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香格里拉县青稞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对策青稞标准化与对策范文.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泽玥15****2海阔
  • 文档编号:204862716
  • 上传时间:2021-10-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38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香格里拉县青稞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对策青稞标准化与对策    摘 要:青稞是香格里拉县高寒地区农牧民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发展香格里拉县农业产业化的优势和突破口结合目前青稞产业发展现状,正确分析青稞产业优势及存在问题,采取措施提高青稞总产量,推动青稞产业化进程,对进一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关键词:特色青稞产业 优势 品牌     青稞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对多棱裸粒大麦的统称,在其它一些地区称之为元麦、米麦在香格里拉县种植面积仅次于玉米和小麦,青稞生产是香格里拉县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青稞特殊的生态生产环境及其自身的营养保健价值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青稞正在由一个区域性口粮作物向全球性健康食源作物发展,目前全县面积已发展到5万多亩已成为大多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因此,全面分析青稞生产、消费现状,对指导香格里拉县青稞生产意义深远   一、青稞产业发展现状   1.青稞生产发展较快 产量明显增加   青稞种植区域分为冬青稞(河谷地区)和春青稞(藏区),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往藏区刀耕火种、靠天吃饭的自然生产状态得到了根本改变。

      通过推广青稞生产各种科学技术,病虫害防治逐渐采用科学方法,有机肥用量增加,化学肥料在青稞生产上有了一定的用量,青稞生产得到较快发展,春青稞单产由80年代的130多公斤/亩提高到目前的180公斤/亩,总产达8600吨,其中商品粮3000吨河谷地区冬青稞产量最高达520公斤/亩   2.消费群体固定 产品特色鲜明   祖辈居住繁衍于迪庆高原地区的藏民族是青稞的基本消费群体最普遍的青稞食品是糌粑和青稞酒糌粑是藏族群众的日常口粮,糌粑已由单纯藏民消费向其它民族多元化消费转化;青稞酒是以青稞为主料、家庭自酿的非蒸馏“藏酒”地方性常用食品如“炒青稞”、青稞糖是藏区一带群众的零食,是婚宴和藏家招待客人的必需食品   3.特色企业稳步发展 外向消费效益明显   十一五期间香格里拉县把培育加工企业作为推进青稞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来抓,通过招商引资及培育、扶持地方特色企业,使我县以青稞为原料的企业不断发展,青稞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目前在迪庆州拥有以青稞为主要原料,生产纯青稞酒、青稞干红、干白、糌粑、糕点等旅游产品为主企业250多家,仅“云南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每年就需要加工型青稞原料近1000万公斤,形成了庞大的青稞加工产业化生产体系,年约需青稞原料2022万公斤以上。

      我县与香格里拉藏秘等以青稞为主要生产原料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合作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同时一大批创新型青稞产品问世,如香格里拉青稞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无蔗糖青稞饼、青稞牦牛无量棒、青稞月饼、青稞面条等,使青稞系列产品开发水平从原来的单纯酒厂原料逐步扩展到其它领域,特别是国内外对大麦、青稞营养品质及其保健作用研究深入和对青稞β-葡聚糖含量的认可,在青稞价格逐年上涨的情况下,青稞仍然供不应求,每年40%的青稞需求量要从青海等地调入   二、青稞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   1.自然条件差 农田水利建设滞后   种植青稞的土地只有沿江河谷地区冬青稞种植区的6000亩左右具备灌溉条件,高原坝区的春青稞灌溉条件较差,部分村社青稞生产基本还处于靠天吃饭的状况,县域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自我投入能力差,藏区农田建设基本滞后,抵御干旱等自然灾害能力差,造成早春出苗率低或后期籽粒不饱满,雨季青稞大面积倒伏,严重制约了冬青稞产量的提高   2.良种推广速度慢 综合技术覆盖面低   青稞良种较少,品种单一,生产上长期延用一些常规品种,这些品种因使用时间过长,种性退化严重青稞的生产、流通还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栽培技术上科技含量不高,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采用少,部分地区青稞生育期黄矮病、锈病、黑穗病、蚜虫等危害加重,现代植保技术措施不能全面应用,使大多数病虫害得不到有效控制,在青稞整个生产中造成严重的影响。

