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汉绿釉陶壶[精选推荐稿].doc
6页东汉绿釉陶壶【自我鉴定】东汉绿釉陶壶篇(1):汉绿釉陶瓷鉴定的理论与实践--汉代釉陶的鉴定(摘自收藏)一、釉陶的发展釉陶即指在普通陶器上施釉釉陶上的釉和瓷器上的釉有本质差别,它是一种含铅量很高的低温釉,一般只需要700至900摄氏度就以烧成釉面光光这润滑,不沾油污,显示出美丽的颜色由于在普通瓦器上施釉,所以它的使用范围十分宽广,真实而深刻地表现出汉代生活的历史面貌包括各种日常生活用具,有仿青铜礼器,为生活服务的各种生产设施、建筑模型各阶层的人物形象,表现人们精神信仰、祭祀祖先的器具、神仙故事和民间传说,人们饲养的家禽,家畜等形象,有的以雕塑形象出,有的则在器物的装饰上表现出来,活生生地再现汉代社会的许多方面,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图一至四)中国釉陶大约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中期出现,北方中原地区经济文化工艺最为发达,制陶工艺有深厚的基础,战国中期以后遭到战争的破坏,釉陶生产停顿汉朝建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中原、关中在和生产力的发展上又走在全国的前头,釉陶又在这个地区发展起来长安地区一座汉武帝时期的墓葬出土有釉陶艺术品,也是壶罐一类作品,根据考古资料统计,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前一世纪的武帝至宣帝期间,釉陶产量仍然不多。
从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即公元一世纪)期间,釉陶生产数量增加,壶、罐生产较多,还增加了樽、盒、勺、碗、盘、杯(羽觞)等汉中期以后是釉陶工艺迅速发展的时代,除大量生产各类生活用具以外,还生产出反映庄园经济的猪圈、鸡笼、狗舍和相关动物形象,并灶模型,反映豪强大族的高门甲第、坞堡建筑、住宅庭园,役吏奴仆和豪华奢侈生活场面的巨型雕塑等(图三、四)东汉末年,豪强武装集团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结社会生产带来极大的破坏加上饥荒、瘟疫、干旱、水涝等自然灾害,北方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釉陶生产受到严重影响,逐渐衰落下去汉代釉陶的釉色甚为复杂,从墓葬出土品到各博物馆的传世品,可以看出绿釉陶器数量最多,也最复杂有浅绿、深绿、翠绿、黄绿等色黄釉陶器也很多,有浅黄褐釉、深黄褐釉、赭褐釉,其他也还有黑褐釉大多数器物都不纯净,有的器物为多种釉色混杂期间战国至汉代早期以或浅或深的黄褐釉为主黄色釉的呈色剂为铁的氧化物,这类物质容易取得汉宣帝到王莽时期就有了黄色、赭色、绿色、褐色的复色釉大约从汉成帝时期开始,绿釉陶器多了起来,东汉时期绿釉陶器始终占多数,绿色釉的呈色剂为铅的氧化物在各种釉色的陶器中,黄釉、黄褐釉或赭褐釉、黑釉釉面的光这度都不佳,表现为釉层薄,在红陶胎上颜色涩而不亮。
只有大多数绿釉陶比较凝厚、润泽明这以前古董界称的一种银釉陶器,其实就是在绿釉陶上出现一层银白色的光亮层,是绿釉表面的沉积物引起的(图三)绿釉主要呈色剂是铜的氧化物,在还原火焰焙烧下釉色呈绿色,但配釉的原料成分很复杂,除铜以外有铅、硅、铝、镁、钙、铁,以及微量元素银、钛、铍、砷等物质,在地下水的浸泡和腐蚀下,这些物质游离出来附着在釉层表面,附着的层次有多有少,有的能达到20多层这些沉积物能发出银色光泽,层次越多银光越强越漂亮并不是用银作主要呈色剂银的氧化物是黑色,不是银色,所以银釉的说法不准确二、釉陶的艺术成就和收藏价值汉代釉陶艺术是中国实现大一统之后第一个文化高潮的产物它的气魄宏伟,造型端庄,线条简洁,没有复杂的结构强调实用,只在腹部两个铺首,雄伟高雅不次于青铜器,而莹润明亮的釉层,华美的釉色则是它独有的把历代优美的生活用具结构和本时代的需要融为一体,作出富有时代气质的新器形青铜器、漆吕的各种造型、如樽、魁、羽觞、奁、熊形灯、浮雕狩猎纹壶等都做得敦实端庄,没有丝毫轻飘之感用陶塑手段把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都塑造出来,尤其对人物精神状态的刻划很生动这些艺术作品使泥土富有生命,一切生灵都朝气蓬勃,栩栩如生。
