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单相断线的分析判断及动画讲解.pptx
30页技术培训大讲堂 2018年1月 技术培训大讲堂线路单相断线的分析判断 关键词 单相断线 故障波形 输电线路故障统计 近三年输电线路故障统计表 占大多数 比较罕见 一 断线原因 吊车触碰 一 断线原因 一 外力破坏断线 采石放炮 二 自然灾害断线 覆冰 雷击 大风 舞动 一 断线原因 三 设备原因断线 弓子线过载烧断 接续管压接不良 一 断线原因 二 断线象征 断线象征主要体现在电气量变化和波形上 在这我将导线断线分为两个过程 一 第一个过程是 导线逐渐断裂的过程 断线中 线路电阻R L S 在断线过程中 L保持不变 载流面逐渐减小 线路阻抗逐渐增大 故障相电流将不断减小 直至为零 我把它叫做衰减波形 二 断线象征 二 第二个过程是 导线断线后的后续发展过程 断线后 此时会有两种发展变化 1 断线后导线没有下落 进入持续非全相运行状态 非全相是一种纵向故障 以B相断线为例 利用对称分量法可得 断线后非全相运行时会产生正 负 零序电流 且Im0 IB此时典型波形为 断线相电流为0 非断线相与断线前的负荷电流基本相同 我把它叫做平稳波形 B相断线序网图 二 断线象征 第二种情况是 断线后 导线经过短暂的非全相运行状态后 与相邻相或大地发生短路故障 2 短路短路时一种横向故障 故障相电流增大 电压降低 反映在波形上就是 经过一段时间后 电流幅值突然增大 我把它叫做突增波形 二 断线象征 三 保护动作行为 三 保护动作行为 课堂讨论 M电厂通过联络双线与N站相连M厂 N站两侧220kV联络 线保护两侧配置相同 分别配置了纵联差动保护 相间距离保护 三段 接地距离保护 三段 零序保护 四段 M厂 N站保护动作 两侧开关跳闸后重合闸不动 故障点距离M厂约0 5km 距离N站约11km 故障前各相电流分别为 A B C相0 18kA 课堂讨论 M厂 N站 C B A C B A 0 18kA 0 18kA 0 18kA 联络 线 第一阶段波形 N站侧B相电流逐渐减小直至为0 M厂侧B相电流逐渐减小直至为0 故联络 线B相为一个衰减波形 发生了断线故障 课堂讨论 第二阶段波形 N站 M厂两侧A C相电流仍为0 18kA 与断线前的负荷基本相同 而B相电流为0 是一个短暂的非全相状态 对于这个波形的后半段来说 N站侧 A相 B相电流剧增 然后变为0 M厂侧 A相电流剧增 B相电流无变化 从波形上看 N站侧A相 B相电流剧增 然后变为0 所以N站侧应该是A B相是故障相 M厂侧A相电流剧增 所以M厂侧A相是故障相 课堂讨论 动作过程演示 视频演示 第一阶段发生断线 完成断开 视频演示 第二阶段导线垂落 开关跳闸 视频演示 第三阶段开关跳闸 导线落地 总结 通过衰减波形确定为断线故障 通过平稳波形和突增波形的后续变化 判断出保护动作情况 从而准确判断出断线发展的全过程 平稳 衰减 突增 衰减波形 是电流幅值从正常衰减至0的波形 该波形反映的是线路逐渐断开的过程 突增波形 是断线后发生短路故障 故障相电流要有突然增大过程 平稳波形 断线后非故障相电流无明显波动 与断线前负荷电流基本一致 波形 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