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信丰县黄泥中考化学实验汇总复习 一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改进教学设计.doc
4页一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改进教学设计实验教学目标:(1)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还原性及在生活与生产中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2)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使学生能正确使用煤气,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实验内容:一氧化碳的毒性、可燃性、还原性实验 将一氧化碳收集在气囊中备用 集气瓶 试管 直玻璃管 酒精灯 氧化铜 石灰水等仪器药品实验教学设计思路:教学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一氧化碳性质实验的实施教学策略:实验探究,分析对比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实验教学过程: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是空气中三大污染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之一,每当做一氧化碳还原性和可燃性实验时,初三化学老师都会感到麻烦和忧虑,实验时携带的仪器又多又重,一氧化碳用量也比较多,向空气中逸散比较严重,若使用不当将造成严重的后果现将实验进行较大改进,改进后就避免了以上诸多弊端一、 试验一氧化碳的毒性(1) 取新鲜鸡或鸭血10mL,迅速注入事先准备好的10mL4%的柠檬酸钠溶液中搅匀备用2) 取上述备血10mL,通入二氧化碳,可以看到血液的红色逐渐变暗3) 将以上变暗的血液分成三份:一份留做对照样品,一份通入新鲜空气或氧气,可以看到血液从暗红又变鲜红;再通入二氧化碳颜色又变暗,这个过程模拟了体内血液循环的正常变化;另一份通入一氧化碳,同样可以看到血液从暗变成鲜红,但再通入二氧化碳时,颜色却保持鲜红不变,这说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了血液输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二、 试验一氧化碳的可燃性经验纯后,在导管口点燃一氧化碳,产生蓝色火焰用醮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手明显感到发烫,证明一氧化碳燃烧时放热;一会儿后,烧杯壁变模糊,取下烧杯,反转,待石灰水流积到烧杯底部,可见明显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如图1) 图 1 可燃性实验改进:用排石灰水的方法收集一瓶一氧化碳,并在瓶底留少量的石灰水,用火柴点燃,可以看到蓝色火焰从瓶口向下蔓延,持续大约五秒钟,振荡,石灰水变浑浊通过这一改进,不仅装置简单容易操作,安全,现象明显,不会污染环境,而且还验证了一氧化碳不与石灰水反应这一性质,这对于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很有帮助三、 试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在硬质玻璃管内放入适量的氧化铜,按如图2所示装配好装置经验纯后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尽玻璃管内空气,以防止因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在高温情况下爆炸,同时点燃装置末端酒精灯,以免污染环境,待空气排尽点燃酒精灯加热一会儿后,氧化铜逐渐变光亮的紫红色,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证明有铜和二氧化碳生成 图2 反应结束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氧化碳,保证新生成的铜在一氧化碳保护的环境下冷却。
还原性实验改进一: 由于一氧化碳有剧毒,做该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用直玻璃管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由于二氧化碳不易排出,除低了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接触,反应需要稍高的温度和较长的时间因此,为加快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速度,用粗铜丝代替氧化铜 用粗铜丝弯曲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灼烧成黑色,使其表面生成一层氧化铜,再按图3所示装置实验反应所需时间大大缩短,粗铜丝很快变光亮紫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图3还原性实验改进二: 用直玻璃管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由于二氧化碳密度大,不易排出,影响了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接触,导致反应时间较长,速度较慢为避免上述缺点,用图4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铜 该实验装置有利于二氧化碳排出,反应所需时间仅原实验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现象也很明显图4还原性实验改进三:用排石灰水的方法收集一瓶一氧化碳,并在瓶底留少量的石灰水,用橡皮塞塞紧瓶口用一根细铁丝拴住一小块薄铜片,把铜片放到酒精灯上加热,铜片表面即被氧化成黑色的氧化铜,趁热伸进盛一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立即塞紧瓶塞,可以看到铜片变成光亮红色,且石灰水变浑浊。
为了防止空气污染,将瓶内剩余气体烧掉经过反复实验我们还可以把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实验改进在一个较大的集气瓶中,收集一瓶一氧化碳气体,如入少许澄清石灰水振荡一下,没有现象用玻璃片盖住,取一带铜片的胶塞先把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变成黑色的氧化铜后趁热塞住集气瓶,一会儿看到黑色氧化铜又变成红色铜,振荡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体现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接着取下胶塞,点燃上层的剩余气体一氧化碳,可看到蓝色火焰,至火焰熄灭,体现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这样在同一个集气瓶内即可完成一氧化碳的两个化学性质实验,简单方便又可防一氧化碳污染空气,使得化学实验更加绿色化从实验绿色化的角度改进实验,不仅减少污染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