         3.加工技术落后 产业化水平低   糌粑、藏酒、青稞糖等青稞传统食品主要通过分散的手工作坊生产,设备简陋,工艺简单,操作过程缺乏严格卫生要求、大袋包装散装存放,菌群不能严格控制,产品容易霉变(糌粑)或酸变(青稞酒),很难批量走向市场,更谈不上产业化经营大多企业均处在无序的低水平竞争中,大多是重复建设这些企业至今没有生产出一个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知名的品牌由于科技和人才的短缺,多数企业处在小作坊式的粗放生产,科技含量极低在规模上,有的企业资产不到20万元,青稞加工产值占青稞总产值的比例不高,青稞的产业链条不够长   4.县域青稞发展不平衡 青稞生产总量不足   随着青稞产业不断发展,青稞种植面积逐年提高,但是由于河谷地区和高原藏区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农户重视程度和科学素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技术水平不同,使得香格里拉县江边河谷地区和藏区单产水平差距大河谷区单产最高达520公斤/亩,而藏区最高亩产200公斤/亩因此,单产水平的差距,导致了生产总量严重不足,地方生产的青稞除满足才能百姓正常的生活及饲料需求外,仅只能满足近50%的加工原料需求,符合加工型原料的少很大一部分加工原料还需从其它毗邻藏区调动供给,原料紧缺已成为制约香格里拉县青稞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更使得世界对云南青稞产品的迫切需要与我们不能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的矛盾还十分突出   三、青稞产业发展优势   1.品种独特 气候资源独特 生态环境良好   青稞是在青藏高原的特殊气候和种植生产环境中形成的区域性作物,比其它喜凉谷类作物和其它类型的大麦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与抗逆性,青稞又是集天然、绿色、保健等众多概念于一身的、最具高原特色的作物,而香格里拉县又是云南省种植青稞面积最大的唯一一个种植区,藏区太阳辐射强,日照丰富;季风稳定,干湿季节分明;长冬无夏,春秋季短,水、土、空气无污染,病虫害少,生态环境良好这些气候特点极其适宜青稞生长,开发青稞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具备生产绿色食品的条件着力开发和培育香格里拉县特有的产业,能为酿酒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提供优质无污染的原料,使企业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安全营养食品   2.不同种植区青稞增产潜力大   香格里拉县独特的资源优势,大小春两季都可种植青稞青稞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及青稞相关产业的发展,各级农业部门相继引进推广了“康青3号”、“康青4号”、“青海黄”、“九格”等优质青稞种通过科技人员与藏族农民群众的长期共同努力,主要产区在经历了多种生产技术措施应用推广特别是几次生产品种更换,以现代科技为主导的青稞生产技术体系已基本形成。

      青稞增产潜力大,冬青稞每亩可提高单产50~60公斤,每年可提高青稞产量400吨春青稞可提高20~40公斤/亩,每年每年可提高青稞产量150吨   3.领导重视 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高   开发青稞产业是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已得到全县干部群众的共识县委、县政府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工作,把打牢农业基础作为“十二五”及今后工作的重点并付诸实践,为青稞产业开发奠定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2022年冬青稞新增面积8.3千亩,预计春青稞新增面积2千亩,全部实行订单生产,购销合同青稞由香格里拉粮油收储公司以每公斤3.7元的保护价收购,收购后统一交售香格里拉藏秘酒业有限公司及其他青稞加工企业,以解决青稞产业发展中产品销售问题,积极构建了“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发展”的双赢局面,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基于此,全县广大农户对发展青稞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开发青稞产业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4.技术力量雄厚 市场前景广阔   香格里拉县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网络健全,技术力量雄厚2022年共有管理人员 53人,专业技术人员42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0人,农艺师22人这些科技人员长期从事农业管理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许多科技人员曾多次荣获国家农业部、省人民政府、省农业厅的表彰奖励,开发青稞产业具有强大的技术力量作为支撑。

      青稞在香格里拉县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粮食,长期以来供不应求据调查测算,目前市场需求量为16500吨,而香格里拉县青稞商品粮量为6293吨,仅占需求量的38.1�,市场缺口大因此推进我县青稞产业化发展潜力巨大   四、产业化发展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 增加投入   要充分认识到青稞是香格里拉县特色作物,发展青稞产业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根本出路要从培植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角度来培植青稞产业的发展,只有提高认识,增加投入,发展订单农业,才能适应市场需求,促进青稞产业稳步、健康、有序发展   2.强化加工型青稞品种的良种选育工作   品种是青稞产业化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针对目前栽培青稞品种单一,产量不高,缺乏加工型品种的现状,加强品种选育工作,加大良种繁育力度以各种加工性状为目标,加大引种力度,以现育成的“长白青稞”、“青海黄”、“九格”等6个加工型青稞良种为基础,通过种子加工,包衣技术,提高种子科技含量,扩大良种的覆盖面进一步选育出适合我县生产又符合市场需求的青稞品种,合理布局,发挥良种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加快青稞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集成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和服务活动,大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推广先进适用的栽培技术,如生物多样性栽培防止青稞倒伏、青稞间作箭舌豌豆培肥地力、土肥新技术、植保技术科学防虫防病等措施,提高广大农户种植水平,提高单产,满足市场对青稞需求量,增加农民收入   4.强化加工型原料生产基地建设 力争实现原料生产自给   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结合高产示范创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整合资源,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扩大青稞种植面积,实现加工型原料基本能自给   5.加强青稞加工水平 提高产业化经营能力   增强青稞精深加工比重,延长青稞产业链条,提高青稞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竟争力,力争青产品加工率达到50�以上省级以上的青稞加工企业的青稞加工产品达到无公害或绿色标准扶持青稞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中介服务组织,完善利益连接机制和经营机制,力争一大批农户进入青稞产业化经营领域,农户来自青稞产业化经营的收入明显增加    参考文献:  [1]龙飞.迪庆藏族自治州农业志[M].云南:地质矿产局印刷厂印刷,2022,1.  [2]徐廷文.青稞栽培[M].四川:四川民族出版社,2022,9. 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