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生的李白读后感.doc
10页中学生的李白读后感 在恍惚迷离之中,仰视李白瘦削的背影,倾听他渐行渐远的跫跫足音,腑身拾起珍藏于历史长河中的瑰宝,看着你唱一曲不朽的高歌幽森青翠,一片苍茫绿竹幽径,青萝拂衣长歌呤奏松风曲,曲罢尽兴月星稀尔后,驾一叶荡漾的扁舟,泅过碧绿的溪水,独自驶向浩瀚的江河,古来万事皆如东流水陶然自得间忘却了人间名利下面为大家精心了一些关于李白,请您阅读 带着对李白的景仰之情,我轻轻翻开了《李白传》这本书 虽说对李白十分景仰,但对他的了解却甚少只闻其才气和名气,却不曾细致了解他的生平经历我翻开本书,看到了作者安旗于1983年7月写的“初版前言”中的一句话,“最发人深省的是:为什么他失败了而又成功了?”由此让我更想要深入地了解一下李白的一生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但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游历中度过,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开元初年,赵蕤来访李白的父亲,交谈间听得隔壁有琅琅书声,便问:“这是何人?是你的儿子吗?今年多大了?”李客:“正是我那孽根祸胎快满十五了客人又问:“从这书声听来,这孩子不是很好学吗?”李客:“好学倒是好学,而且已经写作了几百首诗文他五岁发蒙识字,十岁读完了《诗》、《书》,以后便再不肯在儒家经典上好好下功夫,只爱杂学旁搜。
《楚辞》、《庄子》,他百读不厌,可是对举业却一窍不通从这几句对话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聪明好学,从小就饱读诗书的李白,也看到了一个从小就有独立思想,极富个性的李白这些可都是我少年都不曾拥有的啊!倒是,我从小也和李白很相像,就是爱“神说” 十二岁上,爸爸教他读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他就看见了千里以外的云梦大泽,那里的山是什么样,水是什么样,土地是什么样,出产的东西是什么样,说得活灵活现当他漫步江边,又常常从粼粼波光中看见:“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离骚》中上天入地的幻想,《庄子》中翱翔宇宙的神话,更使他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如此看来,爱神说的我也有作诗的天份,只是空有万千的想像却无法用丰富、精准的语言来转化成诗文与之相比,我从小就读书太少,读得经典名着更是少之又少这样,即使我和李白一样有天赋,结果也是天壤之别了由此,让我又一次深深感受到:一个人后天的学习远远比先天的聪明更重要的多 李白读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在他离开梓州郪县长平山的那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大鹏我们从书中的这些话里,不难看出李白的`雄心壮志,还有那份掩饰不住的自信! 若说李白能成为诗仙只是因为他从小饱读诗书,还有丰富的想像力,我觉得并不全面。
其实他作诗的灵感大多都他四处游历的过程中他每到一处不光是为了欣访胜迹,更是为了拜访得道高僧、隐士、地方官吏和社会名流……他为听渔歌还特地找了一家清雅的酒楼,听两个歌女为他唱曲听着听着,他会觉得那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曲子就是歌女自己心里的歌;听着听着,李白会情不自禁地为之地击节赞赏不已,并将其中一首歌词反复咏哦;更会感叹“民间竟有如此优美的天籁!如此动人的绝妙好词!这一支支曲子都是浑金璞玉啊!”李白加倍给了歌女赏钱,临走时,她们再三道谢,李白却说:“该我谢你们哩!”两人大惑不解李白又说:“我给你们的是铜钱,你们给我的是黄金是啊,李白在游历中不断地搜集“黄金”,也是他最终能成为诗仙的重要原因啊! 其实,读《李白传》一书,不仅仅让我了解了李白游历的一生,几经波折的一生,才华尽现的一生……也让我明白了诗仙是怎样炼成的另外,这本书让我赞叹不已的还有作者安旗的语言功力,此书以李白游历的过程一一道来,而作者所述李白游历景观之词无一重复,而且一词一句都妙不可言,让我感觉到自己的极度贫乏;所记李白拜访的名人,形容才华横溢之词也总是让人倍感绝佳且新鲜,简直就是词库大全啊! 说实话,读完《李白传》后,我依然觉得自己只是触到了一点皮毛,对李白的一生我还是无法细致而确切地道来,对文中的佳词妙句也没能记住多少。