工匠们生活在社会最低层,十分清苦,他们经过长期操劳,潜心创作,练就了高超的技巧能抓住汉代社会的现实,大胆想象,以夸张、浪温的手法充分表现社会现实,一些高层楼廊上美酒歌舞,表现的是从中央政府到县乡各级官吏所崇尚的奢侈、浮华、腐朽的生活汉代百戏内容也在釉陶艺术中有所表现所以釉陶作品是研究汉代制陶工艺、社会历史的形象资料,是珍贵的艺术品,民是汉代历史文物中不可缺少的珍品,有很高的科学艺术价值二、汉代釉陶赝品的种类和特征中国大陆文物市场冒出的釉陶赝品,目前所见主要是绿釉陶壶、罐、樽、盘一类作品赝品和真品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真品绿釉陶壶、陶罐、樽、盘等作品都是红陶胎,颜色成浅红色,比较粗松,质地较软露胎部分由于表层的粉化,底部成型时出现的轮旋纹理看得见,但不够清楚用指甲抠划,胎体上会出现划痕赝品就完全不同了,赝品有两种,一种为灰胎,一种为红胎灰胎像优质细泥灰砖,坚硬如石头,敲起来像瓷胎一样红胎赝品质地也很细,火度高,叩之声音清脆这两种情况汉代釉陶绝对达不到,因为原料不同,火度相度很多由于胎体硬度大,用指甲刻划器物胎体,不留丝毫痕迹只能马甲磨出白茬二)造型不像汉代器物,如赝品银釉罐,罐体离只有13.5厘米。
造型为侈口平唇,颈部长1.5厘米丰肩,上腹鼓出,下腹收得很厉害,有一个长长的束胫,&127;底部外侈这种造型完全背离了汉代各类釉陶罐的造型特点,不知其依据什么样本作出来的,在文物市场上随处可见,令很多收藏爱好者受骗汉代各类罐中的小型罐,造型特点是小口,短颈、口沿平滑圆润,有的口沿中央有一条小沟槽肩部丰满,腹部圆鼓,下腹缓收,平底从肩部到底都很饱满,线型结构上收放都很缓慢,底部不向外张侈赝品中有一些绿釉陶壶,颈部做得又长又大,肩不向外张侈赝品中有一些绿釉陶壶,颈部做得又长又大,肩部做成斜肩,腹下部缓慢鼓出,平底,造底上也不符合真品釉陶壶的造型结构三)装饰花纹上的区别,釉陶壶、罐等类器物的肩部往往有一圈模印出来的狩猎纹这类纹样也用在其他作品上作装饰,如樽、博山炉等、博山炉等,构图生动活泼,人处于进攻状态,动物上下腾跃,山石树林作陪衬,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完整谐调和汉画像砖、画像石相比更精细,跃动性更强赝品则花纹模糊不清,是故意做出来的各种花纹内容如人、兽、山林没有联系、老虎之类的动物特别显眼,身躯长而宽大,有的兽比人大出几倍,很死板,老虎的头和后爪往往都在边框以外,花纹内容不多但在装饰区间里显得很拥挤,在器物表面凸得比较高,不够协调。
四)釉的差别,假古董主要发生在绿釉陶器上,其它釉的陶器相对少一些,汉代遗留下来的真品绿釉有两种:一种深沉凝厚,釉光莹润悦目,比较暗一点,没有浮光器物肩部的纹饰猛一看不够清晰,仔细端详就会发现花纹内容丰富,安排很有间法,能看清楚,釉面不够平整,在口沿,肩腹部分常有窑粘现象,往往釉层被粘掉一块,露出红色陶胎,用放大镜看这个部位,可以看出陶质比较粗,另一种釉层薄,釉光比前一种明亮,釉色略微浅淡,施釉也不够整齐,也有窑粘现象这两种釉的釉层都有流釉现象,或叫垂釉现象这个流釉现象秀多都不是从器物口沿流向底足方向,即由上向向下流动,而是由器底向口沿方向流动,即由下向上流动,许多器物底、下腹 部位釉层较薄,口、颈部分釉层料厚,尤其口沿部分常有一些不整齐的滴珠,有盖的器物往盖不严这与汉代釉入窑焙烧时装烧方法有关往往是两件相同的作品一上一下扣起来,叫对口烧,这样就出现了上述特征和唐三彩相比,汉代釉陶的釉层流动性小一些汉代釉陶因为生产年代久远,在地下水浸泡下常常出现银釉现象,尤其绿釉陶器出现银釉现象更普遍相比之下,赝品的特点就很明显,以绿釉为例,釉色翠绿,青翠的成分很突出,平整光滑,釉层较薄这一类作品赝品的特点就很明显,以绿釉为例,釉色翠绿,青翠的成分很突出,平整光滑,釉层较薄。
