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女性视角下的城市步行空间研究综述.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20665711
  • 上传时间:2021-12-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87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女性视角下的城市步行空间研究综述 沈怡君【摘 要】本文阐述了女性主义和女性视角的概念,对当前关于女性视角下的城市和城市步行空间研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现阶段下女性视角下城市步行空间研究的必要性关键词】女性主义;女性视角;步行空间:TU984文献标志码:A :1007-0125(2019)21-0206-03近年来,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接受“步行城市”这一规划理念可行性是城市生活体验的内在本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机动车已经主导了城市设计和规划领域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则制定者和城市设计者开始意识到建设步行城市的重要性把路权归还给行人,把行人作为城市设计的核心这一规划理念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城市步行空间的活动与交流是居民日常生活所必须,也是城市活力的来源,然而对于女性来说,所需的交往活动空间似乎并未受到关注与重视面对这样的建设现状,笔者认为有必要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城市步行空间进行一定的理论探究,以期倡导更多人关注女性在步行空间中的空间体验,推进城市中步行空间人性化建设一、研究现状(一)相关概念的研究1.女性主義“女性主义”(feminism)源自法语feminisme.根据Nancy F. Cott所著《现代女性主义的祭奠》一书[1],1880年代创立法国第一个妇女参政会社的法国女子Hubertine Auclert,最先公开提出这个词汇。

      她指出,“女性主义”这个名词到了1914年美国妇女赢得政治投票权那年前后才在美国开始流行十九世纪首次妇女运动中,并没有人提到这个字眼女性主义”一词被激进分子、知识分子以及作家们广为使用还是二十世纪一零年代以后的事(杨美惠,1988)“女性主义”这个词汇在近二十年之内,因广泛使用而被赋予了不同意义2.女性主义视角所谓女性视角是指从女性的角度看待问题、体察世界,相对于男性视角看重经济、权利、规则,女性视角更关注需要、愿望、联系,从而显得更为细腻和感性性别视角尤其是女性视角的发现可以说得上是人类认识论上的一大进步,不仅有利于文化的革新,也有利于人性的完善,因为受到彼性别视角的影响会促进此性别的人自身的改进不过,性别视角不应该包含性别歧视应该同等对待男性视角和女性视角对世界的意义二)女性与空间研究发展概况1.国外女性主义发展概况美国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和1789年法国的《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中,“人权”的含义只是男人的权利,并不包括女权从1815年至1914年,英美和西欧的妇女们自发地结合起来,向广大的社会要求“把女人也当人看待”这一股蓬勃的妇女运动为欧美女性赢得一些重要的基本权利,包括财产权与子女监护权,以及1920年以前分别于英美获得的选举权。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所著《女权辩护》(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1792)认为女性拥有比男性多上很多的权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伊丽莎白卡迪斯坦通Elizabeth Cady Stanton的《情感宣言》(Declaration of Sentiments,1848),则号称为平等权争取的宣言第一次妇女运动要求国家把公民人权扩大到女性,坚决的政治、经济以及法律等一切领域获得平权,这一次妇女运动也被史称“旧女权运动”在1920年代至1930年代,女性主义在这期间演变成为一个总括性的专有名词,它不止被使用在投票权等政治运动中,也包含由平等给予至生存控制的经济与社会权利(Sanderock and Forsyth,1992)但这一次妇女运动中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产生性别、种族、阶级不平等的政治经济制度 [2]1960年代开始至今,从美国又涌现新妇女运动浪潮至今仍旧在社会政策与实践当中运作着妇女不但要求在工作权限上的同工同酬,要求就业机会均等,而且进一步地要求拥有掌握自己身心的权利,亦即个人是政治的2.国内女性主义发展概况女性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程截然不同。

      在20世纪之前,中国妇女被本质上地区别于男性尽管道家认为代表阴、阳是同等重要的,但妇女仍然被认为处于较低的地位《易经》写道:“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妇女仅仅是男性的附庸,不被允许参与政治活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女性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被写进宪法“中国妇女在教育就业等方面,理论上与男性平等”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妇女代表以新中国主人的形象出现在政治舞台1986年我国卫生部、劳动人事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联合下发的《女职工保健工作暂行规定》,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为女职工“五期”保健制定明确规定[3]3.女性视角下的城市空间方向发展概况除了对于参政权以及工作权等个人权利的争取之外,当女性主义规划理论伴随着美国都市主义与都市化其修正解释而萌芽时,关切女性使用建成环境的文献才逐渐出现,企图修正大多数美国都市历史学与社会学对女性的过分遗漏女性主义学者强调恢复这一平衡时,她们也在挑战历史上对于男性/工作地点/公共的领域/城市的强调,特别是男性/女性、工作/家、公共/私人领域、城市/郊区的隔离20世纪60年代末,兴起了关于女性主义议题的思考涵盖的领域包括地理学、都市与文化研究、人类学等等。

      证实人类是根据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种族、移动性来体验建成环境(Cavanagh,1998)此时的女性主义议题趋向于多元化思考,不再局限在政治权利方面,而是转向强调社会中现存的很多不平等的待遇20世纪70年代,女性主义思想首次出现在城市空间研究,空间环境中的性别差异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女性与建成环境”成为一项特别流行的标题,数个主流杂志为此标题发起一项特殊的议题1980年Signs春季刊《Women and American City》zhong Gerda Wekerle《都市环境中的女性》聚集了当时社会的三种主要范例的研究:(1)公众/私人的裂缝以及如何整合此两领域;(2)环境与行为,关注女性对各种空间的使用,以及女性如何更完全地参与其中;(3)環境公平,特别是强调女性关于公共利益与服务的权利,例如交通、住宅以及社会服务20世纪90年代,《建筑学与女性主义》标识出建筑学与女性主义跨学科的研究已经形成Gerda Wekerle与Carolyn Whitzman(1995)在《安全城市》(Safe City)一书中,描述女性在公共都市空间中如何觉得害怕在书中详细描述了强化公共空间安全性的方式,并告诫实质设计是改善城市安全性的唯一要素,强调社会预防与设计。

