采取比拟法,优中选优,选用那些科学合理的教材 第二,新颖独特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信息更新度与知识更新度均很高,有人称这是“知识爆炸〞时代,此话颇有道理因此,要在众多同类教材中,选用那些观点新颖、思路独特的教材,以适应新时代对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第三,实用有效教材只是一种外在形式,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因此选用教材也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重要思想,选用那些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教材 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材的选用,总的看情况良好,许多教师不仅限于“吃他人嚼剩下的馍〞,而是自己动手编写声乐教材,摆脱了一般艺术院校声乐教材的束缚,编写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师范性〞特点的声乐教材。
从“编著〞到“著作〞,是一个质的飞跃,这需要教材的编写者在知识结构、教学能力、教学经验、理论研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各方面有综合的大跨越,绝非轻而易举、一朝一夕之事作为真正的目标,尽管难,我们每一位声乐教师都要知难而进,为真正“著作〞出合格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材而不懈努力,做出应有的奉献 参考文献: 【1】?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 【2】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