这一类作品几乎见不到流釉现象有一部分深绿釉作品,釉层较厚,有一些流釉现象,流釉的情况是由口沿流向底足,由上而下流动,垂釉现象不明显两者都光泽明亮,没有任何银釉痕迹掌握以上特点,汉代釉陶的真伪鉴别就很清楚了第五章 北朝陶俑和唐三彩的鉴定东汉末年出现三个强大的割据势力,曹操集团的魏、刘备集团的汉、孙权集团的吴他们对控制区域的治理,对长期的受大混战、大破坏灾难的劳动人民来说,是一个喘息,是重新发展生产的时期三国之间的战争与以前的大混战在目的和性质上有所不同,他们都在努力争取统一全国,有些政策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南北各地经济都多少有些恢复其中黄河流域的北方经济发展最快,优势逐渐显露,不但农业而且手工业、商业贸易也走在汉、呈的前面到晋武帝司马炎掌权时,以黄河流域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完成了统一全国的事业司马氏是一个极其腐朽的集团,晋武帝死后,从宫廷爆发出祸乱,导致八王之间的混战,引发包括流民在内的社会大破坏西北边境地带以匈奴为首的游牧民族武装也长驱直入中原,发动反晋战争,黄河流域的北方陷入苦难的深渊公元317&127;年西晋灭亡,北方各个武装集团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称为十六国破败的司马氏集团士族和民众逃到南方,317年司马睿在王导的拥立下建立东晋政权。
战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破坏,但在温长的岁月中,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社会经济都在发展与人民生活联系很紧密的陶瓷手工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些情况第一节 北朝陶俑的艺术特色拓跋氏建立北魏,统一北方为北朝开始经过几百年恶战的洗礼,在北方建立的各个政权,军队都是决定存亡的关键因素北魏以来的重要人物,特别是驰聘疆场的武装将领,地位显赫,最为奢侈贪婪,这些人的墓葬出土大批步兵、骑兵、男女侍从、舞乐、镇墓兽、马、骆驼、驴、猪、鸡、狗羊等陶俑形象例如山西大同石家寨发掘的一座大墓,墓主人是司马金龙,官位为使持节中镇西大将军吏部尚书羽真司空冀州刺史琅琊康王,死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这座墓出土陶俑367件,家畜俑33件其它还有北齐的娄睿墓、库狄迥洛墓、张肃俗墓、崔昂墓、范粹墓、李云墓、封氏墓群,陕西地区北周的拓拔虎墓、叱罗协墓、王德衡墓、若干云墓、尉迟云墓、王士良墓等大墓的出土陶俑也很多,每座墓的陶俑百多件至几百件不等,内容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陶俑的特点表现在:第一,制作工艺,绝大部分采用范制,少数用手捏成型,釉陶占很大比例有的大墓泥质陶俑占很大比例司马金龙墓出土的367&127;件陶俑中有15件女俑为泥质灰褐陶俑,比例很少,只占4.08%。
女俑造型梳高鬓,束十字形带,包巾下垂至肩,&127;穿斜领窄袖袍,发巾涂黑,面涂白粉,衣袍涂朱红或涂白粉钩宽红边第二,北朝各类武士俑的造型特点:铠甲武士俑,一般头戴尖锥形或平顶形盔,身穿圆领窄袖长衣,外罩铠甲右臂曲举,手握拳,有孔眼左手有的下垂贴体,有的握拳平举,拳眼向上有的持盾或抚盾,铠甲上绘白色宽竖条骑马铠甲武士俑,其武士形象的塑造同前,武士和战马穿马披风俑,人马均不披铁甲,武士戴鸡冠形风帽风帽俑,戴风帽,穿窄袖长衣,束腰带,左手下垂,右手握拳平举,深目高鼻的胡俑,戴风帽,穿圆窄袖长衣,侧摆开叉,深目高鼻,画黑色胡须,形体高大双手平举或左手上屈舞乐俑,姿态不一,皆脆坐,有的双腿跪坐,两手向前平举,有的右腿向前斜跪,有的双手向左侧举起,作拍击状各类陶俑都塑得剽焊健壮,形体粗短,线条简单,细部雕琢不多,很多只有粗犷的轮廓.东汉绿釉陶壶篇(2):东汉绿釉陶器赏析东汉绿釉陶器赏析已有 324 次阅读 202x-06-10 12:07 复制网址转帖到:新浪微博 豆瓣网人人网 搜狐微博 我国低温绿釉陶器,是从夏商周至汉代由陶器过渡到原始青瓷器阶段的产物原始青瓷与汉代绿釉陶器虽是传承关系,但不能混为一谈,因为瓷与陶是两个不同概念。
目前学术界认为,在河南郑州二里岗商城遗址、安阳殷墟、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江西清江吴城遗址中出土的尊、罍、钵、罐和豆等类型,从实物看,胎质虽以瓷土或高岭土做原料,但原料处理欠精,在1000度左右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