      目前,我国对于性别差异与空间关系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对女性的关注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出现了一些关于女性视角与空间设计规划的资料,从不同层次不同方向进行研究例如,何浩在《基于女性视角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研究》一文中就已提出了女性视角的观点,并探讨了女性视角对空间规划的影响[4]相关书籍对女性与空间关系进行阐述,提出了性别差异的观点,对当前女性涉及的空间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提出了现阶段女性社会空间发展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黄春晓在《女性主义理论及其对空间规划的启示》一文中就述评了女性主义的空间研究理论和方法,阐述了在进行空间分析的过程中由不同理论思想而引起的差异性,探讨了女性主义对规划的启示和对规划所产生的重要影响[5]在城市公共空间方面,姚晓彦,赵荣山,王姣姣对城市的典型公共空间居住空间、商业娱乐和街道交通,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进行空间的思考和设计,阐明了空间的性别差异[6]杨雯以开放空间女性使用者情绪行为体验为出发点,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女性使用者在开放空间的行为主要有步行、驻足停留、休息、交往、游赏和亲子活动六种,女性使用者的情绪体验可分为愉快自在、炎热 / 凉爽、平淡孤寂、明亮宽敞和拥挤混乱五种,指出开放空间的安全性、区位效应、宜人的自然环境、可参与性和“以人为本”的设计是开放空间吸引女性使用者的主要因素[7]。

      同时,经过对现有一些书籍及网络资料检索发现,谈及女性与设计的研究较为缺乏,有关于性别与空间研究的也是从城市规划或者空间的角度着手,真正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出发,对现实社会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室内空间设计方面的研究还较为少见,女性视角的观点还没有具体针对到室内设计领域,因此对女性视角及其独特的设计表现做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对此领域有一定的探索意义三)女性视角下的城市步行空间研究1.后现代主义下的城市步行空间我国都市规划明显偏向以小汽车导向的都市发展新的都市交通空间的规划总是以道路规划优先,最后才考虑到人性空间都市道路交通发展是以兴建道路为主要考量,先进行道路的选线,路线选定之后才是其他设施的布设但是针对步行空间,行人的要求总是被忽略或挪后处理属于行人角度出发的人行空间规划与设计罕有;非行人角度出发的人行空间的规划设计仅提供人性基本的通行功能,至于安全、舒适、美观、便利、迅速等行人空间的要求受到忽视,以至于行人常常需要穿梭于重重障碍之中[8]2.理想的城市步行空间近年来,在许多新的都市发展与规划观念带动下,步行空间逐渐受到重视比如说:新传统邻里设计(Neo-Tranditional Neighborhood Design)\交通宁静区(Traffic Calming)\大众运输导向之都市发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等等交通设计理念,除了以往只重视步行空间通行机能知网,步行空间的安全、便利、舒适、景观、环境也渐渐受到重视。

      步行适宜性是衡量步行空间是否人性化的指标之一步行适宜性是建设环境支持和鼓励行走的程度,包括为行人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在合理的时间和成本内使人们能够到达各种目的地,在步行道网络中提供行程上的视觉吸引[9]以下是现阶段理想步行空间的要求:(1)交通层面:人性交通设施的基本能力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行人在空间中到达目的地的效率,并达到安全、快速、可靠、便利、廉价、大量等绩效在步行空间评估系统中,其绩效指标应有可行性、安全性、便利性、流畅性、防灾性等2)亲和层面:对于使用者而言,步行空间所提供的特性,其特性跟着人性、科技和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提供充分的咨询与互动、人性化、科技化、整体化、资讯化在步行空间评估系统中,其绩效指标应有舒适性、简易性、可亲近性、咨询性、科技化程度等3)社会层面:部分老弱妇孺,皆能享受便捷、舒适的步行环境公平地满足不同群体的基本通行需求一个良好的人性空间,应能够满足个族群的要求为此,步行空间作为基本交通设施的基本条件在人性空间评估系统中,其绩效指标应有平等使用、适当设施、少量负担等二、女性视角研究在城市步行空间中的必要性当代,我们若要观察女性在步行空间中的行为与活动,准确而言,应该以局部角度探讨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生活尺度,即女性个体在某地区外部限制下的工作限制与身体行动。

      通过研究性别差异,了解男女两性的身体和社会差异,深入了解女性视角在城市步行空间设计的必要性性别差异:(一)生理差异形成男女生理差异主要受两大生理成分——染色体和荷尔蒙的影响内生殖系统的不同和大脑结构的差异是男女结构的最大差异在人体发育过程中,女性大脑左半球神经细胞树突的成长和神经髓鞘的形成比男孩领先,而男性的大脑右半球发育领先因此,女性大脑左半球比较发达,而男性右半球比较发达在骨骼和肌肉方面,男性较女性发达男性肌肉质量高,粗壮有力;女性的肌肉纤细,脂肪组织比男性发达男性的胃容量和肺活量也一般较大男性的四肢和体型一定程度上大于女性的四肢和体型男性的身体一般比女性强壮二)社会差异过去,女性的社会地位在“大门不许出、二门不许迈”的严格约束之下存在很多社会和自我的限制直到,1970年早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