我想这本书,还要再读,三读,四读……也许才能真正获得其精华,理解其内涵 李白一生都怀有建功立业的求仕思想,性格自由豪迈,入京求仕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又有“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是那样的雄健奔放,那样的充满激情,那么的感情至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既是作者咏叹的主题,也是一叹之不足而二叹,二叹不足而至于再叹的基调诗中大量运用神话,用夸张的手法来写蜀道难行及战祸之烈使蜀道风光既神奇又壮伟,令人惊奇振奋,抓住名山水特色,展示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奇险、高峻之貌通过传神的历史,使全诗充满奇险色彩和浪漫气氛六龙回日”写其高,“冲波逆折”写其险,“黄鹤南飞”“猿猴攀愁”写其峻,“飞流争喧”写其险,“扪参历井”写其危,“悲鸟、雄飞雌、子规”写其空悲总之,作者运用大量想象和形象的夸张,把蜀道的难和伟抒发的淋漓尽致气象上,如从高山壁画经过一般,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连绵不断的出现在面前,让人叹为观止啊! 还有,诗人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也因而成为千古传颂之佳句,反复咏叹描绘了由亲人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结尾写战祸之烈,一方面写剑阁的险要,易守而难攻,易生叛乱,不可留;另一方面写蜀道军事叛乱的残忍景象,抒发诗人对现实的隐忧,他看清在繁华一片的气象下统治阶级的腐败,因而深表愤恨与不满,以奔放不羁的笔调写了政治上的求仕心,也表达了对人民的热爱。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凭的李白,一切无不尽归笔底! 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命运大致相同,都是一直遭到排挤,一生失意,通过诗句表达对专权黑暗政治的不满,但他们的失意在诗中的表现,如李商隐“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白居易“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侵月”,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无不体现作者的感叹,蕴藉忧愤而李白单单除外,“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岂是悲叹?是他那鲜明的浪漫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历史传说的神奇与壮美,山川景物的伟大和强悍,诗人李白的豪放与旷达,久久回荡在脑海再读《蜀道难》,别有一番风味 李白借“蜀道”这一特定的审美对象,通过描写“蜀道”之“难”,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体悟与认识而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就是《蜀道难》的魅力之所在而今,往日的嗟叹与无奈都变成了令人欣赏的美景、奇观,“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的千年古道,也变成了宽阔的道路,行人车辆不断 一场突如其来的人间灾难悄然而至,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地动山摇,山崩地裂,房屋倒塌,桥梁坍塌,公路被山体滑坡、泥石流阻断……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再一次出现了“蜀道难”的局面 面对困境,有的人选择面对,有的人则躲避。
而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了抗震救灾的重任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用自己的身体和困难抗争,从瓦硕下面救出一个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生命;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从4999米严重缺氧的高空,空降地震灾区救助灾区人民,创造了世界军队空降史的奇迹;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挖凿堰塞体导流明渠,排除了堰塞体溃坝湖水淹没下游绵阳市的险情,创造了世界上成功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是呀,蜀道难,但难不倒我们的和国家,也难不到我们英勇的人民军队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会有“蜀道难”的境遇面对困难,我们应该怎么选择?文学家王国维曾把人生的境界分为三种: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无论何时何地,王国维想告诉我们的是,要有那份别样的豁达、顽强和坚持不懈而刘墉先生则把这三种境界分别比作骆驼、狮子、婴儿现在的我们就像骆驼一样为了走出沙漠,就算再苦,也必须坚持只有走出沙漠,才有活的机会中年的我们好像狮子,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为了让家人过更好的生活而拼命工作,满足自己的物质或是精神上的需要晚年的我们却回归到婴儿时的天真,与世无争,很淡定的过完余生无论我们像什么,我们都要做好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做最想做的自己。
最后,我想说,无论我们处在哪个阶段,达到何种境界,面对困境,只要有“人生得意须尽欢”的乐观,“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钟鼓馔玉不足贵”的坦然,相信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无限惊喜 我一直很喜欢《唐诗三百首》,我喜欢诗仙李白,记得李白小的时候有一次,学习不用功,缺乏毅力,有一天,他读书读到一半,就不耐烦,干脆把书一扔,溜出门玩去,他连蹦带跳地跑着,突然听到“嚓,嚓,嚓”的声音,看见一位老奶奶正用力地磨着一根铁棒,李白很奇怪,问老奶奶为什么在磨铁棒,老奶奶告诉他自己在磨绣花针,只要不间断地磨下去,再粗的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的李白听后,心想:“对,只有要恒心,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他转身就往家跑,拾起扔在地上的书本,专心致志地读起来经过长期刻苦的学习,他打下扎扎实实的基础后来,李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被后人们誉为“诗仙” 李白的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等尤其是他和“诗圣”杜甫是好朋友,两人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
我们现代的小学生,要学习李白等先辈们的不断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还要学习他们热爱祖国,为国为民的伟大胸怀,将来才可以为人民、为祖国献出一份力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他,把生命化作一曲乐章,乐章华丽的戛然而止后,动人的韵律却久久缭绕……——题记 年少气盛的他,提着一把剑,带着治理天下的狂气,告别了“万里送行舟”的故乡,来到了长安 他的才情很快震动京城,皇帝把他留在身边作翰林他以为自己的报国忠心很快就能实现,可皇帝只把他当成消遣是写诗的工具,他又一次沉醉在酒中 一个春日的午后,他又在长安街的酒铺里喝醉了,几个宫里的人匆忙来找他,七手八脚的把她抬进轿子他揉了揉双眼,见天子正微笑着磨墨,贵妃正亲自调着醒酒的羹,带着几分醉意,他请旁边的一个宦官帮他脱下靴子,便提手写道:“……莫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池月下逢天子贵妃大臣们相互传看无不点头称赞 这三首《华清宫》却被小人当做把柄,他只得辞别了长安,虽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可他真的对政治生涯失望了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既然“人生在世不称意”,就去“散发弄扁舟”吧 还是一把长剑,一身白衫,可心里有的却只是看透凡尘的念想。
轻舟一日便飘过万重山的快乐,月下花间一壶浊酒的惆怅,汪伦踏歌送行的悲伤,见胡姬压酒劝客人品尝时的思乡,遇杜甫这位知音后的欣喜……站在盛唐风尖浪口的,不是帝王将相,而是他! 一个月冷风清的晚上,他又醉了,一个人走到湖边,沿着湖前青青的蔓草,他恍惚看见月亮就掉在他眼前……民间都传说他是抱月而去,只有自称是“酒中仙”的他才配得上如此华美而又哀伤的离去 他,就是李白繁华的长安城不留他,他就归隐到山岳河川中;残酷的现实不留他,他就沉醉在酒之中他本身就是盛唐最绮丽的乐章,是一首荡气回肠的歌! 醉人的乐音在人们心里缭绕着,缭绕着,已有千年了…… 子夜,我梦见了他 健壮仍在,霸气仍在,仍旧是一股可遇不可求的傲气 ——题记 时至今日,我依旧不清楚李白的作风,所以说他和我之间只不过是“人生只若如初见 他寻天姥,找白鹿,职位求取一个官名不过,现在想想,何苦那么渴求功名,最后非要落得个孤孤单单的抱月而去难道不能如王维般“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如同陶渊明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吗? 我想,李白必然是一个耐不住寂寞的人,正因为他耐不住寂寞那般铁骨柔情,他才会在文学上做如此大番成就,才会让我如此般的痴迷,如此难以忘怀。
我想,李白这一生中有太多太多的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